2024的最後20天,你還有passion嗎?


2024年就要結束了,又到了盤點這一年得與失的時候。
這一年,有熬夜加班的疲憊“班味兒”,也有焦慮糾結的困頓,但真正刻在記憶深處的,還是某一刻“passion”燃起的火光。
是那份出走的決心——追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是那次孤注一擲的嘗試——全力以赴完成一個不被看好的專案;
是那個引爆全場的瞬間——站在聚光燈下,揮灑汗水,跳出自我。
那些激情燃起的瞬間提醒我們:活著不是為了熬著,而是為了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在過去的一段日子裡,我在耐克高校街舞聯賽上,看到了無數大學生舞者的“Passion”時刻。
有人頂著夏日正午的烈日發傳單,為比賽籌集資金;有人犧牲僅有的週末休息時間,偷偷擠出一兩小時練舞;有人為比賽通宵排練,卻依然要在學業與實習的雙重壓力中找到平衡。
這讓我開始好奇關於這群人的故事。
舞臺上光影交織,十五個提線木偶整齊劃一,看似天真無邪,卻散發出一股詭譎的氛圍。
人偶象徵著慾望與貪婪、渴望與幻想、虛幻與現實的交錯,一場關於吞噬與掙扎的故事由此展開。這是我在耐街北京分站看到的舞蹈作品,當北京外國語大學Amaz Crew團隊的表演結束時,現場沸騰,歡呼聲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人偶這一靈感來源於舞隊大隊長的一個夢。那是一個學語言學“瘋魔”的中午,一個人偶舉著刀朝她衝過來,語氣冰冷:“如果你翻譯不出這個句子,我就捅了你。”她猛地驚醒,瞬間意識到,這個恐怖人偶主題,也許可以成為舞臺上的故事。
然而,將夢境轉化為舞臺並不容易,背後藏著同學們對“舞者”身份的渴望。
 北外 Amaz Crew 的齊舞作品
時間撥回到一年前。那時的她們,因為舞蹈能力還青澀稚嫩,曾被告知“你們這種小打小鬧,根本不是真正的舞者。”這句話,酸澀又刺耳,成員們默默把“舞者”兩個字藏在心底,轉而把時間交給地板、音樂和鏡子。
直到這次,她們站上了耐克高校街舞聯賽的舞臺,還獲得了北京賽區齊舞亞軍,心中的懷疑與不安開始消散。
回憶比賽中的難忘時刻,許多人會想起聚光燈下的舞臺,或是全場的掌聲。但對Amaz Crew來說,最難忘的,是踏入比賽場地的那一刻。
彩排那天,當她們踏入比賽現場,看到掛著“耐街”標誌的橫幅時,整支隊伍瞬間炸開了鍋,尖叫、奔跑、拍照,隊長拿起手機記錄下這一刻。在簽名牆前,大家合影留念。當路過寫著“舞者入口”的標識牌時,興奮的氣氛再度爆發。
尤其是那個印著她們隊名的牌子,上面標註著隊徽和每一位參賽成員的名字。那是Amaz Crew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如此正式的場合。“我們到現在都想把那個牌子搬回學校。”
 比賽現場印有隊名的簽名區
比賽當天,她們做好造型,穿上統一的舞服。每一個動作、每一滴汗水,都像在宣告:我們不僅配得上舞者這個稱號,更配得上這片舞臺。
“耐街,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磅的比賽。” 團隊成員VV激動地表露心聲。此前,鮮有專為高校舞者設立的舞臺,而耐街為這群熱愛街舞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將齊舞和crew battle兩種賽制融合,讓他們能夠展示自我、釋放創意。
大隊長笑著說道,“終於上桌吃飯了。”這是她們第一次站在如此正式的舞臺上,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被看見”的力量。
“我們好像從一個愛好者,變成了大家認可的真正舞者。” 
 北外 Amaz Crew 合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United Crew的編創負責人紅豆,也有同樣的感覺。
備賽期間,紅豆和團隊經歷了一段漫長的“不確定期”。“有些地方進度停滯不前,我們開始懷疑,是編的問題,還是跳的問題?”
‍‍‍‍‍聚光燈舞社-大灣區高校精英編創夏令營打破了United Crew的這一僵局。這是耐克發起的一項支援街舞社群的計劃,邀請國內外頂尖街舞舞者為大學生提供系統化的訓練和創作指導,對於這些高校同學來說,這是專業舞者才能擁有的資源。
“雖然只有五天,但感覺像上了五年課,學到的東西太多了。”紅豆興奮地回憶道,白天排練,晚上上課,老師教編舞、排舞、聽音樂、剪輯音樂,內容豐富到幾乎無法一一記錄。
‍‍‍‍‍聚光燈舞社-大灣區高校精英編創夏令營
編創營匯聚了來自不同高校的29位編創負責人,思維碰撞前所未有,從編創營回來後,紅豆將所學融入了團隊的作品中,感嘆整個人的視野開闊了不少。
雖然備賽的過程充滿壓力與懷疑,但對她來說,這段旅程既是成長的催化劑,也是青春的註腳。
最為重要的是,在參與耐街活動過程中,作為舞者身份被真正認可的那一刻,對同學們而言,格外珍貴。
聚光燈舞社-大灣區高校精英編創夏令營
在過往的街舞比賽中,女性選手佔比明顯低於男性,但在這次耐街現場,女性舞者的身影格外醒目,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其中不少女生在團隊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如隊長、編舞師、負責人等。在這樣的氛圍中,一支支聚焦女性議題的優秀作品也隨之湧現。
“我們想為難以再走出深山的女人和孩子們留下一個作品。”上海外國語大學Jump的齊舞作品《盲山》是一場關於女性安全的敘事。
作為一支全女性團隊,她們透過舞蹈刻畫了一個被拐賣到深山的女性一生。她們曾一度猶豫要不要做這個主題,經過深思熟慮後,Jump團隊最終決定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希望透過舞蹈表達出真正想要傳遞的情感與故事。
在耐街的舞臺上,這群女孩不僅展現了她們對女性議題的深刻思考,還透過街舞展現了自己的力量與勇氣,打破了女孩只能跳爵士或芭蕾等以性感優美為主的舞種刻板印象。
 “我們不只是侷限於單一的社會角色,我們可以是多樣的。”
這一刻,與耐克推動街舞的初衷不謀而合。無論是產品還是比賽,耐克始終致力於為女性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她們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自由表達。
上海外國語大學Jump的齊舞作品《盲山》
越來越多的女性舞者,在耐街舞臺被看到。
深圳大學FOCUS的齊舞作品《瀆》以家暴為主題。她們發現,許多人將家暴視為家庭紛爭,卻忽略了其背後的暴力本質。因此,她們決定用舞蹈來表達這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創作中,她們觀看了大量關於家暴的影片和新聞報道,這讓她們感到沉重,甚至一度想要停下。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堅定的決心,“我們意識到,這種痛苦的感覺,就是我們想要傳遞的情感。”
在耐克的舞臺上,女性舞者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訴說著故事。她們不再侷限於被動的表現,而是主動展現自我,彰顯內在力量,成為舞臺上的主角和生活中的主體。
跳街舞的那一刻,她們感受到的,是屬於自己的光。
深圳大學FOCUS的齊舞作品《瀆》
在這次耐街的舞臺上,我也看到了比賽的包容性和同學們對夢想的執著。
廣東海洋大學Sunset街舞團隊,是一個臨時組建的隊伍。
去年,編導之之在廣州的耐街現場獲得了觀眾票,現場熱烈的氛圍深深吸引了她。“當時我心裡並沒有太強烈的比賽慾望,更多的是單純的羨慕。”之之回憶道。那時,她不認為自己有機會能站上耐街舞臺。
今年,她得知比賽的訊息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在朋友圈“搖人”組隊。她解釋道,海洋大學所在的湛江是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沿海城市,街舞氛圍不是特別濃厚,再加上距離等現實問題的存在,所以湛江一直沒有高校出來比賽
廣東海洋大學Sunset
對Sunset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回憶起團隊成立時的情景,大家“每天省五塊錢”,為的就是能夠攢夠路費去比賽。

“湛江終於有人走出去了”,這種期待成為了團隊奮鬥的動力。

Sunset的舞蹈作品選擇了海洋作為主題。海浪的永恆不息,象徵著一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力量。
廣州分站比賽結束時,DJ放了《ditto》這首歌,全場自發大合唱,氣氛燃到極點。歌詞中的那句“I got nothing to lose”觸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那是一種拼盡全力後的釋然,時間或許無法停留,但那些熱血與回憶,早已深深刻在心底。
廣東海洋大學Sunset《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對於街舞的熱愛,每個人賦予它的意義各不相同。
有些人想證明自己,有些人渴望展示立體多面的自己,有些人則希望為社會不公發聲。
對於北京大學風雷舞社的同學們而言,街舞是一種純粹的藝術享受,無需承載太多意義。“街舞就是為音樂而跳的。如果有一首喜歡的歌,或者想表達的情感,我們就去跳。”
北京大學風雷舞社
同樣,“一想到要去跳舞就很快樂。”這也是上海交通大學525社團同學的心聲。
無論白天的生活多麼繁忙,上課、開會、寫文章、做PPT……只要想到晚上可以跳舞,一切便充滿了期待。
影片博主曹導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記錄了525社團的故事。在與同學們的相處中,曹導被他們身上那份純粹的熱愛所打動,這讓她不禁回想起自己大學時在籃球隊的日子。
“跳舞或籃球,這些看似與學術成就無關的活動,會在多年後成為埋藏在我們心底的力量,在迷茫和失落時再次拉自己一把。”
無論在哪個時代,熱愛與激情,始終是如此彌足珍貴。
影片博主曹導歷時一個月拍攝的耐街紀錄片
‍‍‍‍‍‍‍
“以後還會繼續跳舞嗎?如果不跳舞,舞蹈帶來的經歷和收穫,會在你未來的生活中延續嗎?”我問了每個同學這個問題。
有人堅定地回答,一定會跳一輩子;也有人說,未來是開放的、多元的,是充滿選擇的。舞蹈,只是選擇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但當這些回答匯聚在一起時,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跳不跳舞,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事。
重要的是,在熱愛的事情面前,我們願意傾盡全力,不計回報。
影片博主曹導拍攝的耐街紀錄片
生活變幻起伏,但只要心中的激情還在,便能化為真正的力量。
正如耐克高校街舞聯賽,捕捉到了大學生舞者們的熱愛與激情,助力他們在青春最美的年華中,站上最閃耀的舞臺。這份無私的投入,也是耐克所書寫的激情篇章,毫無保留地推動青年文化的成長與繁盛。
焦慮、迷茫、困惑、內耗,這些時代的病症,在“passion”燃起的那一刻都顯得微不足道。
2024年即將落幕,新的一年裡,願我們依然可以用激情對抗這不可測的世界——那是我們持續趕路的無盡動力。
 耐街比賽現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