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輸給沙特,比上次大比分輸給日本還要鬧心。大連雨中的那些球迷,看上去是那麼讓人心疼。他們的無奈、迷茫和絕望,看在眼裡,扎心啊。中國足球,你對得起這麼好的球迷嗎?
看到這個小球迷的眼神了嗎?那些阻礙中國足球發展的害群之馬,你們的心不會痛嗎?你們TMD一遍又一遍幾十年如一日折磨我們這些球迷,你們還是人嗎?
這場球,剛開始還挺高興,領先一球,多打一人,以為這回能鹹魚翻身贏一次。結果,又是熟悉的劇本。先是被扳平,傷停補時被絕殺。本來60分就能及格,但怎麼努力也考不到59分。中國隊輸球模式,幾十年如一日,穩定得可怕。
雖然是中國隊多打一人,但場面上看,很多時候好像沙特隊才是多打一人的。中國球員之間很少能互傳三腳以上的,一對一突破沒有,小範圍精妙配合沒有,利用球場寬度大範圍的長傳轉移也沒有,拿球的不知傳給誰,無球的不知怎麼跑,很難想象他們是踢了十幾二十年球的人。但是也不能怪他們。國足這些人已經是矮子裡拔高個,足球人口就那麼點,選材範圍就那麼大,神仙也組織不起一支高水平國家隊。
這場球輸了之後,兩連敗的國足一分未得,小組墊底。下一場國足對澳大利亞,大機率還是要輸球。即便是小組看上去最軟的印尼,從本輪逼平了澳大利亞的表現看,國足碰到他們也可能會輸球。
如果沒有奇蹟的話,這屆國足從現在起已經沒戲了。
國足隊員水平差,當然要捱罵,但是他們背不動最大的那口鍋。如果要找這麼多年中國足球上不去的罪魁禍首,首當其中或者說可以罵罵的,只能是中國足協。但好像現在罵足協也不保險了,所以只能點到為止地罵,深深的那些話,放在你我心中。
毫無疑問,現在國足主教練水平奇差。今年已滿70歲的伊萬科維奇,執教生涯最大的亮點就是2006年帶伊朗隊進入世界盃,另外就是2010年帶山東魯能中超奪冠。但是無論是伊朗還是魯能,以他們當時那幫球員的實力,進世界盃或聯賽奪冠,都不是難度很大的事。從他帶國足的這幾場戰績看,此人水平確實極為有限。老頭執教國足6戰僅1勝,世預賽3連敗,得失球1比10,唯一的進球還是對方的烏龍球。既解決不了進攻的問題,也解決不了防守的問題,中場組織一塌糊塗,選人換人也屢遭質疑。
伊萬的水平固然菜,但是微博熱搜排第二的,卻是“國足輸球伊萬要負主要責任”。看到這個,我笑了,這節奏帶得可以。現在難道最該追問的不是這種水貨教練為何能上位國足主帥?何人做的決策?足協,你的臉都不要了!

趕緊把老頭換掉,接下來國足的幾場比賽,起碼場面上還能看看。再遲的話,說不準球迷的情緒會不會外溢到足球以外的領域。哪怕是從維穩的角度看,足球也是要非抓好不可的。
足球不像其他行業,有的行業可以不參加世界競爭,或者參加了哪怕名次靠後,但因為不會全國直播,所以也沒多少人知道,負面影響也不大。足球不一樣,被迫參加世界競爭,一旦成績不好,全國皆知,壓力很大。中國球迷起碼有幾億,一旦未來足球成為負面情緒的出氣口,對社會的衝擊會非常大。這兩次央視都沒直播,未嘗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中國既想要男足進世界盃,又能允許中國足協這樣的怪胎存在,是一件很讓人想不通的事。這跟清末的洋務運動毫無二致,既想又想的。
中國足球改革基本上是和日本同步進行的。日本足球的現代化改革始於1993年,當年J聯賽創立。而中國是在1994年推出甲A聯賽,正式進入職業化。兩個國家同時進入職業化,但是三十年後,兩國足球發展水平天差地別。
日本是怎麼發展足球的?
職業聯賽體系的建立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日本有一套完整的青少年足球發展體系,涵蓋學校和俱樂部的合作。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均設有足球隊,學校與職業俱樂部合作,球員在學校和俱樂部間進行雙重培養。1917年,日本就有了高中生全國高校足球聯賽,至今已經舉辦了102屆。
日本也很重視本土教練的培養,基層教練員大多經過專業培訓,確保孩子們從小接受到高質量的足球教育。在中國,雖然也有青訓體系,但存在明顯的體制問題。中國的青訓過於依賴足球學校或私人機構,學校與俱樂部的合作較少,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持續的支援和體系化的訓練。
早在2005年,日本就提出了“百年願景”(百年構想),目標是到2050年成為世界頂級足球國家之一,併為這一目標設立了詳細的發展計劃。日本的改革具有極強的連續性,投資穩定,政策一貫,不急功近利。從這幾年日本發展情況看,日本人很可能不用到2050年就能世界盃奪冠。

日本政府和足協緊密合作,在足球基礎設施建設、教練培訓、比賽組織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而中國的足球改革,雖然近年來尤其是疫情前也有亮點,但在規劃的連續性和長遠目標上還有不足,很多政策推行不久後就被替換或修改,缺乏系統性。
日本還非常重視體育與學業的平衡,許多優秀的職業球員都經過正規的學術教育。這種模式不僅確保了球員有廣闊的發展機會,也讓家長更願意支援孩子從事足球事業。比如現在英超踢球的三苫薰,大學畢業之後才成為職業球員。他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研究盤帶和過人的,雖然他後來說這篇論文只是為了能畢業。但是很明顯現在以過人著稱的三苫薰,在大學期間學到了很多東西。

而在中國,家長通常面臨讓孩子在學業和體育之間二選一的壓力,導致許多有天賦的球員選擇放棄足球。很多中國孩子在小學階段其實踢得不錯,但是一上初中,馬上就不能再踢球了,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選材範圍自然越來越小,最後國家隊水平就每況愈下。
我以前經常和在廣州的日本人球隊踢對抗。這些日本人,雖然只是一些外派機構的職員,但是他們和日本國家隊如出一轍的紀律和團隊合作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通常會提前半小時左右到場,然後在領隊的帶領下,整整齊齊認真做熱身。而我們則是懶懶散散拖拖拉拉,無組織無紀律,在精氣神這一塊就先輸給了日本人。場上,日本球員之間的互相配合以及團結協作,常讓我們連球都摸不著。透過這些業餘球員,可以看出在日本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的東西,這是日本的教育和文化價值觀帶給他們的。
另外,日本透過學校教育、職業聯賽和社群活動,讓足球成為一種全民運動,孩子們從小就在學校、街道和俱樂部中接觸足球。足球普及率高,社群足球氛圍濃厚。很多在歐洲踢球的日本球星,還成了全民偶像,從早期的中田英壽到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再到現在的三苫薰遠藤航。這些足球偶像,又進一步激勵日本年輕人參與足球運動。
日本人搞足球是認真的,也是專業的。每一個真正愛國的人,每一個真正熱愛中國足球的人,都要虛心地向這個可怕的鄰居學習。
但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這三十年,在足球以外的其他領域,中國落後於日本了嗎?在民營經濟和民間力量能夠茁壯成長的領域,中國一點不比日本差,騰訊阿里華為大疆抖音小米……這些世界級的品牌,都是在這三十年間成長壯大起來的。只要給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只要讓中國人敢想敢幹,華夏子孫不比任何人差。
如果像當初對待民營經濟那樣對待中國足球,今天我們還會輸給日本一個0:7嗎?如果把中國足球還給民間交給市場,中國球迷還要這樣三天兩頭被虐待嗎?
一切都很明顯。不但要學歐美的技術,更要學人家的制度,只有像日本人那樣幾十年如一日踏踏實實遵循足球規律搞足球,中國足球才有希望。
這個奇蹟實現之前,必須徹底改革這個體系。而改革體系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大幅度改革甚至解散尸位素餐的中國足協,把主導力量交給市場交給民間。
帶領國足6戰1勝、世預賽3連敗的伊萬,已經不適合國足主帥這個位置。同樣,職業化三十年來,只讓中國男足進了一次世界盃(那屆世界盃還是因為日韓是東道主不參加預選賽),那屆世界盃上還一球未進、淨吞9彈,讓中國足球在世界丟盡臉面的中國足協,已經成了中國足球發展道路上的主要絆腳石。不把這個人浮於事常出腐敗分子的官僚機構搬開,中國足球沒有出頭天。
更多的話不說了, 就這樣吧。
往期推薦
觀察|回國一個多月,最讓我痛心難過
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