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佛山的近萬家傢俱廠裡,曹小平是特殊的一個,他辭去網際網路大廠的工作,一頭扎進傳統的生產製造業。果然,一虧數年,曾連續4個月發不出工資。更讓他痛心的是,看起來紅紅火火的業務,事實上卻在虧錢。
破產還是裁員?痛苦時刻,網際網路的基因被啟用,他決定自學程式碼,花2萬元搭建了一個資料系統,讓業務數字化、透明化,實現了自救。
小老闆曾經是財富的象徵,如今,許多行業正在經歷地獄模式。曹小平趟出的路子,啟發了很多人。

破產了也是稀裡糊塗
派出去的採購員吃了閉門羹。材料商直接把電話打到了曹小平這,“把錢付了,材料你們才能拉走。”
那是2018年,曹小平的傢俱製造廠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賬上確實沒錢了,員工們連續4個月沒發工資,外邊還欠著供應商幾百萬貨款。
銀行貸款已經批不出來,為了緩解眼前之急,曹小平各種網路平臺借了個遍,還找一家金融公司貸款,利率比銀行高五個點。那天他帶著營業執照、房產證,在金融公司排了一上午隊,站在人群中,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淒涼。
為了求人辦事,疏通一些關係,他不斷參加應酬。本來不愛喝酒的他,經常白酒、紅酒、啤酒、洋酒一起喝,斷片後不知道是怎麼回到家的。第二天在床上醒來,絕望感湧上心頭,喝完一次酒低落的情緒都要持續兩三天,根本幹不了活。
他也明白,一旦廠子真出了問題,那些和他喝酒的人也幫不上忙。
這是曹小平開廠的第3個年頭,每天回家妻子不斷問他:“為什麼要搞工廠?”他也無法回答,只能安慰妻子兩句。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一度他想要把廠子關閉。
2016年,曹小平和妻子不斷變賣資產,累計投入600萬在佛山開辦了一家傢俱定製廠,其中妻子的錢佔大頭。當時他身邊有太多開廠破產的案例,沒有朋友支援他。在阿里國際站做銷售時,他一年收入幾十萬,比較穩定。
開工廠等於一場豪賭,可他義無反顧地做了這件事。“在阿里待過的人都有些創業情懷,那時候真是信心滿滿。”曹小平說。他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穿著件普通的T恤衫,和廠裡的工人沒多大區別,歷經種種挫敗後,眼神里依舊泛著亮光。

圖 | 曹小平經常忙得焦頭爛額
創業並不容易,他的理想主義很快被現實擊得粉碎。開廠半年就虧了300萬,往後幾年持續虧損。熬到2018年,他巴不得破產倒閉,可騎虎難下,“小工廠哪有破產可言?要麼‘跑路’,要麼死扛著”。因為關掉廠子並不是結束,意味著要還供應商的幾百萬欠款,廠裡的貨打折售賣也要虧個幾百萬。“比如廠裡的現貨大概值800萬,如果你破產不做了,它們連80萬都不值。”曹小平說,這些年他見過身邊不少同行,廠子倒閉後傢俱只能像廢木材一樣賤賣出去。
“樹倒猢孫散,那些客戶像禿鷲一樣,一隻羊快死了,他們不會來救,倒是會第一個衝下來吃肉。”無路可退,曹小平只能硬著頭皮堅持。賬上錢花光了,老婆又不斷從家裡拿錢投進去。
更要命的是,即使到了破產邊緣,曹小平的工廠還是一筆糊塗賬。
2020年,傢俱廠已經發展到大幾十名員工,表面上看,廠子如火如荼地運轉,晚上工人們也經常燈火通明地加班,每月都有成百上千個訂單。
曹小平想盡辦法多接訂單,1000多塊錢的椅子,客戶砍價到800他也會接受。至於一把椅子具體成本是多少、應該定價多少,老闆和員工都只有個模糊印象。為了求生存,曹小平也不管賺不賺錢,像一匹蒙著眼的馬,只知道往前衝,哪怕前方有懸崖。“越接單越虧損,用忙碌掩蓋問題。”

圖 | 工人正在組裝椅子
歸根結底,數字化決定著工廠的生死。傢俱定製廠不同於其他製造業,訂單分散,材料使用率難以明細,造成管理上十分複雜。按照理論,一個百萬的訂單做下來應該是賺錢的,結果卻不明不白地虧了。2023年以前,曹小平和同行們一樣,一直無法解決這個頑疾,他時常站在工廠門口,看到一車車傢俱廢料往外拉,感到非常心痛。
他不明白,真金白銀購買的材料是怎麼被浪費掉的,可是沒有單據,查無可查。
9月初,曹小平在他的辦公室裡,興致勃勃地聊起過去的事,一杯杯喝著茶。為了證明傢俱行業管理混亂普遍存在,他當即撥通一位同行盧總的電話。盧總的廠子有十來號人,每年營收兩三百萬。
曹小平問:“盧總,你上個月做多少業績?”
盧總:“少得不敢算。”
曹小平:“那總得有個資料,不敢算也要有一個數據。”
盧總:“十來萬,還是二十萬。”他始終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
做生意不知道掙錢還是虧錢,這事令人難以置信,曹小平說:“可能你們覺得不可思議,但在傢俱廠這就是很常規的事。”

老闆開始學寫程式碼了
曹小平必須得想想辦法。
他今年42歲,安徽安慶人,身材消瘦,面部顴骨突出,渾身透著一股民營企業家的實幹精神。工廠共有6層,9月8號這天,員工戴著口罩在各個生產區忙碌著,組裝、車銑、噴漆,一張張半成品的椅子整齊地堆疊在一起。倉庫裡還堆放著一箱箱即將出庫的產品,打包箱上寫著單號和產品型號。
年輕時他是很意氣風發的。2006年,曹小平進了佛山的阿里巴巴國際站,成為大廠員工。後來到一家傢俱廠做了4年銷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在2016年開辦了自己的傢俱製造廠。
當時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佛山傢俱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工廠膨脹到上萬家,在國際市場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圖 | 熱鬧的佛山傢俱城
從網際網路大廠進入競爭激烈的傳統制造業,曹小平立即頭大了。
有一次,業務員接了個100萬的訂單,接單前業務員也搞不清楚庫存還剩多少材料,結果沒能在工期內完成生產。
有個雲南客戶和新加坡客戶同時訂了6把椅子,兩種椅子材質不同,表面上看卻幾乎一樣。發貨時果然出現紕漏,業務員把雲南貨的發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貨發到了雲南。最後他不得不給新加坡的客戶補發,虧損了1萬多元。幾年來,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
每個月幾百個訂單,採購來的材料難以管理。比如客戶訂購6張真皮椅子,每張椅子要10尺真皮,需要採購60尺,買回來後全都和以前的材料堆放到一起。用的時候中間要過好幾道手,經常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的問題。“當倉庫有4000件貨,2000個訂單,就搞不清這4000件貨是2000個訂單裡的哪些訂單,哪些產品,對應哪些客戶,什麼時候發貨。”
造成材料浪費是常有的事,“之前我們面料堆放很多廢料,每個月扔掉很多。採購人員擔心材料不夠,往往會故意多申購一點,比如面料80塊錢一米,多0.1米就是8塊錢。我們做椅子利潤是比較薄的,一張椅子淨利潤幾十塊錢,如果多個0.5米,那40塊錢就沒了。”

圖 | 廠房裡等待加工的材料
在曹小平心裡,廠子有一個盈虧平衡線,月度做到260萬應該不虧錢了,做到300萬會有個比較好的利潤。可有好幾次,賬算下來幾乎沒有利潤,不知道錢到哪去了。2023年以前,曹小平一直搞不清楚廠子每月是掙錢還是虧錢,資料亂作一團,到年底才能算出大概的毛利。
事實上,出身網際網路行業,曹小平具備一定資料管理意識,也提前試了一些避坑的方法。
創業第一年,他就用了釘釘的日常報銷功能,還在釘釘上購買第三方ERP管理系統,發現並不好用,因為功能都是定死的,不適合傢俱廠。後來他還用過管家婆、石墨文件等軟體,都存在類似無法解決的問題。
直到2023年春節期間,他發現釘釘出了個宜搭系統,試用之後,覺得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我當時做了一個簡單的表單,發現宜搭可以把我之前很多模糊的想法,變得清晰、可觀。”其實,釘釘宜搭2020年就上線了,主要為企業提供低程式碼、零程式碼開發的能力,提升企業應用研發的效率。
然而難題又來了,他大學學的是基礎醫學,當年在阿里乾的是銷售崗,並不是程式設計師。他一個傢俱廠,也請不起技術人員。
思來想去,他決定自己幹,自學低程式碼,搭建符合自己廠子需求的資料系統。
好在,宜搭提供了4個學習影片,每堂課十來分鐘,學習的門檻不算高。只要熟悉廠子的業務構成,再多一些耐心,就能夠做到。為了研究這個系統,曹小平開始掉頭髮,每天都在思考怎麼改進,晚上常睡不著覺,有些魔怔,遇到不懂的就和客服溝通。
將工廠龐雜的生產資料形成一個完整的鏈路,需要一步步解決問題,他首先要打通一些堵點、卡點,建立資料的關聯,再在實踐中校正、檢視、檢驗。他從沒想過招一位懂技術的IT人員,因為光懂編程式碼技術,不懂業務,這件事也不可能幹成。曹小平作為老闆,是廠裡最熟悉業務結構的。
搭建資料系統的過程也需要靈感,靈感一來,他就趕緊到辦公桌上記下來,擔心上個廁所會忘掉。開車路上或和同行交流的時候,他都在想著怎麼把資料建立邏輯化,讓資料形成閉環。有時一個問題會一直在他腦海裡盤旋,要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才能知道怎麼解決。
去年春節前,有些工人沒買到回家的票,曹小平突然來了靈感。他把車票比成廠子的產能,車票是有限的,廠子的產能也是有限的,如果把每天的產能輸入進宜搭系統裡,每個業務員都能清晰地看到。
這樣就可避免業務員不考慮工廠產能,無限制接客戶訂單的情況。“我當時就很興奮,在宜搭上加這個資料很簡單,把每天的產能資料做一個彙總,反饋到銷售訂單,再把出貨日期顯示出來。超過這個資料就提交不了,因為系統內設定了阻斷。”曹小平至今說起來,依然流露著當初的興奮勁。

不裁員的降本增效
這兩年生意不好做,曹小平看到身邊一些同行的廠子倒閉。陳發今年32歲,20歲之前他在佛山做傢俱電商,20歲之後開辦了自己的傢俱廠。他的傢俱出口比例佔到30%,疫情期間,原本五六千美元的貨櫃漲到兩萬美元,出口成本大大增加。再加上管控,很多貨發不出去。那幾年他虧了幾百萬。
工人的工資也在不斷上漲,“我剛入行的時候,工人的工資平均在4000多,現在平均8000。”陳發坐在自己辦公室裡,一臉疲態,辦公室雜亂地堆放著各種傢俱材料。為了減少開支,疫情後他把員工縮減一半,廠子每年的營收也降了一半。
難以數字化,是陳發廠子面臨最大的困境。陳發的廠子定製化程度更高,每一個產品可能都不一樣,幾乎沒有標準化的可能性。這就造成管理上更為困難,基本全靠人工。他曾花6萬塊錢購買EPR管理系統,用了1年,很多資料對不上,“EPR是個標準化的東西,可每個廠子都有自己的業務結構。”陳發說。
曹小平推薦陳發使用釘釘宜搭,根據自己廠子的業務結構搭建系統,可陳發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他跟我說過很多次,我知道搭建資料系統是非常必要的,等有大塊的時間才能好好研究。”
曹小平是第一個成功吃到螃蟹的人,數字化讓他的廠子轉危為安,身邊不少同行都開始向他請教經驗。還有一些同行完全沒有數字化的概念,“給他個鋤頭也不知道怎麼用,傢俱廠如果沒有資料支撐,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哪算哪。”
資料系統搭建起來不易,使用起來更難,廠裡的員工對他做的這件事並不關心,“他們可能在看我表演,我真這麼感覺。”他的工廠主要分為三大模組,業務、生產、採購,他把這三大模組的流程全搬到系統上,員工熟悉每個模組都要花費2個月的時間。系統的搭建是依據他作為老闆的需求,一開始員工並不買賬,認為這是個花架子,多此一舉,還徒增工作量。
關鍵還會侵犯一些員工的“利益”。有的員工明明只做了1張椅子,卻報3次、4次,曹小平發現後,當面和員工對資料,直到對方啞口無言。一些員工的牴觸情緒也很明顯。使用這個系統後,財務算工資,要把員工當月的業績錄入系統,曹小平審批通過後才能結算。經常出現審批不透過的情況,這時就有員工過來質問,不明白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他們覺得這個系統是花錢的,好看不中用。”曹小平說,事實上,他在宜搭系統上一共也就花了2萬塊。去年一位負責統計資料的員工,已經在廠裡幹了2年多,因為無法適應這樣的工作而選擇離職。
改革必然帶來陣痛,曹小平性格溫和,並不是十分強硬地逼迫員工使用這個資料系統。當他意識到對方有情緒時,就往後退一退,下次再繼續溝通。漸漸地,留下的員工開始適應這個系統,也基於自己的崗位向老闆提需求。

圖 | 曹小平花2萬元搭建的數字化平臺
有一天,財務跟他說,運營人員的提成沒有明細,當晚曹小平就在資料系統裡增加了這一項。倉庫管理員跟他說,出了貨沒有馬上出銷售出庫單,這樣的話庫存就會滯留在那個庫存表裡面。很快,曹小平又設定了一箇中轉庫存功能,解決了這個問題。
資料系統的建立,還能提升廠裡業務人員和客戶溝通的成本。“比如我有3000個客戶,他們可以隨時到我們系統裡看到各個產品的實圖、引數、報價、生產週期等資料,業務員甚至不需要線上直接溝通。”曹小平自信地說。因為有資料基礎,一旦某個業務員離職,換一個業務員和客戶對接,無需進行二次溝通。
往後的一年多里,曹小平的腳步不斷奔波在各個部門,和員工一起完善這個資料系統。近來曹小平發現時間越來越快,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以前他兩三天都不審單也沒有人催他。現在有很多單,他不審就無法進入到下一個流程,坐在辦公室裡,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過來:“曹總,你快把我那個審掉。”
佛山上萬家傢俱廠,廝殺是很慘烈的。以前,每家廠子都有一定的差異化,現在同一款沙發,有幾百上千家廠子在做,導致價格壓得越來越低。經歷了3年疫情,如今再加上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傢俱製造廠的生存更加艱難。
經過資料化改革後,曹小平降本增效的成果十分顯著。“用了宜搭,管理上升到一個非常高效的級別,成本大概降低了20%-30%。”2023年,曹小平的廠子營收提升30%,利潤比上一年翻了十幾倍,他把之前欠的債還完了還有剩餘。
元旦年會上,廠子首次增加了抽獎環節,曹小平花了七八千元購買洗衣機、電視、微波爐作為獎品,還給員工多發了30多萬元年終獎。看到員工表達對他的感謝,曹小平感到輕舟已過萬重山,獲得極大的信心。

圖 | 樣品間擺滿了各式傢俱
今年,受大環境影響,曹小平的廠子營收下降了10%。“大家好像都過起了緊日子,不願消費,購買傢俱的決策時間比往年長很多。”
但是有了明確的成本資料支撐,曹小平再也不需要盲目地卷價格了。幾天前,有個老客戶定製幾把椅子,曹小平報價1280元一把,可以優惠到1000元。客戶還是覺得貴,“這麼高的價格,我怎麼照顧你?”曹小平堅決不再降價,寧可失去這位老客戶。
沒裁員,沒破產,曹小平預判了一下,今年利潤也許不比去年差。他很慶幸,自己提前完成了數字化升級,熬過寒冬的底氣足了一些。中秋節放假的前一天,曹小平還花了十來分鐘,給員工做了個數字化的培訓。廠裡的事安排妥當,假期他才有心思陪伴家人。他有兩個孩子,一個讀四年級,一個讀幼兒園大班。假期的第一天,他開車載著老婆、岳母、孩子到山裡玩,在一個個時間的縫隙,他還是拿出手機,看看這天的生產資料。
*應講述者要求,部分人物有化名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