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祖、王祖賢“淪落”?這個世界誰都逃脫不了“謀生”……

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全文3141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
在變化中抓住本質。
1
宇宙的盡頭真是帶貨。
許多網友說吳彥祖“淪落”了。
2
許久未見吳彥祖的訊息,
萬萬沒想到再出現,
竟然是“英語口語老師”。
他和某教育軟體合作,
錄了一套口語對話課程,
教大家一些日常英語對話。
比如怎麼去超市購物、
怎麼在咖啡館點咖啡、
怎麼組織生日派對等等。
這裡共有84節課,
每節課8到10分鐘,
首發價為398元。
只要買了這個課程,
就可以對著一張帥臉練口語,
裡面還穿插名師講解知識點,
甚至還有“AI彥祖陪練”。
課程一出來就已經賣了200多萬,
目前還在持續增進中。
3
突然轉行的不止吳彥祖,
隱居20年的王祖賢也“出山”了,
但不是女神迴歸大熒幕,
而是在加拿大開艾灸館了。
為了宣傳艾灸館,
退圈幾十年的王祖賢,
還在國內平臺
開通了艾灸館的賬號,
出鏡拍了一段宣傳影片。
很顯然,
雖然開在加拿大,
但目標受眾主要還是華人,
並且是對王祖賢有情懷的華人。
有網友分享了去艾灸館的體驗,
從進店到出門大概3小時,
價格為120加元一小時,
約合人民幣600多元。
價格雖然很高,
但來體驗的人絡繹不絕,
生意看起來非常火爆。
為什麼吳彥祖、王祖賢
即使做起副業也是風生水起?
因為這並不是
他們副業的“應急選擇”,
而是自己人生主頁的“厚積薄發”。
4
先說吳彥祖。
做英語課程的人那麼多,
為什麼吳彥祖的課一出來就火?
一是因為他在美國長大、
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
英語堪稱母語,
所以當他開課教英語,
具有天生說服力。
二是因為他是明星,
大家買的既是知識,
也有“吳彥祖”的明星效應,
而且他並不只為賺一時的流量。
根據“吳彥祖教英語”資料顯示,
他不僅是課程的主講人,
更是雅識教育的主理人之一。
透過天眼查查詢得知,
吳彥祖持有背後公司
上海斐鑫然文化90%的股權。
由此可見,
阿祖這是要正式進軍教育賽道
徹底轉型知識付費博主了。
再說王祖賢。
王祖賢淡出人們的視線後,
就一直在潛心中醫的研究,
是真正在走這條路而不是作秀。
店裡來客人的時候,
她有時會親自處理預約,
還去後臺剁姜、理艾葉。
幸運的話,
還會是王祖賢親自幫你點火。
在大眾對聶小倩濾鏡的加持下,
生意很難不好。
王祖賢表示,
她開店是為了傳承中醫文化,
自己也曾受益於中醫。
對於他們的轉型,
其實很好理解。
雖然他們之前是明星,
但隨著作品的減少,
收入也隨之下滑。
而人都是要開銷,
都是要維持生活的,
出來賺錢並不丟人。
就像劉耕宏轉型健身教練,
賈乃亮轉型直播帶貨,
明星效應背後都是流量,
而流量不變現,
那就沒有價值。
5
其實他們很幸運,
因為之前的名氣足夠大,
很快就能拿到結果,
但不是每一個明星都那麼幸運。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現,
自己叫網約車時,
司機是拍過《使徒行者》,
參加過《披荊斬棘的哥哥》的
TVB藝人沈震軒。
鏡頭前光鮮亮麗的明星,
為了謀生轉行去開網約車了。
還有鐵肺女王李佳薇。
她是《超級星光大道》冠軍,
《中國最強音》12強,
《我是歌手》踢館選手。
當褪去明星光環,
只能在售樓中心端茶送水,
兼職房產中介了。
前幾天還刷到一個直播,
在《餘罪》等電視劇裡當過配角的
41歲中戲科班演員趙雷棋,
因為沒戲可拍,
只能在大街上直播擦鞋,
一次收費10塊。
同樣的,
那些曾經一夜爆紅的網紅,
比如髮際線小吳、
最帥洗髮小哥,
也都迅速消失在大眾視野,
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軌跡,
重新做普通崗位打工掙錢了。
看了這麼多明星和網紅的例子,
你會發現一個現象:
許多事情都在迴歸到最本質的模樣。
很多人曾經的成功,
可能是因為恰好踩中風口,
又或者是得到命運的眷顧,
得到了觀眾追捧和熱愛。
但一夜成名過後,
褪去那些光鮮亮麗之後,
最終大多數人,
兜兜轉轉還是迴歸原點,
又迴歸到最原始需求——謀生
6
今天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呢?
因為我看過一組調查:
72%職場人認為
副業需要與自己的社會地位匹配,
否則就是“掉價”。
最近大家都過得不容易,
工作難,創業難,找工作更難。
很多人工作生活遭遇重創後,
陷入了迷茫期,
這種迷茫演變成了浮躁與焦慮。
擔心自己會下崗,
更擔心被時代無情拋棄。
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
他們不知如何應對;
想要穩住生活的陣腳,
卻又無從下手,
但又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
慌亂之中,
不少人開始病急亂投醫。
然而有句古話說得好:
萬變不離其宗。
飛速變化的時代,
很多事看起來變幻莫測,
但本質邏輯很簡單,
很多時候,
人只需在變化中抓住本質,
就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
7
首先:
普通人別迷信風口,
也別總想著走野路子。
如今我們在短影片平臺
總能刷到:
90後靠直播月入百萬,
00後靠炒幣實現財富自由
XX網紅靠XX年入過億……
媒體將素人逆襲故事,
剪輯為成功的模版,
流量被放大,
慾望被扭曲,
讓很多人變得浮躁。
不再相信腳踏實地,
不再願意做傳統行業,
看不起靠本事賺錢的工作,
滿腦子都是炒流量、
玩投機、當網紅明星。
可實際上呢?
就連曾火遍全球的吳彥祖,
流量過去後都要轉型做老師。
踩中直播健身風口的劉耕宏
巔峰期直播帶貨收入高達數億,
但如今熱度過去,
掉粉了近1200萬,
直播間人氣下滑嚴重。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
那些看似一夜暴富、
一夜成名的風口,
往往只是短暫的狂歡。
它們來得快,去得也快,
頭部網紅都開始被流量反噬,
普通人更沒有駕馭流量的能力,
也沒有投機、賺快錢的本事。
與其每天絞盡腦汁怎麼賺快錢,
不如老老實實,
紮根在自己的專業領域,
老老實實去上班。
8
其次:
別看不起傳統行業。
吳彥祖、劉耕宏
最後都轉行做“老師”。
王祖賢兜兜轉轉,
成了變相的“理療師”,
賈乃亮等等轉型直播,
本質其實還是“售貨員”。
明星開網約車、送外賣,
本質還是做的“服務業”。
你會發現,
像醫生、老師、商人、
工人、技術員、服務者等等,
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行業,
永遠都不會消失。
工作內容的本質沒有變,
只是會根據新的風口,
換個形式、向外延伸罷了。
所以真正的清醒者,
善於從傳統行業向外生長。
就像當初網購剛剛興起時,
很多售貨員在焦慮
自己的工作會被搶走。
但另一批售貨員,
開始去網上直播賣貨,
一樣是賣貨,
只是形式變了,
結果賺的更多了。
大批工廠轉型智慧化,
流水線工人大量淘汰,
但是有工人早早轉型,
做管理智慧化機械的“工人”,
反而被高薪爭搶了。
還有教師行業,
最初只能在學校裡教學,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
線上教育平臺應運而生,
就有很多老師轉型,
開始製作網課,
把網課做到極致成了名師。
而那些跟不上時代的,
不會利用工具的,
最終是會被慢慢淘汰。
但其實淘汰你的不是時代,
而是沒有成長的自己。
所以不要總擔心行業沒了,
你應該擔心的,
是自己能力跟不上時代。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
普通人與其焦慮“什麼火學什麼”,
不如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
駕馭好這些新事物,
反哺你的主業。
如果想做副業,
也不是盲目轉行,
而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擅長的基礎上開拓副業。
把本行做到極致,
你就能一輩子吃一碗飯。
9
最後:
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當初劉耕宏
成功轉型健身博主,
能帶千萬人跳操時,
大眾覺得他都是因為踩中風口,
但背後是他數十年健身經驗,
為周杰倫等眾多明星制定健身計劃,
是持有23年專業資質的明星教練,
健身,就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宇樹的王興興,
他英語不好,
也不是全能工程師,
但他只在一個方向做到頂尖,
就能重構整個機器人產業。
還有吳彥祖,他高校畢業,
又是在英語母語的環境中長大,
他將建築學霸的邏輯思維,
與好萊塢的英語結合,
當然可以成為他的核心競爭力。
就像一座冰山,
水面上大家看得到的
只是冰山一角。
但水面之下的積累,
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聰明的人,
都在無限拔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無論你做哪一行,
如果都是浮在表面,
只知道一個皮毛,
而不向下紮根,
那不管是哪個風口來了,
你都把握不住。
這個世界正在獎勵的,
不是那些盲目追風口的人,
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
這世界從不缺跟風者,
但真正的破局者
永遠只屬於在無人處堅持耕耘的人。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