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強者心態:事已至此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yy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珍惜是擁有的捷徑,知足是幸福的根源。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林靜朗讀音訊
有一年,作家大冰獨自摩旅進藏。
途中,道路塌方,他距離最近的村鎮有近百公里。
看著漸黑的天色,大冰心中慌亂不堪。
就在他急到冒汗的時候,突然想到四個字:“事已至此
在他想來,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再慌亂焦急毫無意義。
當下要做的,就是接受現實,找個營地休息過夜,靜待天明。
於是,他扭頭就找了一處橋洞,搭起帳篷,生起篝火。
當他看著夜空點點繁星,心情突然愉悅起來,憂慮頓消。
對此大冰說:心隨念走,身隨緣走,人是靠心態活著的。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像大冰一樣,做事稍不遂願就焦慮、慌張。
這個時候,不妨告訴自己:事已至此。
在那一瞬間,你會發現,你內心的忐忑不安,突然就被治癒了。
01
  • 事已至此,抱怨不如改變。
很認可作家張笑恆的一句話:牢騷的背後,多半是低劣與無能。
越是喜歡抱怨的人,越往事情會越不順。
產品經理曾小胖曾回憶起一件往事。
他剛參加工作時,有次跟隨副總連夜出差談合作。
時值隆冬,沒想到汽車在高速上壓到一塊鋼板,爆了胎。
幸虧司機經驗豐富,穩住車身,這才沒釀成慘禍。
車外北風呼嘯,凍得發抖的曾小胖,不禁埋怨起來:
“是誰把這鋼板丟在路上?這路政怎麼回事?我一定要舉報這些不作為的人……”
然而副總卻說:“人沒事就好。事已至此,先報警吧。”
言語之中,不見一絲怨氣。
緊接著,副總就另外聯絡了車輛,帶著一行人前往目的地。
換車之後,沒一會兒,副總便睡了過去。
而曾小胖仍舊滿肚子不快,遲遲未能入眠。
結果,等到第二天洽談時,副總神采奕奕,而他整個人卻萎靡不振。
這次合作,幾乎靠副總一己之力商談下來。
事後曾小胖心裡過意不去。
副總安慰道:既然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為什麼還要抱怨呢?不如調整好自身狀態著手下一件事。
實際上,人這一生像這種突如其來的事故,數不勝數。
但事已至此,下一步該怎麼走,全看你自己。
有人考試落榜,從此一蹶不振,也有人找到落後的關鍵,收拾心態重新出發;
有人創業失敗,各種想不開,也有人總結經驗,找到了從頭再來的決心;
有人在工作中屢屢受挫,變得灰心喪氣,也有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
正如白巖松所說: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當你面對挫折時,先別急著質問命運,而是去想“怎麼辦”。
學會將抱怨轉變為行動,你就會發現,事情遠沒有你想得那麼糟糕。
02
  • 事已至此,對抗不如允許。
曾聽過一個“暈船法則”。
講的是人在乘船時,若總是僵直著身體,對抗船體的顛簸,人反而會被顛得暈頭轉向;
可若是放棄對抗船體,學著隨船擺動,人的暈船症狀很快便會得到緩解。
人生海海,高低起伏都是常態,磕磕絆絆也是尋常。
倘若你一味對抗命運,只會在碰撞中消耗自己,折磨自己。
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做過兩件小事,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他作為生產隊長,偷偷為村裡人多劃分了一點豬飼料地。
本是件利人的大好事,結果卻被對頭舉報到了公社。
公社領導勃然大怒,就把他綁到公社批鬥。
少安心中又委屈又氣憤,但轉念又想:事情已經傳開了,再辯解也沒了用。
於是批鬥會上,他只是低著頭,任由旁人批評。
結果回村後,沒人貶低他,反倒是投來了敬佩的目光。
而批鬥會上,另有一人因破口大罵,則受盡皮肉之苦。
最後那人被送到醫院,這才撿回一條性命。
第二件事,是孫少安在縣城拉磚。
他在附近村莊尋了一處廢棄窯洞落腳。
窯洞外面雜草叢生,洞內陰暗潮溼,根本不是人住的。
少安費力才收拾出一方住處。
沒想到,待他落了腳,一個村人卻舔臉皮來收租。
換作常人,必然與之爭論一番,甚至大打出手。
少安卻不說廢話,直截了當地掏了錢。
此後村人再未刁難他,少安這才得以順利做工。
這就是少安的處世智慧。
面對無法改變的事,他沒有過多抵抗,而是應允其發生。
其實人活在世上,有很多事情做起來,都會舉步維艱。
你如果總是憤憤不平,對抗到底,只會白費心力,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作家愛爾西所說: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即時,我們能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更加豐富的生活。
學會接受,不再牴觸,事情反而會柳暗花明。
03
  • 事已至此,失望不如享受。
看過這樣一幅漫畫:
一個人被石頭絆倒,狠狠摔了一跤,眼鏡都甩飛出去了。
可他非但沒生氣,反而欣賞起地上的一株幼苗。
在你無能為力時,與其失望沮喪,抱怨命運不公,不如享受眼前擁有的。
蘇軾曾在《記遊松風亭》中,講述過一次外出遊玩的經歷。
一天,蘇軾想去山頂的松風亭玩賞,然而他爬到半山腰時,感到腿痠疲乏,筋疲力盡。
當他仰望山頂時,心想這麼高,我可如何爬上去呢?
此時,他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可又不想輕易放棄。
他仰天長嘆,一臉沮喪。
好不容易強撐著往上走了幾個臺階,最終還是一屁股坐在地上。
就在他失落之時,只見一陣清風吹過,山中樹影搖曳生姿。
看到此情此景,他恍然大悟:“爬不上去又怎樣呢?在這裡也可以觀賞美景呀!”
頃刻之間,他原本失望的內心瞬間釋然,心情大好。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高山。
人人都想攀至頂峰,享受萬般榮光。
現實往往是事與願違,太多人只能行至半途。
於是你會失落、會沮喪、會懊悔,以至於生活佈滿陰霾。
正如網上一句話所說:珍惜是擁有的捷徑,知足是幸福的根源。
事已至此,既然力不從心,那便斬掉過多的欲求。
當你抬頭四望,便能發現你所苦苦追尋的幸福,原來就在你身邊。
莎士比亞說,只要向前看,你就會發現,此刻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
再爛的事,既木已成舟,便不必抱怨懊悔了。
事已至此,不如試著接受,忽略那些糟糕的事,永遠專注自身。
當你放棄對抗,允許一切發生,能擾亂你心緒的事越來越少,你的人生也會越過越好。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