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流感疫苗,談幾點感受

這篇文章沒有宏大的主題,本來不想寫,但轉念一想,我的讀者主要以中年人為主,這篇文章對中年人的健康也許有一點幫助。
於是,我就開啟電腦,開始碼字,就幾點心得吧,寫到哪裡算哪裡,都是一些瑣事。
但到了四十歲之後,我就感覺體能斷崖式下降。40歲之前,打籃球可以打一個下午,不知疲倦。40歲之後,能斷斷續續打2個小時,就是極限了。意識還在,動作跟不上,感覺身體越來越不聽話,漸漸地,我開始接受現實,青春已逝,自己開始衰老。
40歲之後,我的抵抗力,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每年都會得一兩次感冒,每次的症狀都差不多,先是嗓子難受,然後咳嗽,接著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然後咳嗽加劇,尤其到了夜裡,咳嗽讓我徹夜難眠。每年,總有一次感冒,要麼是吃抗生素,要麼是掛鹽水,否則就不能自愈。
202211月,我發過一篇文章 《人生首次,一天之內,打了2針疫苗。》

當時,新冠確診數量全國範圍內都在飆升,我預感到,開放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當時,我認識的幾個國外醫生,都已經接種了第五針(包括雙價疫苗)。以後很可能會每年補一針,甚至兩針。而我的最後一針疫苗,是在20222月份接種的,已經過去9個月。我打電話諮詢本地的醫院,得到的答覆是,國家還沒有開放第4針接種。
我看了一些論文,根據統計資料,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新冠症狀。於是,我決定去醫院打人生第一針流感疫苗,就算不能預防新冠,至少也能抵禦流感。
到了醫院,護士說,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結合起來一起打,效果更好。當時那護士的口氣,就像一個推銷員。
無論如何,我聽從護士的建議,人生首次,一天之內打了2針疫苗。
應該說,當時,我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應付新冠。事後的幾個月內,有不少讀者向我反映,流感疫苗確實可以降低新冠症狀,雖然不能徹底預防,也至少能降低痛苦。
至於我個人,我的第一次新冠感染症狀也算比較輕,吃了一顆退燒藥就沒事了。時過境遷,後來回顧此事,我才意識到,那2針疫苗給我帶來了額外的收穫。
後面的兩年多時間內(2022年底~2025年初),我居然都沒得重感冒,每次症狀都非常輕,主要表現為喉嚨癢,大約兩三天後,症狀就消退了。對我來說,最大的變化是,沒有咳嗽了,也沒有上呼吸道感染。在這兩年之中,我既沒有吃抗生素,也沒有掛鹽水。生活質量提高很多。
健康這東西,就像空氣一樣,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只有失而復得,才有深刻體會。正所謂「人教人百言無用,事教人一次入心」。從2022年底那次流感疫苗接種開始,我每年都去醫院打流感疫苗,今年也不例外。
我這個人,好奇心特別重,經常喜歡研究一些別人熟視無睹的小事情。
我住的地方叫鄞(Yín),就一個字,以前叫鄞縣,現在叫鄞州區。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讀這個字,其實,這是一個地名專用字,不會讀也正常。
查了資料,我才知道,原來,民政部居然有一個「地名研究所」,他們在《中國民政》20083期,發表了一篇文章《守護地名文化的基石——地名專用字》。第一段,就提到鄞州的「鄞」字:
河北的”“,山西的”“,浙江的”“,安徽的”“,河南的”“,湖南的”“”……這些縣級政區名稱中頗為生僻的漢字,能有多少外地人識得、讀得、講得呢?殊不知,中華民族那深邃、博大的地名文化,正是植根於這些除地名領域難得一見的專用漢字
簡言之,但凡有專屬地名漢字的地方,都是非常古老的地方。但像鄞州這樣,既古老,又有錢,卻不多見。
2022年浙江省各縣(市、區)GDP陸續公佈,鄞州以2734.8億元首次躍居全省第一。如果把鄞州區放在全國百強縣的榜單裡,可以排名第五,僅次於崑山、江陰、張家港、晉江。
2023年,按常住人口(160萬)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726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37萬美元),就算放在歐洲,也算是發達經濟體。
2023年,鄞州區財政總收入為509億元。一個縣級單位的財政收入,居然超過西部三個省(寧夏502億、青海381億、西藏237億),相當於吉林省和甘肅省的一半。
更難得的是,鄞州屬於藏富於民的型別。有些地方,人均GDP很高,但要麼央企多,財富往上流,要麼外企多,財富往外流,鄞州這個地方,外資和央企都不多,而是以民企為主,民間非常殷實。
我還查到一組資料,在2021年,鄞州區鎮街的財政總收入的前三位分別是:姜山、潘火、邱隘,分別為22.85億元、22.64億元、20.02億元。而我住的街道,2021年的財政總收入還不到10億。
以前,我都是在自己所在的街道醫院接種流感疫苗,但這次,我決定去附近很有錢的潘火街道,看看他們的街道醫院是什麼情況。於是,透過浙裡辦app預約,每個醫院的疫苗數量和開放時間,一目瞭然。
有錢的地方就是不一樣,照例,讓我用幾個細節說明。
費用
在我自己的街道醫院,無論是流感疫苗,還是肺炎疫苗,都是要自費的。
四價流感成人(裂解)128元,肺炎23價,182元。如果醫保賬戶沒有歷年餘額,就不能報銷。此外,還有預防接種服務費,完全自費,歷年賬戶也不能刷,兩針一共56元。兩針疫苗合計費用 366元。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接受,但也確實是一筆額外的負擔。

而在潘火街道醫院,護士居然對我說,不收錢,不僅疫苗不收錢,連預防接種服務費也免費。更奇妙的是,護士也沒有問我,是否是本街道的居民。無意間,讓我薅了一次羊毛。
而在我們街道衛生院,護士門經常主動向人們推銷自費疫苗,還要對只能用現金支付的「預防接種服務費」再三解釋,彷彿她們有KPI在身,壓力很大的樣子。而在潘火衛生院,醫護就沒有這種壓力,反正免費,愛用不用。只能說,有錢真好,不用把時間浪費在這種雞毛蒜皮的瑣事上。
硬體
過去,我覺得我們街道的衛生院條件不錯,但跟潘火比,還是差遠了。
我們的疫苗接種門診,面積小,所有的醫生都集中在一個大房間裡,還有一個等候區和接種後觀察區,互相沒有間隔,每次去接種,房間裡充斥著小孩的哭鬧聲,讓人很煩躁。
而在潘火衛生院,每個醫生都有一個獨立的房間,而且非常寬敞,小孩的哭聲也被鎖在房間裡,對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就算沒有免費的疫苗,我也寧願來這裡接種,至少環境好太多了,心情愉悅。

另外,潘火衛生院還給小朋友準備了兒童專用盥洗池,甚至兩小便池都是特殊尺寸,這一點非常貼心。
總而言之,我們街道衛生院的接種門診,地方小、裝置差、任務重,瑣事多,給人一種雞飛狗跳的感覺,醫生護士的心態也比較浮躁,那種環境,嚴重破壞接種疫苗的積極性。
而在潘火街道衛生院,地方大、裝置好、人手多、瑣事少,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醫生護士的態度都好一點,個個慈眉善目。
這就是差距,肉眼可見,發展經濟是多麼重要,不要扯些有的沒的,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只要經濟好,資源就多,人的心態就會好,戾氣自然而然就減少。

寫在最後
我一直記得幾年前的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兩萬多字長文刷爆全網,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中年男子,文章詳細記錄了其岳父,從患流感到求醫到最後去世的全過程。一個流感,幾乎讓一個北京中產家庭傾家蕩產。2018年春節前後,正是我國甲型流感高發期。當時因為這篇文章,很多人陷入到了一種「流感恐懼」當中。畢竟,很多人看到流感致死的比例數字,可能不會有什麼直觀感覺,但流感重症可能要花幾十上百萬還不一定能治好,這就足夠嚇人了。
對我來說,3次流感疫苗的接種經歷,讓我遠離嚴重感冒,生活質量提高不少,以後,我會每年打一針。
最後,必有宣告:我沒有推廣疫苗的意圖,只談我自己接種流感疫苗的經歷,不具備普遍性,各位要兼聽則明,一切以醫生說法為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