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告狀,賠了5千塊

圖:Oyow
先八卦最近看到的一個事件,挺有啟發。
一位叫胡momo的網友,每天收到招商銀行的騷擾電話。
不勝其煩。
他明確投訴招行,希望別再收到營銷資訊。但沒多久,又收到了推銷簡訊。
胡momo十分憤怒,直接把招行告上了法院。
依據的,正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私人生活安寧。
經調解後,獲賠了5000塊錢
來源:小紅書@胡momo的生活雜記
感覺網友是鐵了心,死磕到底。
積累了大量的戰鬥經驗

所以他在獲得賠償後,立刻在網上分享了各種經驗:
如何網上立案;使用哪些證據,比如簡訊記錄,通話錄音錄影…blabla。
非常熱心。
我也頻繁收到過各種騷擾電話:貸款營銷、房產中介、少兒培訓…
現在幾乎不敢接陌生電話了

如果更多人像胡momo一樣追究到底,那商業機構打起騷擾電話來,會收斂很多吧?
當然,這裡面也有個難點。
胡momo的案例裡,招行是用官方400號碼進行的營銷。
起訴時,能夠直接錨定招行作為被告。
現在很多電話營銷,由個人號碼撥打。
對於這類電話,找出背後的機構、固化關係證據、進行起訴。
還蠻有挑戰性。
大家更重視個人權益了,是好事。
我這邊的讀者也透過努力,辦成了一件大事。
跑通了“個人資助”,成功幫爸媽撐大了居民養老金額度。
我之前寫過——在很多地區,子女可以資助父母交養老金
父母交一份,子女幫忙再交一份。
金額加倍。
有讀者說——
她在湖北辦個人資助時,遇到了很大障礙,於是直接投訴給人社部了。
10天后就辦成了。
不僅幫助了自己,也默默幫本省朋友解決了問題。
“從此我們湖北的個人資助,沒有任何問題。”

太帥氣了!

社保個人權益很值得重視哈。
大家都“較真”起來,查詢和使用會絲滑很多~
比如我寫過:
養老金個人賬戶有利息、公積金有利息、醫保也有利息。
但總有人說:
“越女你就瞎掰吧,我們這就沒有,查不到”

是的,很多地方查起來不方便,沒有網上查詢渠道、甚至打電話也問不到。
就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覺——別人有,自己沒有。
為啥會這樣呢?
可能是本地的IT系統不發達。
往深了說,可能本地服務意識太落後。
當然,歸根結底——
太多人沒太在意過這些權益。
沒想著會有賬單可以看、會年年有利息。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個人財富。
但進入“存量時代”後,每一筆錢,都值得珍視。
比如上週寫7月1日公積金髮利息了,有讀者問:
醫保和養老金賬戶,也有利息嗎?
有的。
醫保是按活期存款計息的。
比如我在北京,按季度計息,最近一次發錢是6月。
雖少,但有。
養老金呢?
今年全國職工的養老金記賬利率,是2.62%。戳此處回看
何時可查賬?
各地出賬單的時間並不統一,北京在每年4月可以查前一年的利息。
最晚最晚,各省市下半年12月前,總能查到賬單吧。
但是吧…有地方就是查不到…
haha,這裡就不點名啦~
簡單做了個表格,大家可以參考下:
這方面支付寶、微信值得誇一誇。
它們做了很多工作,把資料打通了。
可以直接用支付寶、微信查到很多賬。
或者,咱們也可以更直接點,用各地政務app。
不僅是查各種賬。
很多地方的消費補貼、裝修補貼…也是透過政務APP\小程式領取的。
我列一下各地的政務app:
大家可以收藏下。
接下來的育兒補貼,大機率也會透過各地政務APP\小程式領取
有些地方的政務app弄得很棒,服務齊全,非常便民。
典型如浙江的“浙裡辦”,讓人羨慕不已。
我杭州的朋友裝修房子,透過浙裡辦,領了幾萬塊的裝修補貼。
像小區的公共收益收支明細、維修基金有多少…這些也都能在浙裡辦查到。
特別絲滑。
醫保的話,強烈安利“國家醫保服務平臺”這個app。可以便利地查詢餘額,辦理醫保共濟、異地醫保備案。
如果當地的政務app實在拉胯。
怎麼查都查不到。
那,直接打公積金/社保/醫保電話問吧

對自己權益越在意,就越能讓這些“模糊”的財產,變得更清晰。
擁有清晰的賬單,就更有底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