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見過地獄,最怕的卻是被遺忘”


大家好,我是田靜。‍‍‍‍‍‍‍‍‍‍‍‍‍‍
有一段歷史,你可能不忍看,不願聽。
代表了三十萬國人的悲劇,蘊含著數不清的血與淚。‍‍‍‍‍‍‍‍‍‍‍‍‍‍‍‍
與此同時,它更是女性被壓迫的苦難縮影。
但我仍要一遍遍重複,因為我真的很怕它被忘記。
來源:柳飄飄了嗎
ID:DSliupiaopiao

被摺疊的歷史

85年前,南京淪陷。
侵華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對平民實施屠殺,燒殺搶奸無所不為。
短短6周時間,至少30萬同胞遇難死去。
其中既有毫無反抗之力的老人,也有女人腹中尚未來到人間,便遭遇地獄的胎兒。
施暴者殘忍非人到極致。
有人注意到嗎?
2018年,我國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這個數字正在逐年銳減。
2019年的今天,78人;
2020年的今天,72人;
2021年的今天,61人;
目前,僅剩54人。
而在這些倖存者中,有一類人記錄在冊的數目一直寥寥——
本慰安婦制度受害者。
她們在戰爭中受盡摧殘,終於等來和平年代,卻又因“蕩婦羞辱”被社會二次傷害,不敢發聲也曾長期不被看到,常年生活在陰影之中。
圖源:《二十二》
直到14、15年導演郭柯的紀錄片《三十二》《二十二》引發熱議,她們的遭遇才真正被國人廣泛所知。
但截至今年8月,當年出現在片中的倖存者,仍在世的也只有兩人了。
不敢想,當這些年邁老人逐個離世,她們所代表的一個群體的命運會否就隨之掩埋,數年後被更年輕的一代忘記?
句遲到多年的道歉,究竟何時會來?
據資料統計,二戰期間(1931-1945),全亞洲約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40萬女性受慰安婦制度所害。
中國是其中受害人數最多的國家,數字達到了20萬人。
什麼概念?
有學者曾經估算,如果所有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站在一起,隊伍將從南京綿延至杭州,全長200英里左右。
他們的屍體置入火車車廂,能足足裝滿2500節。
可以想象,數目比這還要多上10萬人的慰安婦受害者,是多麼龐大的群體。
但你相信嗎?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也就是二戰結束約半個世紀後,她們才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1991年8月,慰安婦韓國受害者金學順站出來揭發日軍罪行。
一年多後,時年63歲的萬愛花,在眾目之下扒開外衣展露傷痕,成為首個為歷史作證的慰安婦中國受害者。

△位於美國的慰安婦雕像,中、韓(以金學順為原型設計)、菲三國受害少女攜手抗爭。|圖源:中新社《舊金山“慰安婦日”:她見過地獄,最怕的卻是被遺忘》,劉丹 攝

那半個世紀,她們為何沉默?
大部分人在慰安所受盡折磨而死,或不堪屈辱自盡,生命已然無聲;
小部分倖存的人,則被“蕩婦羞辱”捂住了嘴。

圖源:《二十二》

如果你只是聽說,卻還不曾真正瞭解慰安婦制度,聽聽下述三位老人的故事。
她們來自湖南鄉村,是我國今年新確認的倖存者。
已經101歲高齡的方秀貞,是其中最年長的一位。
1939年被日軍發現時,她剛成年嫁作人妻,女兒還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兩名士兵以“開會”為由帶走她,丈夫反抗,結果卻是人財兩空。
他們搜刮搶奪家中僅剩不多的口糧,一槍殺害了丈夫的弟弟。
方秀貞,則被關進日軍在當地開設的慰安所。
等到她在八天後帶著滿身傷痕回家,女兒已因沒有奶吃被活活餓死,她自己則失去了生育能力。

圖源: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那八天的記憶,直到兩年前她才第一次對家人說起。
正如很多的慰安婦倖存者,說起被關期間的事情,她言辭閃爍,很難具體地回憶和表述。
不是不記得了,而是記得太清楚了。
那段經歷教會她們最沉重的事,是自責。
另一位新確認的倖存者沈美英(化名),被日軍侵犯時還未成年。
惡行持續了十多天,村民發現她時,她癱倒在野外,奄奄一息,差點沒命。

△沈美英回憶被日軍時施暴時的情形 圖源: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因為這次經歷,沈美英終身未嫁。
你會發現這是大部分慰安婦受害者共同的命運。
即便她們僥倖生還,在日軍那遭受的屈辱,在外仍會繼續。
鄉親鄰里用有色眼光看她,當她是“日本娘”;
唯獨可依靠的家人,也當她染了某種“瘟疫”,把她的傷口遮起來不看不“醫”。
我的爸爸媽媽都讓我不講了
隨便跟哪個人都不能講
講了你就嫁不出去

慰安婦制度受害者雷金蓮 圖源: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明明受害的是她,卻又是她承受了最多的詆譭和罵名。
而且在那個保守年代,沒有生育能力、嫁不出去的女人,是會被熟人社會判定為沒有價值的。
有的受害者因此遭到丈夫拋棄。
如果對方不嫌棄自己,她們甚至會反過來感到抱歉。

圖源:《二十二》

大部分人就這樣終老,一生都在為不是自己的過錯自責。

△另一名新發現的倖存者歐陽蓮 圖源: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然而施暴的人呢?至今不承認自己做錯。
兇手的自辯
在98年的紀錄片《以天皇的名義》裡,一位日本歷史學家曾這樣看待南京大屠殺:
我確實認為有些人被殺了
但絕對沒有數十萬人
甚至有日本官員言之鑿鑿地說:“所有超過5萬的數字,都是不正確的”。
他們哪來的底氣?
當時在天皇制和軍國主義洗腦下,部分日本人堅信日軍為皇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隊,他們肩負著傳播皇國精神、造福世人的使命。
就算殺了二三十個人
對日本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鑑於那個時候,日軍堪稱楷模
攻入南京城門時,他們列隊歡慶,為即將施行的屠殺“喜極而泣”。

圖源:《以天皇的名義》

殺人在他們而言,不是殘暴的行徑,是一場神聖的數字遊戲。

圖源以天皇的名義》

為了達成光榮的使命,所有非人的手段都可被正義化。

慰安婦制度的來源也是如此。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曾在回憶錄中自認是慰安婦制度的初創者,對於這一制度為何存在,他沒半分歉意,相反十分自豪。

圖源: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為了預防性犯罪、維護軍隊秩序,直接強掠婦女給士兵消遣。
你看,在他們已然扭曲的是非觀下,同樣性質的行為只要換個目的就能被正義化,何錯之有?
所以長期以來,過去信奉天皇制的日本人、如今的部分日本右翼,並不認為慰安婦制度牽涉犯罪。
他們甚至聲稱被侵犯的婦女是自願的(在日媒對華戰爭的報道中,“被迫”“性奴役”之類的字眼都被停用)。
這無疑是在詭辯。
日本政府顯然也自知這套邏輯存在巨大漏洞。
所以當年才對國民封鎖訊息,一邊對外作惡,一邊對內維持皇軍的正面形象。
直到遠東國際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時,真相才被日本民眾所知。
但這場無恥的詭辯到今天還在進行。
在日本國內,以與政府相斥的觀點公開討論南京大屠殺,是會招致生命危險的。
歷史上第一個公開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曾被政治迫害、遭受死亡威脅。

圖源以天皇的名義》

九十年代,長崎市市長本島因批評昭和天皇應對二戰負責,遭人槍擊,險些喪命。
著名導演宮崎駿,也曾因公開表示日本應因戰爭和慰安婦問題向中、韓謝罪,被日本右翼指著罵“賣國賊”。
其實從九十年代開始,日本各界湧現出越來越多願意撕開遮羞布,去正視歷史的人。
19年,一部名叫《主戰場》的紀錄片在日本上映。
片子採訪了來自日本律界、學界、政界(右翼)的多位公知,主題正是日本國內諱而不言的慰安婦問題。
但在上映不久後,導演Miki Dezaki就被五位受訪者告上法庭。
他們極力否認日軍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的性奴役,要求導演作出賠償之餘,終止該片的所有放映。

導演Miki Dezaki | 圖源 :FCCJ

直到今年1月,訴訟才以Miki Dezaki勝訴告終。
但對這場象徵著真相勝利的判決,參與報道的日媒屈指可數。
日本政府為了阻止真相被更多人知道,不僅利用政治手段打壓國內輿論,甚至插足受害國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的救助工作。
譬如上週,韓國擬對一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授發人權獎和勳章,卻因韓國外交部以“程式問題”為由干涉告吹。
常年研究慰安婦問題的韓國律師表示,“程式問題”只是藉口,實情很可能是此舉將招致日本政府不滿。
再往前推,18年臺灣省設立慰安婦像時,也曾被日本內閣高官官菅義偉隔岸喊話:“非常遺憾!臺灣這一做法與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互不相容”。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了一則熱搜——
前文提到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方秀貞,已於昨日離世。
到死,她也沒等來那句道歉。
至今還在掩耳盜鈴的日本政府,究竟還要再狡辯多久?
忘記屠殺等於二次屠殺
好在,始終有人不曾忘記,走在替受害者申冤昭雪的路上。
不知你有沒注意到,上月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外公佈了一批新文物史料(總數453件/套)。
其中51件/套是由日本友人大東仁蒐集得來,包含當年侵華日軍士兵撰寫的《陣中日誌》、“榮第1644部隊”照片、涉及日本慶祝南京淪陷的兒童教育卡片等等。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每一件都是實錘侵華日軍罪行的鐵證。
過去,由於多數慰安所已隨戰爭結束被銷燬,我們對其的瞭解只來自受害者供述。
但在這本《陣中日誌》裡,士兵記錄了1938年1月1日一家慰安所開設的過程,以及收費情況。
從今天起,開設了慰安所。每個人30分鐘,費用是下士官150錢,士兵100錢。相當的熱鬧,一直處於滿員狀態。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他們把強掠來的婦女分作甲乙丙等,供不同級別的官兵輪番消遣。
這還不叫強迫性奴役?
除慰安所制度外,這批文物史料還進一步揭露了日軍慘無人道的行徑。
1939年,日軍入侵南京後,在原“中央醫院”舊址成立“華中防疫給水部”,實則,是從事大規模細菌戰與毒氣戰研究試驗的“榮第1644部隊”。
日軍拒不承認,此前我們掌握的資料也不多。
但在新發現的這張舊照中,清晰可見“榮第1644部隊”字眼。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如下這張戲劇卡片(1942年發行),則是日本政府對兒童推行軍國主義教育的有力佐證。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封面大寫著“南京陷落”,主要內容是慶祝南京淪陷、日軍入侵南京的連環畫,教懵懂孩童侵略和仇恨。
國人之外,為受害者申冤昭雪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94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成立紫金草學雷鋒志願服務隊。
迄今為止,這裡吸引了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國際志願者,他們來自美國、韓國、法國……向遊客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今年9月,美國一典當行老闆意外得到一本二戰時期的相簿。
相簿由當時駐紮東南亞計程車兵拍攝,其中包含30多張南京大屠殺時日軍惡行的彩照。

圖源:B站@掌聞Video

由於照片過於殘忍,加上平臺限制,埃文·凱爾沒有公開照片。
圖源:B站@掌聞Video
11月17日,這本相簿已經被完好送達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
其實,埃文·凱爾本可以高價賣了它,為什麼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件和他無關的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利·威塞爾曾有一句著名的反戰宣言——
忘記屠殺,等於二次屠殺。
我們之所以要記住那段歷史,為數十萬折損的生命呼喊,不只因其不幸的遭遇。
更是為了,不再有另一個生命為此受害。
因為一個逃避去正視自身罪惡的世界,永遠有可能重蹈覆轍。
它和你我相關,也和任何一個旁觀者相關。
且看看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的後代吧。
紀錄片《二十二》裡的老人韋紹蘭(已於19年去世),當年被日軍強暴後生下兒子羅善學。
因為這個特殊身份,羅善學從小就生活在仇恨之中。
被鄰居仇視,沒有異性願意接近他,同母異父的弟弟甚至多次威脅要找人殺了他。
他什麼都沒做錯,只是上一代遭受的不幸,蔓延到了下一代身上。
他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被詛咒了。
傷害遠遠沒有結束。
而像羅善學一樣的人還有多少呢?
他們是否正在過著同樣的生活?
是否也像他們的母親那樣,直到離世那天,也不曾得到兇手的一句道歉?
我始終相信,真相絕不會隨著時間被洗退。
全世界的人們終將攜手揭穿日本人的謊言。
在典當行老闆埃文·凱爾捐出那本記錄了罪證的相簿後,已經有更多外國人意識到這段被隱瞞的歷史,紛紛加入尋找歷史痕跡的隊伍。
埃文·凱爾在做更多跟南京大屠殺相關的影片,大批中外網友持續關注並幫忙轉發;
有人翻出了上一輩留下的相簿,搜尋那個時期跟中國相關的歷史照片。
還有很多人,在一遍又一遍地忍著痛重複吶喊。
只要講述者的聲量越來越大。
只要挖掘的證據越來越多。
那一聲道歉,一定會越來越近。

圖源:B站@掌聞Video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謝絕二次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絡原作者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