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內閣對華露出了獠牙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最令人矚目的政治新星就是坐擁“從龍之功”的馬斯克了。
但是馬斯克卻在特朗普贏得大選之後,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動作。
11月7日馬斯克就向SpaceX提供零部件的臺灣供應商提出一項要求:把生產業務搬出臺灣,理由是“地緣政治風險”。
那麼,為什麼臺灣在未來存在“地緣政治風險”呢?
等到特朗普公佈自己的內閣名單,大家才知道馬斯克為什麼這麼做。
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對華惡意最深的一屆內閣啊!
堪稱“群鷹薈萃”!
1 新冷戰
我們先來看看特朗普的內閣提名情況。
截止15日早8時,特朗普內閣成員提名名單如下:
1.美國國務卿: 馬爾科·盧比奧
2.國防部長: 皮特·海格塞斯
3.幕僚長: 蘇西·威爾斯
4.國家安全顧問: 邁克·沃爾茲
5.國土安全部部長: 克里斯蒂·諾姆
6.美國中情局長: 約翰·拉特克利夫
7.駐聯合國大使: 愛麗絲·斯蒂凡尼克
8.白宮法律顧問: 威廉·麥金利
9.白宮辦公廳主任:蘇珊·薩默羅爾·威爾斯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政府內部,影響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是三個職務: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國務卿。
現在,三個職務,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極端反華派!

我們來一個一個看。
先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也就是接替沙利文的那個人。
因為這個職位屬於總統“身邊人”,不需要參議院的批准,所以基本上算是板上釘釘了。
邁克·沃爾茲當兵出身,曾服役26年,2018 年當選為美國國會議員。
沃爾茲在擔任國會議員期間其最明顯的政治傾向只有一個,這就是反華。
比如,在當議員期間,沃爾茲曾推動立法以減少美國對中國礦產資源的依賴,曾呼籲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並干預與中國新疆相關的問題。
沃爾茲還出版過一本名為《殘酷的事實:像綠色貝雷帽一樣思考和領導》的書。
書中提出,如果印太地區發生衝突,美國軍方的準備程度還不夠。
應該更快地武裝臺灣、安撫太平洋盟友以及對飛機和艦船進行現代化改造等等。
所以,沃爾茲一旦擔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職務,一定會利用掌握的權力推行自己的反華強硬路線。
相比來說,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的風格和沃爾茲不一樣,他是個“中吹”。
他是怎麼吹中國的呢?
主要是在當主持人期間,非常熱衷於誇大中國的軍事實力。
例如宣稱20分鐘內24枚高超音速導彈可擊沉10艘美國航空母艦,或是在長達10年的兵棋推演中,美國均告失敗等。
你以為他在讚賞中國嗎?
顯然不是,他只是在炒作中國威脅論而已。
顯然,透過渲染中國軍事威脅,一方面可以加劇美國民眾對於中國的敵意與仇恨情緒。
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國會爭取更多的軍事預算,從而為軍隊謀求更多利益。
所以,他上任之後,美國加強軍備的進度會進一步加快,中美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要大大增加了。
第三個就是盧比奧了。
盧比奧這個人我們很熟悉,這個人的標籤就是極端反華鷹派人物。
盧比奧其實算不上美國人,他是古巴人,很多人可能奇怪,古巴不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為什麼盧比奧會反華呢?
其實吧,盧比奧是古巴社會主義革命時候逃往國外人員的後代。
你可以理解為中國解放時逃往臺灣那幫人的後代,盧比奧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能對社會主義有好印象才叫怪了。
所以別的政客反華,那是出於政治需要。
盧比奧反華,那是出自內心刻骨銘心的意識形態敵視啊!
我們隨便扒一扒就會發現,近些年美國針對我國的各項政策背後幾乎都有盧比奧的身影。
比如美國汙衊抹黑中國的新疆棉事件,破壞中國主權的《臺灣旅行法》,打壓華為,禁止TikTok,取締孔子學院,這些事件背後盧比奧都是主要的推動者。
因為盧比奧跳得實在太高,2020年中國宣佈將盧比奧納入制裁名單。
列入制裁名單是啥意思?
包括不允許盧比奧和中國有商業往來,不允許盧比奧在中國購買資產。
當然,更關鍵的是,不允許盧比奧來中國。
這樣問題就來了,盧比奧當了國務卿,要訪華的話,怎麼來呢?
更關鍵的是,盧比奧被中國製裁,特朗普知道不?
當然不會不知道!
但是明知道盧比奧無法訪華,仍然讓他當國務卿,顯然不是偶然的、無意的,更不是決策不成熟,而是有意而為之。
不僅如此,連另一個負責國家安全事務有可能為國務卿轉圜的人選,也選擇對華超級不友好的沃爾茲,特朗普這是要幹什麼?
顯然,這是徹底開閉中美對話的大門,是鐵了心要推動中美的脫鉤斷鏈,是蓄謀已久要與中國打一場新冷戰!
2 經政脫鉤
那麼,特朗普打造一個“反華天團”,特朗普未來對華政策會如何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經濟方面。
最近,特朗普告訴他的盟友,他希望羅伯特·萊特希澤擔任他的貿易代表。
萊特希澤是什麼人?
是特朗普上一任政府時的貿易代表,是中美貿易戰的總操盤手!
而且資料顯示,萊特希澤曾深受特朗普的器重,在特朗普首任任期內,他是少數幾位沒有遭遇總統怒火的高階官員之一。
雖然貿易代表的提名還沒有最終確認,但有這個風聲就足以證明,特朗普上來後,中美第二次貿易戰還會爆發。
甚至,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貿易戰的問題了,而是要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徹底脫鉤的問題。
因為就在11月1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密西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萊納爾,提出了一項法案:
該法案旨在廢除中美之間,維持了20多年的正常貿易關係。
這份法案內容非常險惡,其中規定對中國的進口商品,設定至少35%的關稅,並允許關稅提升至100%。
除此之外還將取消對來自中國,低價值貨物的最低豁免待遇,即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貨物,可免於進口關稅、稅費和嚴格審查。
當然,法案最重要的,就是要取消美國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什麼是最惠國待遇?是
美國對於關係比較好的WTO成員國的一個優惠待遇,稅率較低,而沒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稅率較高。
中國享受最惠國待遇在90年代就有了,只不過需要每年審查一次。
後來在中美貿易談判完成後,在2002年1月1日,美國對華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法案正式生效。
免除了美國國會每年一度的對中國貿易地位的審議,中國自此永久享受最惠國待遇。
但是,現在美國連白紙黑字簽過的檔案,都不想認了。
根據高盛的內部評估,特朗普上臺後,90%機率是對中國加徵20%關稅,40%機率對其他國家加徵10%關稅。
以此為假設,中國2025年GDP增速預計4.5%,人民幣貶值到7.4-7.5。
只加20%關稅都這麼慘了,如果取消了最惠國待遇,那還得了?
若美國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美國非最惠國關稅平均稅率為42%,疊加301框架下約20%的關稅,對華平均關稅將升至60%以上!
毫無疑問,這將導致中國對美出口遭遇嚴重打擊,和脫鉤也沒什麼區別了。
除了經濟上的脫鉤,政治上的脫鉤也是眼前的事。
我們都知道,拜登和特朗普雖然都反華,但二者對中國的策略是不一樣的。
特朗普像一個莽漢,我看不慣你,就不跟你談了!
拜登呢?像個老謀深算的棋手,就算心裡再仇視你,該溝通還是溝通,該談還是談。
用拜登的話來說就是,給中美關係“加護欄”。
2016年特朗普第一任期之前,中美之間有70項對話與聯絡機制,結果被特朗普糟蹋乾淨,拜登任上大概恢復了20項。
現在特朗普捲土重來,估計這20項也保不住會全廢掉。
在中美相互都充滿敵意的情況下,溝通渠道是很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消除雙方的誤判,避免因為誤判而陷入衝突與對抗。
如果未來中美的溝通機制被特朗普統統廢掉,那兩國因為敵意與誤判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更關鍵的在於,還有盧比奧在添亂呢!
在布林肯時代,中美雖說關係不好,但見面談一下管控分歧還是可以的。
但是現在呢?
考慮到盧比奧在我們的制裁名單上,會面談判都有困難。
所以盧比奧就會肆無忌憚地破壞中美關係,充分利用掌握權力給我們製造麻煩。
包括中美科技協定不會續簽、中美文化交流中止、涉疆涉港問題上搞事。
承接拜登任上在亞洲的部分成果,包括繼續推動印太戰略、推動亞洲小北約、拱火菲律賓等等。
更麻煩的是,盧比奧和臺灣關係不錯。
2016年時蔡英文以所謂“過境”的名義在佛羅里達停留,盧比奧當時特意前往蔡英文下榻的酒店與其會晤。
然後呢?
盧比奧拿到了一筆可觀的“顧問費”、“諮詢費”、“交際費”……
隨後,盧比奧競選的資金,有不少都是臺灣企業贊助的。
所以盧比奧投桃報李,2017年參議院《臺灣旅行法》的最主要推手就是盧比奧。
盧比奧和臺獨分子關係好,上臺之後必然會增加臺灣的底氣。
本來可能還害怕被特朗普拋棄,現在盧比奧一上臺,馬上就不怕了。
而且為了穩固和美國的關係,臺灣當局還拿出了150億美元軍購資金,要向美國特朗普遞“投名狀”,而且後續還會持續增加到1000億美元採購美國軍火。
有了這些軍火,盧比奧和臺獨分子聯合在臺海搞事情,可能性非常大。
簡單的說,因為經濟政治的脫鉤,再加上臺獨分子和反華政客的合流,特朗普上臺之後的中美關係,很可能退化到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甚至更糟。
孤立主義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憂心忡忡了,特朗普上臺了,中國咋辦啊!
其實吧,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特朗普對華強硬不假,但對其他國家也強硬啊!
某種意義上說,特朗普內閣孤立主義傾向,在全球地緣政治中,反而給了中國機會。
首先,特朗普將徹底顛覆中東格局。
特朗普上臺後,將全力支援以色列。
就在特朗普贏得大選的當日,內塔尼亞胡乾脆利索地把國防部長加蘭特解除了職務.
顯然是開始打擊“有限軍事行動派”,扶持“大規模軍事行動派”了。
準備利用這個百年難遇的機會,徹底消滅真主黨和哈馬斯乃至伊朗,一戰打出50年的安寧。
與此同時,美國那邊也出現了一個奇葩的新聞,說伊朗曾經計劃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策劃謀殺特朗普。
顯然,這很有可能這是美以雙方在為接下來對伊朗動手,在製造輿論。
所以,更大規模的中東衝突乃至中東全面戰爭,可能箭在弦上了,不排除美軍會親自下場。
特朗普政府一邊倒的支援以色列,必然導致整個中東地區的力量失衡。
在這種情況下中東產油國以及穆斯林世界就只能向中國靠攏。
其次,歐洲兔死狐悲。
特朗普在競選時宣稱,自己上任的24小時內,就會結束俄烏戰爭。
從目前停戰方案來看,是按照戰線停火,那就相當於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土地的佔領了。
那麼按道理來說,特朗普當選,最開心的應該是俄羅斯了吧?
並不是,相反,俄羅斯反而出現了一些不太尋常的苗頭。
首先是俄羅斯沒有給特朗普發去賀電(目前只是普京在7號公開會議演講時對特朗普表示了祝賀)。
然後是11月11日,《華盛頓郵報》發文稱特朗普已經與普京通話,談到了在歐洲大陸上實現和平的目標。
不過到11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就進行了闢謠。
再後來是特朗普當選第二天,俄羅斯官媒Russia 1播放了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婭早些年當模特時候的大尺度私房照片。
說實話,這無論是從新聞傳播角度來說,還是從政治角度來說,都是一種很無禮的行為。
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上,俄羅斯不給特朗普好臉色呢?
很可能,俄羅斯掌握了一些情報,特朗普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很可能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這一點,從最近蓬佩奧的一個吹風就能看出來。
蓬佩奧雖然沒當上國務卿,但畢竟還是特朗普圈子的人,知道的肯定比別人多。
蓬佩奧認為,未來特朗普為烏克蘭制定的“成功計劃”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釋放美國的能源潛力,恢復與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關係,共同對付伊朗。
2.對俄羅斯實施真正的制裁,包括取消對參與能源開採的俄羅斯銀行的豁免——能源開採是克里姆林宮重要經濟來源。
3.擴大美國國防工業,要求北約盟國將至少3%的GDP用於國防。
4.為烏克蘭制定一項5000億美元的“租借”計劃,以貸款而非贈款的方式提供軍事援助。
5.取消對烏克蘭接收和使用武器型別的所有限制。
外界認為,蓬佩奧透露的計劃很可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代表了特朗普非正式向外界吹風。
為啥特朗普會有這個立場變化呢?這不是和他結束戰爭的承諾不符嗎?
其實吧,都是為了利益。
比如,馬斯克全力支援特朗普,必然是有利益交換的。
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特朗普在新能源問題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那麼,解決了馬斯克的利益訴求,特朗普拿什麼去安撫背後的石油巨頭呢?
顯然就是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市場。
根據蓬佩奧的說法,特朗普的殺手鐧是取消對參與能源開採的俄羅斯銀行的豁免。
這樣一來,俄羅斯能源出口將大幅度縮減,那麼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就由美國能源巨頭來填補。
正所謂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對俄羅斯的經濟命脈下死手,那麼就不可能放棄烏克蘭。
否則,以什麼藉口制裁俄羅斯呢?
所以,特朗普大機率會繼續援助烏克蘭,當然,是以貸款方式。
那麼貸款抵押物是什麼呢?
畢竟現在烏克蘭已經窮的叮噹響了,唯一能用的,就是俄羅斯被歐美凍結的外匯儲備了。
所以,特朗普真正的如意算盤是這樣:
在競選前公開聲稱當選就會第一時間結束俄烏戰爭,真正當選了,以切斷對烏克蘭援助為籌碼,要求歐洲滿足其兩個條件:
其1,將凍結的俄羅斯外匯儲備作為租借援助的抵押品;
其2,北約成員國將軍費預算提高到GDP3%;
為了讓美國繼續支援烏克蘭,歐洲大機率會同意特朗普的條件。
然後特朗普就可以透過這一系列的騷操作同時滿足馬斯克為代表的新能源資本、傳統石油資本以及軍工複合體等資本的利益訴求。
在這一過程中,付出代價最大的就是俄羅斯。
可憐普京還眼巴巴等著特朗普上臺給自己解套呢,萬萬沒想到特朗普已經準備將俄羅斯賣個乾乾淨淨!
這樣一來,俄羅斯將面臨空前嚴峻的局面。
兩年半的戰爭已經消耗了俄羅斯太多資源,俄羅斯國內通脹有失控的跡象。
倘若未來特朗普翻臉,俄羅斯可能唯一的選擇就是徹底倒向中國,將遠東地區、北極航線等等主權資產打包賤賣。
付出第二代價的呢?是歐洲。
歐洲不僅要花高價買美國能源,還要大幅度提高國防預算——其實就是為美國軍工複合體買單。
還時不時要被貿易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必然和美國離心離德。
第三是日韓成為冤大頭。
10月15日,特朗普接受採訪時稱,“我已對韓國說,你們必須付錢。如果我現在在那裡(白宮),他們每年會向我們支付100億美元,他們會很高興這樣做,韓國是臺賺錢機器。”
100億美元是啥概念呢?
這麼說吧,拜登時期給尹錫悅開出的保護費是80億人民幣,大概十幾億美元的樣子。
特朗普呢?則直接翻了9倍!
日本的情況也差不多。
2021年底,日本與美國就2022至2026財年駐日美軍經費分攤問題達成一致,日本需承擔的駐日美軍經費為1.0551萬億日元(約合92.78億美元)。
顯然,這筆錢,特朗普肯定是嫌少的。
因為駐日美軍數量是3.3萬人,而駐韓美軍數量是2.85萬人,日本駐軍數量要多於韓國。
那麼韓國給100億美元,日本不給個150億美元,怎麼好意思?
但這樣一來,日韓就難受了,尹錫悅本來支援率只剩20%了,再讓他加稅,下一任總統肯定輪不上國民力量黨,那尹錫悅難逃清算命運。
日本呢?石破茂剛上臺,就要背這麼大的鍋,本來位置就不穩,再加稅,那明年國會選舉,必敗無疑。
所以,特朗普這麼敲骨吸髓地壓榨日韓保護費,一定會讓日韓寒心,從而為中國合縱連橫創造了機會。
4 中國的選擇
當然,不管特朗普內閣如何執行孤立保守注意,有兩個要害是特朗普政府必須維護的,就是美國全球霸權與美國的金融霸權。
未來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執意脫鉤斷鏈,與中國打一場新冷戰,那麼中方也只能放棄之前與美國鬥而不破的策略,與美國放手一搏。
簡單來說,就是以前不能做或者不方便明著做的事情,未來可以做了。
——軍援中東。
其實軍援中東這種事情,早就有了。
早在60年代的時候,中國就曾經援助巴勒斯坦大量的軍火。
巴解組織拿著中國援助的武器組建了“暴風部隊”,並在1967年中東戰爭時候屢建奇功。
所以,軍援中東,並不是什麼沒有先例的事情。
一旦形勢需要,中國就可以再次扯起來支援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鬥爭的大旗,給中東反美武裝包括哈馬斯、真主黨、胡賽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大幅度提高他們戰鬥力。
說實話,無論是哈馬斯還是真主黨,或是胡塞武裝,他們並不缺戰鬥意志,缺的只是先進武器。
現在他們已經給美國和以色列製造這麼大麻煩了,如果給了他們足夠的先進武器,他們會如何?
別的不說,伊朗那種小摩托無人機,中國廣東的一個工廠,個把月攢出來一萬架沒問題。
一萬架小摩托無人機飛到以色列,就算以色列攔截率90%,一天1000枚小摩托命中目標,以色列還能不能維持社會正常運轉?
再比如,胡塞武裝攻擊了好幾次美國航母,效果都一般,主要原因是其導彈技術太落後了。
如果中國把高超聲速反艦彈道導彈拿到葉門,美國的航母還敢不敢待在阿拉伯半島附近?
還有真主黨,真主黨算是抵抗之弧中最正規、技術兵力最強的力量了。
2006年黎以戰爭時,曾給以色列帶來過慘痛教訓,唯一缺陷就是防空系統弱。
如果中國能將高中低空域的防空力量加強真主黨的話,那別說自保了,就連打到以色列境內,也不是什麼離譜的事情。
簡單來說,如果特朗普政府對華撕破臉,我們就不介意在中東與老美、以色列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花費的,也不過一些軍火而已,比起戰略收益,不值一提。
當然,對於一些不願意介入中東戰爭但又對安全有需求的中東國家,中國也不排除在中東投放軍事力量,為友好中東國家提供安全保障。
比如沙特,之前就有傳聞沙特希望中國駐軍,但被中國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原因給婉拒了。
現在呢?沙特搞了個沙中特別經濟區!
那麼,為了這個經濟區的安全,中國派駐一些軍隊進去,也說得通了吧?
——去美元化。
我們喊“去美元化”這麼多年,其實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美元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挑戰和衝擊。
無非也就是中國不想和美國撕破臉,要與美國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穩定局面。
但是一旦美國開始全面和中國脫鉤斷鏈,那麼去美元化就成了不能不做的事情。
俄羅斯是怎麼實現去美元化的?
因為很多國家需要俄羅斯石油,俄羅斯宣佈,只能用盧布結算。
結果大量國家不得不在國際市場上兌換盧布,降低了美元交易率。
中國雖然沒有俄羅斯那麼多石油,但中國有商品啊!
俄羅斯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總量才多少錢?2000多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出口總額每年是差不多2萬億美元!這是十倍的量!
一旦中國在雙邊貿易中,要求人民幣結算優先,那麼美元必然要遭遇重大打擊。
就算有的國家懾於美國不敢去美元化,那也沒關係,可以讓金磚國家做轉口貿易嘛!
中國目前已經開始推動金磚國家內部去美元化,那麼他們就是最好的轉口貿易物件,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去美元化的國際橋樑。
——拋售美國國債,發行主權債。
有人可能覺得,如果去美元化,中國世界第一的美元順差和世界第二的美債怎麼處理呢?
不要緊,有債務置換這一招呢。
中國利用推進一帶一路的契機,跟相關合作國家簽訂本幣互換協定,在一些交易中開始避免使用美元。
對於一些比較友好的國家,如果美元借款到期有還款壓力,我們也可以把美元順差提供給給他們用於還債,然後轉化成人民幣債務或者用礦產資源來還債。
除此之外,中國還採取了發行美元債的方式來去美元化。
前不久,中國在沙特發行20億美元的美元主權債券,乍一看,這只是一次融資行為,但是呢?
其背後的核心動機之一,實際上與減持美債的策略相輔相成。
我們都知道,沙特透過賣油獲得了鉅額美元順差。
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可能將大量貿易順差就讓它以現金躺在賬戶上,總得給這部分現金找一個安全有保證的收益渠道。
以前,沙特會買美國國債,作為一種另類“保護費”。
但是呢?
一旦美國全力支援以色列,沙特如果還買美國國債的話,那不就是借給美國錢援助以色列,然後再來打自己的同胞麼?
現在恰好有一個東方大國跳出來,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發行主權債券,也收美元。
這對於沙特而言,毫無疑問是個更好的選擇,不用再間接資助以色列了!
那麼就意味著,這些被中國拿走的美元頭寸,事實上就撬動了美國國債的潛在流動性。
然後中國拿著這些美元,再去一帶一路國家搞債務互換,讓他們把美元還給美國,那世界貿易去美元化的程度,就會進一步加大。
如果特朗普和中國撕破臉,中國就可以加大主權債規模,爭奪千億級別的美債頭寸,吸走美元流動性,打贏對美金融戰。
5 臺海的未來
當然,中國和美國最大的戰爭風險,還是在臺海。
前文提到了,盧比奧和臺灣方面關係很好。
那麼問題來了,盧比奧任上,大機率要在臺海搞事的,臺海局勢惡化我們應該作何應對呢?
分類應對。
如果美國的行動,比如加強對臺軍售、與臺聯合演習、議員訪問臺灣等等不涉及紅線的時候,可以堅決反擊。
為啥?
因為現在的臺海,就是個切香腸遊戲。
美國和臺灣切一點,大陸也趁機切一點,慢慢打破現狀,反正咱們不吃虧。
你看,前些年,我們還嚴守海峽中線呢,現在呢?
已經切到臺灣的24海里了!大陸的戰鬥機已經能看到臺灣中央山脈了!
所以,如果臺灣和美國挑釁的話,中國也會趁機一步步擴大海軍海警常態化巡航執法範圍,逐步勒緊臺獨的脖子。
等解放軍的軍艦例行在臺灣“領海”內巡邏的時候,當解放軍戰機隨意進出臺灣空域的時候,地面進不進入臺灣,又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以上是不踩紅線的情況下。
如果盧比奧敢於在臺海觸及我們紅線,比如親自竄訪臺灣,那麼我們可以考慮果斷啟動兩岸統一解放戰爭。
為啥?
我們思考一下,中國遲遲不武統,真的是怕臺灣島上那些土雞瓦狗麼?
並不是。
真的是怕西太平洋那兩個航母戰鬥群麼?也不是。
說白了,怕的還是武統之後,美國會聯合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集體性的經濟制裁、貿易禁運。
畢竟,中國很清楚,中國內部有巨大產能,如果都被憋在國內,比俄羅斯要更難受得多。
所以,這些年中國在臺海問題上,一直保持了剋制態度。
那麼,一旦開戰,結果會如何呢?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一點,軍事上,美國不可能達到保衛臺灣的目的。
畢竟臺灣離大陸太近了,而且美國的兵力也不足以保衛臺灣。
那麼政治上呢?美國會湊起一個反華同盟嗎?
也夠嗆。
前面提到了,特朗普讓歐洲承擔俄烏戰爭代價的情況下,已經讓歐洲很惱火了。
誰還願意為一個萬里之外的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站上美國的戰車呢?
日韓呢?
別看日韓現在叫的兇,但其實參戰的話,受的損失反而是最大的,因為他們離中國近啊!
為了美國,把自己的國土炸成一堆廢墟,日韓願不願意?
日韓需要的是美軍的保護,而不是保護美軍啊!
所以開戰之後,中國就會面臨這樣一個情況:
美國人肯定要加關稅,和中國脫鉤斷鏈,比如特朗普就說,大陸若對臺動武將向大陸徵收200%關稅。
那中國自然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60%的關稅和200%的關稅有區別麼?
沒區別啊!反正商品都是賣不掉了。
我不打臺灣,美國人要脫鉤。
我打臺灣,美國人還要脫鉤。
那我幹嘛不打臺灣呢?
反正成本成本已經是固定的了(脫鉤),那我還不如一舉把臺灣問題解決了算了呢!
而且,就算美國脫鉤,在歐日韓盟友都離心離德的情況下,想湊起一個反華制裁同盟,是非常困難的。
畢竟中國不是俄羅斯。
所以,在特朗普強力推動中美關係脫鉤斷鏈的時候,在特朗普政府在全世界執行孤立保守主義時候,我們啟動兩岸統一解放戰爭代價反而是最低的。
代價最低,收益卻很高。
我們啟動兩岸統一的解放戰爭,不但可以戳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動搖美國的全球霸權,同時也是解決我們產能過剩最有效的手段。
鋼鐵產能過剩?化工產能過剩?那就把這些過剩的產能統統砸到臺獨勢力拼命構建的烏龜殼上面去吧! 
讓全世界都來看看中國的過剩產能一旦轉化為戰爭機器將變成如何恐怖的雷霆之怒。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所以,特朗普內閣雖然已經對我們露出了獠牙,但是不要擔心,我們有這個力量敲碎特朗普內閣充滿惡意的獠牙。

“巴滋味—重慶非遺技藝老火鍋底料”終於上架我的店鋪櫥窗了。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什麼?
最近大家的焦點都在川普組建的對華超級鷹派內閣上,但其實我們的應對反制已經開始了,我們對川普的見面禮是什麼?
歡迎閱讀今日星球文章——“中國對特朗普政府的提前反制”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