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的時候,你的offer會經歷哪些稽核關卡才能順利到手?這些關卡又有哪些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要明確自己的offer有誰說了算,具體來說MS和部分PHD的錄取就是招生委員會說得算,給RA的PHD由招人的教授決定
其次美國大學的申請流程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
大部分學校的錄取流程大致分為三輪:
第一輪
第一輪一般是粗略的篩選,由秘書或者直接用計算機軟體系統來filter掉一部分不滿足最低錄取條件的申請人,主要依據都是一些可以被量化的成績,比如申請者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例如GPA、TOEFL、GRE/GMAT)來進行初步篩選。這些成績是衡量申請者基本學術能力的關鍵指標。經過這一輪篩選,不符合最低錄取要求的申請者將被淘汰。
所以透過標化成績來判斷的並不是能被哪所學校錄取,而是會被哪些學校篩掉,所以儘早的準備好語言成績且有一個好的標化成績分數是最基礎的入門條件,只有通過了第一輪的篩選,你的申請材料才有機會被看到
第二輪
經歷過第一輪篩選之後,招生委就會開始處理申請,進行第二輪篩選,這一輪篩選因為材料比較多,老師沒有太多精力來閱讀所有材料,所以一般都會先閱讀CV
在稽核過程中,有的學校是單票否定製,即如果有一個老師拒絕這份申請,那麼就會被pass;有的學校是多票否定製,即只有大部分老師認為應該拒絕這份申請,那麼才會最終被拒絕。還有學校是除非學校招生的某個老師提名要求錄取你,而且招生委員會也同意了,那麼你就會被錄取,否則無論什麼背景都有可能被拒絕。整個稽核過程是比較複雜的,篩選之後會將學生分成三類:肯定錄取的,肯定拒絕的和待定的,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waiting list
所以第二輪主要篩選的是有競爭力的學生,所以想要啊透過第二輪一定要有一份亮眼的CV,CV也要有足夠和專業相關的經歷,比如專業相關實習,專案,論文等等
第三輪
第三輪是最後一輪篩選,碩士錄取大部分都是投票制度,多數老師認為你應該被錄取,你才可以拿到offer,而博士生的稽核過程就比較主觀了,有的老師自己會到招生委員會找學生,這時候老師一般看的是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緊密聯絡的學生材料,申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老師說了算
所以這一輪是最為嚴格的篩選,基本上所有的招生委員會老師都看過你的材料並同意錄取,才會給到最終的offer,因此在準備申請時,不僅要達到學校的基本要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來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率

拿到offer後我們做什麼
第一件事是要確認offer資訊,姓名,專業,開學時間等等,不要大意有的時候學校也會寫錯哦, 然後看一下offer條件,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是否需要寄送紙質版學術材料,是否需要標化成績送分等,以及提交這些材料的ddl
確認offer資訊沒問題後,記錄好接受offer以及交押金的ddl
申請I-20 檔案。學校會發送相關郵件,指導你申請I-20表格。一般需要提交的檔案包括:護照的個人資訊掃描件,存款證明(金額按學校要求,至少覆蓋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建議存自己名下,如開在父母名下要另提供宣告)。學校的國際辦公室在收到所有合格材料後,稽核時間1-4周下I20檔案
同時在這個階段可以準備簽證材料。目前F1簽證最早可以提前365天遞交,建議收到I20後儘早預約面籤時間,錯開簽證高峰期。提醒:下籤後最早入境時間是開課前30天。
啟用學校賬戶:通常在確認入讀後,學校就會發相關郵件給你啟用學生賬號了。在學生系統裡可以完成註冊,選課等操作。同時會有帶學校字尾的郵箱,很多郵件都會發到這個郵箱。但是建議在入學前,大家還是把申請郵箱和學校郵箱都掛著,避免錯過重要資訊。
定宿舍:美國學校對本科學生提供校內宿舍,研究生可以選擇校內住宿或者自己校外租房。部分學校宿舍名額有限,特別是裝置或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宿舍樓,需要靠搶+運氣加持。
完成學校疫苗體檢要求:根據美國政策,國際生在上課之前必須要提供完整的疫苗記錄,否則不能進校園。但不同學校對疫苗和體檢的要求不一樣。基本流程:在官網下載學校疫苗體檢表,確認自己哪些疫苗要補打,需要做哪些體檢。按要求完成,並填寫好學校表格(需要醫生簽字和醫院蓋章),掃描上傳至學校系統。
行前準備:買機票,收拾行李,加入新生群看看有沒有同行的小夥伴;準備好國外電話卡,落地後給家人朋友及時報平安;需要接機的同學,可以看學校官網是否有志願者在機場迎新。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