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vivo進軍機器人領域,AI視覺技術成突破口
vivo成立機器人實驗室,專注AI與影像技術融合,目標打造千億級市場。
犀利點評:手機廠商跨界機器人看似水到渠成,但"大腦+眼睛"的技術壁壘遠高於智慧手機,vivo需警惕淪為"PPT造機器人"新玩家。
2. 新疆鋼鐵減產10%觸發行業整合加速
八一鋼鐵等龍頭主動減產,信達證券稱行業將"穩中趨好"。
犀利點評:供給側收縮治標不治本,綠色轉型才是鋼企生存關鍵,否則只會延緩行業出清時間。
3. 央行MLF操作轉向“美式招標",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4500億元MLF採用多重價位中標,政策利率屬性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犀利點評:央行"放手"倒逼銀行提升定價能力,但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壓力驟增,或加劇金融體系分化。
4. 曝小米汽車歐洲挖角寶馬團隊,全球化野心浮現
前寶馬底盤技術主管掛帥小米歐洲研發中心,慕尼黑基地加速籌建。
犀利點評:抄近道挖人難解品牌認知短板,歐洲市場對"中國特斯拉"的接受度才是真正試金石。
5. 網路安全產業規模破千億
工信部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規模達1220億元,同比增長15.6%,零信任架構、AI防禦系統成主流。
6. 淡馬錫鉅虧390億美元,科技股重倉策略翻車
主權基金因微軟、英偉達股價腰斬創紀錄虧損,未配置黃金加劇波動。
犀利點評:主權基金也難逃"追漲殺跌"魔咒,科技股信仰崩塌暴露資產配置硬傷。
7. 特朗普關稅大棒再揮,汽車芯片面臨25%重稅
4月2日將出臺兩步走關稅計劃,印度英國緊急磋商豁免。
犀利點評:政治籌碼凌駕經濟規律,全球供應鏈再遭人為割裂,中國製造需構築"雙迴圈"護城河。
8. 阿里雲啟動頂級AI校招,百萬年薪爭奪天才少年
面向MIT、斯坦福等名校招募大模型人才,設定A Star專項計劃。
犀利點評:高薪搶人難掩自主培養體系缺失,AI競賽本質是教育體系的馬拉松。
9. 雷射雷達價格戰白熱化,國產均價跌破2000元
禾賽、速騰聚創主導全球60%市場,固態技術量產在即。
犀利點評:價格屠夫式擴張透支研發投入,FMCW技術路線或讓現有玩家猝死。
10. 蘋果10億美元狂買英偉達晶片,AI戰略被迫轉向
據媒體援引Loop Capital分析師Ananda Baruah在報告中提到的訊息,蘋果正在下單購買價值約10億美元的英偉達 GB300 NVL72系統。按每臺伺服器370萬至400萬美元計算,這相當於約250臺伺服器。
犀利點評:封閉生態遭遇AI時代最大挑戰,蘋果的"慢半拍"恐付出市佔率代價。
11. 上海砸500億基金搶灘AI,21個重點專案落地
半導體、人工智慧成佈局核心,國資併購基金矩陣同步推出。
犀利點評:政府基金"撒錢"模式存疑,避免重複建設和低效投資才是產業政策關鍵。
12. CAR-T療法攻克自身免疫疾病,醫療板塊價值重估
德國臨床試驗成功治癒15名患者,中源協和等企業加速跟進。
犀利點評:生物技術突破雖亮眼,但天價治療費與醫保控費矛盾將成商業化最大障礙。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