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巴克隨地大小工的人,怎麼都去酒店了?

我做數字遊民近一年了,常在上海各處隨地大小辦公。每當每天坐班的朋友投來欽羨的目光時,我常苦笑道:其實遊擊辦公也有苦處,我就像一個揹著電腦的遊擊女兵,企圖把工作這件事兒均攤在每一個能落腳的空間。
咖啡館看上去是個無功無過的大眾之選,但一杯咖啡動輒三四十塊錢;麥當勞太吵;圖書館太難找座;自習室的氣氛太嚴肅……於是,在網咖、酒吧、地鐵、美術館、便利店、商場樓前的臺階、奶茶店門口的露天位、靜安公園的長椅、共享單車的腳踏車座上,我都苦逼地工作過。
然後不出所料地經歷昏暗的燈光,嘈雜的音樂,嗡嗡轟腦袋的蚊子,找不到的廁所,以及電量僅剩 1% 時才發現這裡沒有電源,趕緊摁下 command+s 保命。
對於每日在城市遊擊的自由編輯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寶藏辦公點”,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是……

“我在全季有臨時工位這事兒都被你發現了?!”

“真的不想再去咖啡館了……
矮桌子碼字,我的老腰要斷了。”

KK 每次辦公都會去咖啡館,已經變成了一種職業習慣,但咖啡館的桌椅,比起久坐,更適合社交,“桌子太窄也太矮,擺個電腦已經很侷促,腰也受不了。”
在知道全季茶空間後, KK 逐漸把自己的辦公地點從咖啡館轉移到了公司對面的酒店大堂。“這裡有一整張大長桌,桌椅高度特別符合打工人的人體工學。”

“衛生間超級重要!”

備考雅思的蛐蛐跑遍了很多地方,都沒遇到滿意的學習場地,“很多空間看著光鮮,其實華而不實,就連最基本的寬敞乾淨的洗手間都沒有!
“衛生間、電源、柔和又能專注凝神的背景音樂,這裡都有。我會一直在這備考,直至考過8分!”
“都市自由職業女兵的連鎖自習室”
Jojo 住在吳中路上,所以常來這家全季。但上海、乃至全國其他城市的全季她也打卡過不少。
“出差在路上,突然來工作了,接下來我會:一,開啟地圖;二,找到最近的全季;三,立刻出發;四,美美開工。這套我已經很熟練了。”

“我家沒有客廳,
但這裡像是我的客廳。

ZX 剛來上海兩個月,是一名嶄新的滬漂。她對沙發有一種執念,覺得沙發給予她一種“真正回到家” 的愜意感。但她租的房間很小,連一個沙發都放不下。
到了週末,她經常捧著一本書在茶空間從下午坐到傍晚;週中,一早去上班的時候會路過這裡打包一杯茶,配著麵包就是早餐;晚上想和朋友聊聊天,也會拐進來坐坐,放鬆夠了就回家。

“酒店大堂,
也是孩子媽媽們的碰頭茶歇處。”

君宜和娜娜是全職媽媽。平日裡,總會被包圍在接送孩子、幹家務、超市購物三點一線的生活裡。等孩子放學的這會兒空檔裡,閨蜜倆相約在全季喝一杯茶,是再舒服不過的了。
“之前我們總在校門口乾等,又累又無聊,後來想:幹嘛不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兩人一起坐下聊會兒天?雖然很短,但也很珍貴呀。”她說。

“放學後還不想和同學分開,
我們就來這裡一起寫作業。”

沁瀾正在上中學,她目前的人生煩惱有兩個:一,升學;二,她最好的朋友明年將去其他城市定居。放學後她們遲遲不願回自己的家,試圖延長二人共處的時間。
她們經常在傍晚溜進全家的茶空間,看中了中央那張又長又大的書桌,桌上還配有專門的閱讀燈,前臺的服務員每次都會給他們送2杯免費的迎客茶。
“可能以後路過這兒時,我都會想起我的好朋友。”沁瀾說。

“失眠時會來這裡。
它 24 小時都開著,有種安全感。”

Vic 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午夜出門散步。
全季的茶空間是 Vic 散步路線上的固定休息點,因為它是附近為數不多24小時都亮著燈的地方。
她還告訴我一個秘密:“有一段時間我失眠很嚴重,睡不著,心煩得很,不想待在家裡,來這裡坐了一會兒,感覺好多了。”
“比起咖啡廳的一次性紙杯,
我更喜歡全季的小茶杯”
糊糊來全季喝茶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喜歡這裡的茶器。“比起咖啡廳的一次性杯子,竹編的白瓷茶器泡起來,更有溫度。對於我這樣一個高敏人來說,哪怕只是喝白水,杯子的質感也至關重要。”
“當然,最重要的是 —— 茶好。茶葉的產地、品質、水茶比都是認真的,可不是亂來。”

“一杯茶就能買一天的自習位,
還要啥腳踏車?!”

琦兒說她總被朋友笑稱為“事兒媽”,因為她特挑剔。就拿她最近在忙著的論文來說,燈光不好的話她就寫不出來。
在全季茶空間裡學習,她主要看上這裡的“光”:自然光充足,室內光線柔和不刺眼,還有閱讀專用燈。從早到晚,光線一直都很舒服養眼。
“十幾塊錢一杯茶,就能買一天的超讚自習位。”琦兒說,“值!”

“你懂那種感覺嗎,你不想社交,
但也不想一個人待在房間裡。”

在全季茶空間裡,小卓很特別,她的東西不多:一個手機,一壺熱茶。
當我問她為什麼來這時,小卓描述了一種狀態:“你懂那種感覺嗎?不想做什麼,也不想社交,但又不想一個人待在房間裡。”
“很孤獨。”她說,“可能因為人是社交動物吧。”她渴望尋找一個不喧鬧、但又能讓人擁有社群感的地方。

“喜歡在落地窗前曬太陽。”

阿辰在全季茶空間裡最喜歡的位置是超大落地窗邊。因為他的租房朝北,又陰又暗,“真的快要抑鬱了”。
阿辰常常下樓找地方曬太陽,召喚好心情。而在全季茶空間,既有融入人群的感覺,又不會很喧鬧。
他笑著說,下次找房時一定會在朝南的。
這些半是熟悉、半是陌生的面孔,只是我在全季遇到的人裡的一小部分。
還有許多我沒有記錄下來的過路人:38度高溫下,來這裡短暫歇腳的外賣員;在附近上班,午間飯後來小憩的白領;剛結束面試,流淚抱怨自己發揮不好的求職者;依偎在沙發上聯機打遊戲的情侶;架著畫板街頭寫生的老年大學生;準備參加漫展、臨時在此補妝的二次元愛好者;帶著行李,臨行前還在和同事討論方案的普通打工人……
有一次,我身邊坐著一個二十出頭、正忙著畢業設計的大學生。看到我筆記型電腦上的 New Jeans 貼紙,她主動和我搭話,告訴我她也喜歡他們。
也就是那時,我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喜歡待在全季的茶空間。這裡介於家和公共空間之間,充滿了包容和溫情。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心事而來,每到凌晨,24小時營業的茶空間散發出氤氳的溫暖黃光,有點像一座露出海面的都市燈塔。
我想,要說怎麼搭建一個適宜待著的空間,估計沒有什麼地方比一家酒店更懂,而大堂,就是一家酒店從私密空間向公共空間過渡的外延。
接風洗塵的旅客在客房酣眠,社群周邊的居民也能在大堂裡歇腳。點一杯熱茶,在喝下去的第一口輕輕地嘆出一口氣,一股很樸素的茶香在胸口蔓延開來 ——
每一次,我都會感受到一種靜靜的安定感。
全季像一個令人安心的照料者,將疲憊都市人的心事照單全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