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和共和黨提名確認大法官吃相非常難看|專訪王彥邦

美國華人


1887篇文章
今天,參議院將投票表決確認最高法院大法官巴雷特的提名。同時,今天距離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僅8天,全美國有超過5000萬人已經投票。日前,我們採訪了APAPA全國執行副主席、灣區主席王彥邦先生,請他談談對川普和共和黨提名確認大法官的看法,以及華人非常關心的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相關的平權法案等議題,以下是採訪內容。
正文共:3061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採訪人:薄霧

被採訪人:王彥邦
人物簡介
王彥邦 (Dr. Albert Wang), APAPA全國執行副主席,灣區主席。APAPA全稱為Asian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Public Affairs Association (亞太裔美國人公共事務協會),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亞太裔民權和社會行動組織之一。王彥邦的職業是一名醫生,同時擔任舊金山灣區的Palo Alto Mediacal Foundation Group(Palo Alto醫療集團)的理事會主席
訪談|加美必讀 美國華人
這次提名大法官吃相非常難看
川普提名巴雷特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估計大選前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大機率會透過。最近兩黨提名和確認大法官變成一場又一場白熱化鬥爭,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現在美國很多事情都有政治在背後,這個是不爭的事實。這次大法官提名,當然是(美國)憲法上授予總統的權力,(確認提名)也是參議院的權力是可以做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有很多的例子,在總統最後一年任期有提名大法官透過的也有,不透過的也都有,所以這次提名在法律上來說並沒有瑕疵。 
在道義上來說,2016年奧巴馬總統最後一年任期提名大法官,共和黨控制下的參議院連聽證會的機會都不給,直接否掉了,理由是選舉年不應該提名大法官。可是現在共和黨又強行推進大法官提名和聽證,看起來很難看,吃相非常的難看。  
雖然法律上是沒有任何的問題,被提名的巴雷特法官是個虔誠天主教徒,天主教徒一般都在社會觀念上頭比較保守,一定反對墮胎,(這)可能是她能夠被提名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改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制度的呼聲其實一直存在,但這幾年這種呼聲隨著兩黨爭鬥而越來越大。主要有(1)Term Limit: 大法官的任期限制;(2)Packing the Court: 增加大法官人數。民主黨初選的時候,華裔候選人楊安澤和另一位候選人Pete Buttigieg都有類似的競選主張。您怎麼看這個改革的呼聲?
從歷史來看,200多年前美國建國時三權分立,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可以)終身任職,說這樣子能夠離政治遠一些,他可以靠自己的良心來審判,而不是照著當時的政治的氛圍判案,這個設計放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個好的制度。  
但是那個時候,美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只有50多歲,所以法官到了能夠做到大法官那也40多歲了,最終在大法官任上,最多也就十年二十年。 
可現在醫療這麼發達,人的壽命大幅提升,大法官即使有重病,現在可以拖個10年8年得很容易,甚至於腦子不清楚了,還可以拖個10年8年的,那也不太好,所以可能還是有個(任期)限制好。 
至於增加法官人數這個提議,我想透過的機會不是很大。增加大法官的人數不需要修憲,但兩黨激烈競爭白熱化以後,兩邊都不擇手段互相打壓。所以現在就是民主黨反撲了,說我有一天控制了總統職位跟參議院,我就把這個(大法官)人數加到15個 20個去,然後共和黨以後控制參議院再加人,這個就沒完沒了了。  
美國政治現在非常分裂,大法官從9個變11個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要變15個甚至17 個,那就有點出格了。 
平權法案和華人
華人關心的議題,告哈佛招生“歧視亞裔”案最終會走到最高法院。目前加州的Prop 16(第16號提案)也在公投,如果今年透過,也有華人組織誓言要告到最高法院。您怎麼看華人關心的AA(平權法案)的問題?
我先稍微解釋一下, AA平權法案不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唯一要做的事情。當然教育對華人是很重要的一點,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小孩受到良好的教育,這個也無可厚非。  
但是要一路打官司到最高法院,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你要證明(美國高校)對亞裔學生歧視,其實是不太困難的事情;但是你要說平權法案不合法,這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事情,就不見得能夠透過,反而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早期的時候我還比較支援,剛開始的時候控告的是對亞裔的歧視,我還比較支援,到後來把它擴充為反教育平權法案,我就覺得不見得有利,同時贏的機會越來越小。  
最近的一個case(案例),是Amy Fisher跟University of Texas(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是個官司,她打輸了。她是一個白人女性,認為有一些黑人、西班牙裔進入了州立大學,她卻沒有資格。實際上她的條件也沒那麼好,所以官司也就打輸了。 
華人普遍看重孩子的學習,你看我們華人在的地方整條街都是補習班,對吧?華人孩子的考試成績確實高些,當然也是我們努力自己去做的,沒什麼問題。 
可是(美國)大學的看法是說,我要的是將來能夠成功的人,我需要我們的校園裡頭有各個種族,各種的多元化,因為我們培養的領袖要了解別的社群,不能說我們亞裔只需要瞭解我們亞裔和白人,我們還要了解黑人,白人也要了解黑人,也要了解西班牙裔的生活。我自己有經驗,我在醫學院的時候和一個黑人學生(一起)住了三年,這對我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他是窮的地方出來的,單親母親養大,所以讓我能夠理解他的社群更多,這都是好的事情,而不是壞的事情。
希望華人參政議政越來越成熟
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反映了當今美國政治、社會的分裂、對立和兩極化。但剛剛去世的金斯伯格大法官和2016年去世的Antonin Scalia大法官之間的儘管政治立場南轅北轍,但又是最要好的朋友和同事。金斯伯格大法官在評價她和Scalia大法官之間的分歧時說:He is a good person with bad ideas。 這種所謂的odd couples在美國政治圈很多,包括APAPA創始人CC Yin是著名的共和黨人,APAPA內部有許多傾向民主黨的成員,但他們都能互相一起共事,做符合亞太裔共同利益的事情。但當下的華人社會,對立非常嚴重,幾乎是你死我活的勁頭,甚至人肉對方的隱私,威脅人身安全等等,您怎麼看這樣的情況。
是的,我想good person有different idea,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法。 
因為我們如果知道一個人是個good person,有他的道德觀念,有他的個人看法,可能跟你不同,但是他會尊重你的想法,兩個人可以討論,這就是一個好的狀態。 
問題在於,如果現在因為觀點不同就加以謾罵侮辱,你覺得對方以後還會跟你合作嗎?全世界你隨便找兩個人,就算你們是雙胞胎,都不可能在100件事情完全同意對方觀點。 
所以僅因觀點不同就人身攻擊,這種人就是沒有道德底線,你就不要去理這些人。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夠據理力爭,大家講和心平氣和的來談。  
我們希望美國華人參政議政能夠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走向理性,更平和,大家可以爭論觀點,但是不要做人身的攻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