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
NO.01 未雨綢繆未必有用
有時候,過度準備反而容易導致不利的結局。即當我們有備用計劃時,那麼原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也會顯著降低。
更有甚者,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其他選擇時,第一次成功的動力也隨之下降。研究人員強調,未雨綢繆是好事,但如果選擇孤注一擲,或許成功的機率會更大。
NO.02 戀愛會降低智商
愛情似乎有魔力。當人們墜入愛河的時候,智商會瞬間歸零。《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為這個說法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發現:大腦存在一個由多巴胺神經元介導的短暫遺忘的記憶抑制,戀愛時會啟用多巴胺神經元,使部分記憶被短暫抑制,原本的常識判斷也會變的模糊。
但記憶只是被短暫遮蔽,當我們從熱戀中冷靜下來,多巴胺分泌減少時,記憶就重新變得清晰,理智也逐漸恢復。
NO.03 為體驗付費帶來幸福感
人們在旅行、看電影、參與體育活動等冒險中花費金錢時,會感到更加滿足。這種體驗能夠帶來幸福感,並幫助我們擺脫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以及工作壓力。

NO.04 選伴如選物
無論是選擇物品還是選擇人生伴侶,我們決策背後的深層心理因素都是相似的。所以,線上交友平臺和線上購物平臺,會運用相似心理模式來營銷其產品和服務。
所以,如果你選擇物品極為看中顏值,那你在選擇伴侶時也更有可能是外貌協會的。
NO.05 記憶會定期重組
我們總以為對記憶的處理就像電腦硬碟儲存影片一樣,以完整的獨立檔案為單位。但事實並非如此,每隔一段時間,大腦都會對此前的回憶進行定期重組。
因此記憶更像是拼湊的影像,而不是精確的快照。事實上,人類的記憶不僅會隨時間改變,並且會受其它記憶的影響。
NO.06 忙碌讓人更快樂
讓自己忙於工作或事物反而會讓人感覺快樂。原因在於:忙碌的狀態下,我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及生活中的消極面。

NO.07 人類不能一心二用
當你邊走路邊和朋友聊天時,你的大腦一次只能專注於具有高階功能的動作上,即你無法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到兩件事上。
NO.08 我們 30%的時間都在神遊
研究發現,人類至少30%的時間處於神遊狀態。但這未必是壞事,發呆走神時,大腦中的α腦電波得到加強,大腦皮層和負責記憶的海馬迴神經活動被啟用。
簡單而言,神遊可以幫助增強記憶,但畢竟還得集中精神去學習和工作,只是在回過神的時候,不要一味責怪自己就好~
NO.09 極端記憶會歪曲事實
當我們遭遇痛苦或者極端體驗時,大腦對當時的含有緊張情緒的情景進行深刻的刻畫。但那些細節往往都是錯誤的,帶有強烈情感的記憶,往往容易歪曲事實。

NO.10 飢餓容易降低智商
處在飢餓狀態的時候儘量不要做任何決定,因為飢餓時,大腦很難像平時一樣理智周全的思考和看待問題,反而會相對輕易和草率地做出不合理的決定。
所以俗話說的:「乾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背後也許還真有一定道理。
NO.11 想象的你美過現實
心理研究發現,人們在照鏡子時會自動腦補,鏡中的你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不上相。
NO.12 心靈感應確有其事
我們常說「心有靈犀、心心相映」而背後科學給出的解釋是:包括電子、光子在內的微觀粒子會在遠距離產生的一種神秘關聯,這一現象被稱為「量子糾纏」。

NO.13 快樂會連鎖反應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快樂情緒的影響,可遠達三層外的人際關係。認識樂觀的人,會讓你變快樂的機率增加15.3%,變快樂的機率增加9.8%。
NO.14 星座並不準,別太迷信
看星座時總感覺越說越像自己?這個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而有心理學背景。
早在1948年,英國心理學家 Bertram Fowler 就發現:人們常認為籠統、模糊的人格描述,能十分準確地揭示自身特點,其實這些話術都是普適性的而已。
NO.15 快樂會連鎖反應
英國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快樂情緒的影響,可遠達三層外的人際關係。認識樂觀的人,會讓你變快樂的機率增加15.3%,變快樂的機率增加9.8%。

NO.16 潛意識代替決定
儘管人們認為每個的決定都是透過有力控制而做來的,但研究表明:我們多數決定實際上是在潛意識的作用下產生。
這是有根據的,人類大腦每秒被超過1100萬的獨立資料片轟炸,這些資料無法被有意識地篩選處理,於是潛意識會根據特定的「拇指法則」幫忙解決問題。
NO.17 強勢姿態提升信心
心理學發現,強勢姿勢會在潛意識裡控制我們如何思考和感受。比如,雙手叉腰就透過佔據空間,讓我們感覺強大和自信。
研究表明,生活中常保持強勢肢體動作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加自信,在遇到困難中也會表現的更加積極主動,這一點可以從很多運動員和政客身上得到印證。
NO.18 擁抱勝過止痛藥
擁抱時,我們體內會釋放出催產素,這種激素具有止痛和減壓的作用,所以感覺痛苦時,找愛人抱抱的效果堪比止痛藥!

NO.19 親密關係的隱藏訊號
在多人的場合下,想知道誰和誰的關係比較親近,可以嘗試觀察他們的表情,比如,當聽到笑話發笑時,關係比較親近的人,就會下意識的相互對視而笑。
心理學認為:當內心感受喜悅之時,會更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分享。這個小技巧能幫我們輕鬆瞭解潛在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幫助判斷對方是否對自己有意。
NO.20 永遠得不償失
同樣得失,比如我們撿到2000元和丟了2000元,對內心造成的衝擊完全不同!「失去」的影響是「得到」的兩倍!
當我們失去某人或某物,同時沒有更好的替代時,即使失去的東西無關緊要,都會讓我們感到後悔和難過。所以愛情中,失去往往比得到更容易造成情感衝擊。
NO.21 愛情8秒法則
初遇的兩個人,如果對視不超過兩秒,那麼彼此並無好感。而目光對視的時間超過八秒,且時不時地刻意迴避和閃躲。那麼多半是一見鍾情、甚至墜入愛河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看到中意的物件時,會收縮瞳孔,降低對時間的概念。同時生理上產生心跳加速、臉紅出汗等表現,進而促進多巴胺和腎上激素的分泌。
這種激動和亢奮並存的感覺,有點像「邊吃巧克力邊坐過山車」。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個同時能讓彼此產生以上反應的人,就要懂得及時抓住這個機會。

NO.22 孤獨有害健康
長期獨自在家或者社交隔離,對健康的危害相當於每天吸15支菸一樣嚴重。
NO.23 運用潛意識自我激勵
激勵自己的最好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之前。因為這是進入潛意識的最好時間。這兩個黃金時間段能夠更好地與潛意識溝通,為自己樹立信心、追逐成功。
所以,你可以在這兩個時間段幻想你的成功等,潛意識會帶給你信念和力量。
NO.24 儀式感讓食物更美味
什麼讓奧利奧那麼好吃?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這就是食物的儀式感。將品嚐美食的動作分解會刺激我們對味道感知。

NO.25 過度思考導致抑鬱
心理研究證實:過度思慮無關緊要的事情,可能是抑鬱的主要原因。當我們過度糾結不存在的事物時,會失去對重要事務的關注,進而感到疲憊、抑鬱和孤獨。
NO.26 相信讓我們主動遮蔽
確認偏差是指人們傾向尋找、解釋和偏愛,與已有信念或觀點相一致的資訊,而忽略、輕視和排斥與之矛盾的資訊。
例如有特定政治立場的人可能只關注支援自己觀點的新聞或社交媒體,忽略和迴避提供不同觀點的媒體或者新聞報道。
NO.27 高期望造就高成就
著名研究中,研究人員告訴老師,根據智商測試的分數抽取學生,告訴他們具有很高的潛力。結果發現,那些被認為具有高潛力的學生最終確實成為高成就者。
這種心理學領域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高期望確實會導致績效提高。

NO.28 越聰明越挑剔
研究表明:聰明人往往比普通人有更少的朋友以及伴侶。人越聰明,選擇越挑剔。
NO.29 長期任務容易被忽略
緊急、不重要的任務更有吸引力,因為它們提供即時滿足感,因為它們可以更快、更輕鬆地劃掉你的待辦事項清單。
因此相比於長期期限(例如月或年),我們的大腦處理短期期限(例如以天為單位)事情的效果明顯更好。
NO.30 粘人容易冷卻感情
心理學上的「蔡戈尼效應」:人天生對事情的接納程度有限,當慾望得到充分滿足時,就會變得麻木。而對於沒有滿足的慾望,會耿耿於懷,始終難以忘卻。
所以:即使愛意再濃烈,也要給彼此留足心理和生理空間。太黏人會令對方快速失去新鮮感和慾望,情感快速冷卻。

NO.31 外表與情緒直接相關
研究表明,外表包括容貌服飾等,與情緒有潛移默化的密切關聯。精緻的容顏和服飾,能夠帶來積極的情緒反映,幫助我們保持自信和愉悅,進而提升能量和效率。
NO.32 請人幫忙有助增進感情
社交中,若想讓某人喜歡自己,可以嘗試向TA尋求幫助。這表明你足夠信任和重視他們,從而給對方帶來好印象,更加願意幫你,這就是「富蘭克林效應」。
它是指相比較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掌握這個心理學技巧,對人際交往大有裨益。
NO.33 熟悉容易激發好感
這是心理學上的「單純曝光效應」。即人們對某些事物的喜好,主要源於對它們的熟悉成都。對某人、品牌或理念的重複接觸,會顯著增加對其的喜愛程度。

愛與被愛,不如彼此相愛

| 詩篇 90:12 |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絡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