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URE 07/28
山姆超市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竟會因為“便宜商品”翻車。
近日,有很多網友分享,山姆超市出現了商品變更。
低糖蛋黃酥,被換成了好麗友巧克力派。
智利西梅,悄無聲息地換了個皮,變成了溜溜梅。
還有網紅產品楊枝甘露、米布丁均已下架,取而代之的是盼盼、衛龍等商品。


原本山姆是打著惠民的算盤,走一波親民路線,給老百姓們上點便宜的商品。
只是山姆沒想到,老百姓愛的就是山姆的“貴”。

一夜爆紅
去過山姆超市的都知道,在一眾超市中,山姆賣的東西並不便宜。
可它沒有因貴价而勸退老百姓,反而人氣一路飆升,在全國快速擴張。
山姆超市,到底何來貴的底氣?
這就要從山姆在中國的爆紅說起。
山姆剛進入中國時,遭受了一段無人問津的時期。


1996年,山姆在深圳富豪區香蜜湖,開設全亞洲第一家門店。當時正值中國的計劃生育時代,大部分家庭多為三口之家,平時吃用的東西都很有限。
而且中國人均消費水平還比較低,山姆進店先需會員卡的制度,以及昂貴的價格,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
因此在之後的20年,山姆在內地僅開了20家門店,甚至一度瀕臨在中國撤退的風險。
2016年,山姆迎來了轉機。
時任中國區總裁的文安德,對山姆進行了大變革,其中最大的舉措,將會員卡的價格從150元提升至260元。
當時很多管理層不解,150元的會員卡價格都沒人來,再提升會員卡價格不是自掘墳墓?
但文安德堅信,260元都支付不起的客戶並不屬於山姆。
沒想到,這個做法,讓會員人數不降反升,山姆也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017年,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中國家庭的規模變大,日用品需求激增,山姆的大容量模式也就適配了起來。
2020年,隨著疫情暴發,人們的“囤貨”意願暴漲,山姆產品的代購業務在各小區盛行。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山姆更是成為很多博主的打卡點。
推著購物車,站在大大的貨架前,擺出不同的pose,成為網紅博主們的流水線打卡方式。


在網際網路效應下,山姆成了“網紅超市”,越來越多人加入山姆會員。
從開業到2017年,山姆會員僅有100萬;但從2017年到2022年,五年時間,山姆會員就突破了400萬。


很多人覺得,如果山姆取消會員卡,可能會有更多人,畢竟不是每人都想花錢進超市。
但其實,恰恰是這種“會員制”,才成就了山姆。

山姆的“陷阱”
曾經有位網友分享,說自己在朋友圈曬了第一次去山姆的朋友圈,結果被人嘲笑:“你竟然還沒去過山姆,好窮酸哦。”
不知從何時起,山姆超市竟然是“高階”的代表。
這份高階,首先來源於山姆的“會員制”。
在每一個山姆門店的大白牆上,都寫著山姆的服務理念:“山姆致力為會員服務,為菁英生活提供高品質商品。”


想進入山姆,你首先需要有260元,其次還要有1000元。
260元,是山姆的會員卡年費,有了會員卡,你才有進入購物的資格。當然,如果你想享受更多的服務,你可以花680元成為卓越會員。


1000元,是進入山姆的平均消費。
200元的牛肉,100塊的水果,60-70的烘焙……稍微挑個幾樣,就要上千塊。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和打工人來說,這個消費著實是高了點。
所以山姆超市的顧客,自帶門檻。
有人給山姆的主要顧客描了一個畫像:26-45歲,年收入超20萬,60%為女性,家庭用車通常為寶馬、賓士、路虎等。
這部分人,他們追求生活品質,對價格敏感度較低,每年幾百元的會員費並不太在意。
同時,他們的黏性又比較高,只要體驗優越,會不斷續費。
現在山姆大約有900萬會員,每年的會員費就有23個億,佔了中國總營收的15%。
每個會員平均年均消費額突破萬元,續卡率高達92%。
這些忠誠的會員,可不是對山姆這個品牌有情懷,更多的還是被它的產品拿捏。
山姆能走到今天,最大的底氣來源於它的選品標準。
和其他超市陳列著上萬種商品不同,山姆有著自己的選品邏輯:必須有差異化的商品才能入局。
現在山姆超市的總品類有4000多種,每一個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後的勝者。
西瓜,是純甜無籽的;奇異果,要單個重量170g以上的;冷凍鱈魚,必須是阿拉斯加的。


這些商品往家裡一放,誰來了不都得說一句:你這生活過得可真講究。
來這裡購物的中產們,買的不僅是商品的質量,更是商品背後的“不常見”“獨一無二”所帶來的優越感。
去山姆購物已經不光是買東西,而是一種高階生活的具象化體現。
死死拿捏住客戶的優越心理,正是山姆佈下的“陷阱”。
之前,盒馬也效仿山姆,推出盒馬X會員店,想用“會員制”再現山姆的輝煌。沒想到效果卻不及預期,現在關停到只剩一家店。


失敗的原因,就是盒馬沒有理解,山姆成功的本質並不是它的“會員制”,而是會員帶給顧客的“特權感”。
就拿盒馬X會員店來說,裡面售賣的商品,跟盒馬鮮生大同小異,產品完全沒有獨特感。
除了價格能優惠點以外,幾乎沒有什麼權益,這點小惠小利不足以讓消費者花錢買會員。
所以說,山姆翻盤的核心,還是在於它的產品。
可現在,山姆的換貨操作,讓它的產品差異化逐漸縮小。
這也是讓一眾中產,破防的理由。

好麗友自己也沒想到,在其他超市是熱銷產品,可進入山姆成了被嫌棄的那個。
如同網友所說,交著幾百塊的會員費,到山姆買一個在樓下便利店就可以買到的東西,這是把會員當大冤種嗎?
而這次山姆不僅上架了好麗友這一個品牌,還有衛龍、盼盼等。雖然換了個洋氣的英文名,但內裡還是熟知的魔芋爽和小麵包。


更氣人的是,看看這些產品的配料表,滿滿的新增劑成分;說是低糖版,不僅吃下去卻齁甜,還含有起酥油等不健康成分。


曾經的“閉眼買”“嚴選”“高質”,被山姆親手破壞,這讓顧客感覺到了背叛。
況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山姆讓顧客寒心了。
就在前幾個月,山姆被曝出多個品控問題:牛奶裡喝出塑膠片、牛肉餅裡吃出橡皮筋、羊排裡有頭髮、堅果裡吃出蟲子……


還有一些山姆代購,明顯發現蔬菜、水果的質量也沒有之前高。貨架上有的蔬菜都長毛了,也沒人管。
曾經因為品質上乘,還會有網友調侃說,山姆和其他超市的區別在於:山姆只想賺我的錢,其他超市卻想要我的命。
顧客們選擇山姆,就是為了花錢買安心。
可現在,頻頻的食品問題,讓山姆的信譽度逐漸降低。
為什麼曾經可以嚴控每個單品的山姆,如今做得越來越差?
說白了,還是山姆現有的管理體系,支撐不了它的野心。
相較於早期每年僅新開0.6家門店,山姆如今的擴張速度是之前的10倍。
門店的激增、規模的擴張,讓山姆原先的供應體系,無法適應。
供應商在短期內需要交付更多的貨,相應地,品質管控更容易出現疏漏,導致貨品在源頭上出了問題。
而且山姆為追求利潤,不斷壓低供應商的價格,甚至把利潤低的好評商品撤櫃。
極端的利益追求,讓山姆忘記了他們的核心:會員。
山姆自創始以來,一直秉承著“會員第一”的理念,可是現在,他們對業績增長的渴求,遠遠大於滿足顧客的需求,這也導致了現在山姆被全網聲討的局面。
超市的本質還是服務客戶,同樣被稱為超市神話的胖東來,跟山姆走的就是不同的路線。


胖東來主打一個“群眾路線”,讓顧客逛超市時有家的感覺。
免費裁衣、免費修鞋、免費代煎中藥……每個顧客都給你服務得明明白白。
最重要的是,胖東來的品控也是絕對的頂尖。
他們的所有產品,都採用了“超過國標,看齊歐標”的標準,堪稱全國最嚴。
有一項檢測資料不達標,就別想進入胖東來。
海南一芒果商,因為其芒果甜度值差了0.8,被全部退回;麵包的烘焙溫度,因為低了1.5度,被全部打包送回工廠。
只要顧客發現商品有問題,胖東來絕對高價賠償。敢這麼做,是因為胖東來對產品有底氣,這些底氣,來源於它幾十年的“慢”和“軸”。
之前有人說,胖東來肯定幹不過山姆,因為它擴張太慢了。開業30年,一共才13家店,11家還都是窩在老家許昌。
它不走山姆快速擴張的路線,而是把所有的勁都鉚在供應鏈品控上,寧可不掙大錢,也要服務好現有的一畝三分田。


正是這份慢慢積攢的信任,讓胖東來成為全國top級別的超市。
所以說,這次山姆的暴雷,更是印證了胖東來的含金量。
任何超市,產品品質是1,其餘的都是0。
在這個越來越卷的市場下,口碑才是最硬核的廣告。
與其不斷透支顧客的信任,紮紮實實搞產品,保持自己的核心優勢,這才是山姆未來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