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熱搜上的大瓜,都是跟吃的有關的,不過除了宗家內鬥的八卦,還有個事霸榜熱搜好幾天。

說來其實也簡單,因為有網友發現,山姆超市裡居然上架了好麗友派,衛龍魔芋爽,甚至是溜溜梅!

於是有一群網友就炸鍋了,曾經被當作中產超市,精緻生活標配的洋品牌,裡邊居然上架了我在樓下小賣部就能看到的牌子,那我還去你這幹啥?
不少網友的觀點是,哥們一年花了幾百塊錢的會員費,結果你就給我上這個?

比如“山姆拿什麼留住百萬會員”,“狂飆的山姆該反思了”“山姆丟了差異化也就丟了會員”,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感覺山姆這波好像已經臭了,大家甭管有沒有開過卡,反正是個人都能上去踩兩腳。

不過網際網路嘛,就這樣,但你要真的隨著這波大流,真去踩一頓,高呼把山姆趕出中國,那我覺得這其實有點不太冷靜。
在一些網友看來,山姆選品玩這套,屬於是是核心需求衝突。

而當大家常見的牌子真的被端到了他們的桌上,這種區別似乎迅速消失了,於是有的人就開始焦慮了。
一句話,我是去山姆裝逼的,現在不夠裝逼了。
但問題是,山姆貨架上的這些“大眾品牌”,真的跟你樓下小賣部裡的是一個東西嗎?

就拿好麗友派來說,山姆裡的好麗友派雖然也是一塊錢一個,口味也跟大家平常吃的差不多,但用料其實是不一樣的。

編輯部同事專門買了一盒

也就是說,雖然山姆裡上了你家樓下小賣部的零食牌子,但是你在樓下買不到這個東西,這玩意只有山姆能買到。

這個問題的核心,歸納起來就一句話,沒貼洋品牌的國產優質產品,到底配不配進高階超市?

實際上,對於山姆來說,這種因為“不夠裝逼”而引發的爭論,其實有點莫名其妙。

我們採訪了一位長期與山姆供應鏈有合作的業內人士(化名坤龍),他提到,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好麗友派,其實在山姆新品中銷量排名第三,好評率也非常高。

而山姆用本土食品廠的東西,也從來不是啥新鮮事,山姆裡上架的東西,選品只佔三分,剩下七分都依靠供應鏈。相對於開市客的古板和高傲,山姆正是因為積極擁抱本土供應鏈,提出高的准入標準,才讓會員們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商品。

而這個佔了七分的供應鏈,門檻也堪稱變態。

這位做供應鏈的坤龍老哥還發文說,想進山姆你光產品好還不行,還得有專利,這玩意是准入門檻。

至於驗廠環節更是反人類,甚至連滅蠅燈的高度都精確到釐米,還經常找第三方來搞突擊檢查。有個工廠老闆,砸了上百萬改造車間,結果就因為蟲害記錄表缺了一頁,直接被斃了。
用這老哥的話說,山姆的成功不在於會員制,而是在於他讓大家明白了,什麼樣的產品才配會員制。而這樣的優質產品,並不與進口商品掛鉤。

其實這麼看來,山姆反而是更加客觀的,它“對進口商品早就祛魅了”,反而用一套極度嚴苛的標準,挖掘並倒逼了一批非常優秀的國產供應鏈廠商完成了升級。

雖然這些能進山姆的國產品牌,模樣跟以前長得差不多,但用半佛仙人的話說,同平臺的東西亦有差別,武松和武大郎那也是同平臺的,山姆最該做的是給特供商品貼個巨大的山姆logo,讓噴的人有的可裝。

當然,說了這麼多,咱也不是要給山姆洗地,更不是說山姆就完美無瑕了。
恰恰相反,山姆因為擴張太快,自己身上的問題也一大堆。


自打去年年底,供應鏈背景的高管上任CEO,就把前任“會員第一”的理念給扔了,主打一個降本增效,規模優先。

於是山姆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瘋狂開店,從年初的46家幹到了現在的54家,年底據說要衝60家,連崑山、晉江這種富得流油的縣級市也安排上。

這麼一來,為了降成本、衝業績,山姆的自有品牌佔比直接從30%掉到了18%,對國產供應鏈的需求也更大了。
結果就是,雖然對上游供應鏈要求得像個變態,但門店裡賣的東西,翻車翻得也五花八門。

這其實都是山姆瘋狂擴張帶來的後遺症,也是他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總之,一個賺中國人錢的洋品牌,還主打會員服務收哥們這麼些錢,結果沒服務好,那不噴你噴誰?
所以,該噴還得噴。
但我們得搞清楚,噴什麼,為什麼噴。你可以噴它門店管理差,噴它水果裡有蟲,噴它價格雙標,這些都是它該受著的。

而這,是比打倒一家超市更嚴重的後果。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 面線
美編:子曰
圖片、資料來源:
半佛仙人:山姆十萬火急,得抓緊研究P圖 藍鯨新聞:好麗友進山姆,中產不買賬了 21財經:不交會員費,百萬人每天直播逛山姆
CBNData:架構大調整、加速開店,山姆中國要收割“縣城中產”了?
財經網:所有人都在學的山姆,沒有秘密
我是坤龍:山姆選品究竟有多嚴格?
微博,抖音,小紅書@坤龍@AMANDA等,部分圖源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