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天的人類需要共同反擊趾高氣昂的特朗普團隊!

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人類文明的演進中,經歷過很多重要成果自我毀滅的至暗時刻。從中國公元前3世紀的焚書坑儒,到亞歷山大港偉大的繆斯圖書館被燒燬之謎,再到相傳蒙古軍隊13世紀將巴格達的智慧宮付之一炬,無數人類寶貴的典籍化為灰燼。
公元21世紀20年代,一個叫唐納德·特朗普的美國總統以奇怪的“MAGA”口號攻擊人類探索了幾個世紀的貿易秩序,向全世界做出貿易宣戰,他如果得逞,將摧毀加速人類進步的現代貿易文明,將國際關係重新拉回到叢林時代。

▲資料圖
我不知道“特朗普大帝”這一惡行應當與歷史上的哪場毀滅相提並論,老胡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歷史吧。
廣義來說,托勒密王朝在亞歷山大里亞建立的繆斯宮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建立的科學研究機構。繆斯宮附帶一個圖書館,據說藏書高達70萬卷。國王是絕對的“書痴”,托勒密三世下令所有到港船隻上的書籍都要送往圖書館進行復制,圖書館保留原本,歸還複製本。
然而這座知識的聖堂最終遭遇了厄運。至於元兇究竟是誰,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有說是凱撒大帝乾的,有說是公元4世紀宗教衝突的惡果。流行更多的說法是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將領率軍攻佔亞歷山大港,阿拉伯哈里發下令焚燬書籍,相傳他說:“若其書籍內容與《古蘭經》一致,則無保留必要;若相悖,則更應銷燬。”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獻基本丟失,但這個說法也被很多現代學者認為是後人編造的。無論這座圖書館經歷了幾次洗劫,它的毀滅是積累的結果還是單一事件,它最終被人類自己毀掉了。
▲托勒密王朝概述圖(圖源:網路)
13世紀,相似的情節在底格里斯河畔重演。一度令阿拉伯世界為之驕傲的“智慧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學術中心,開啟了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古希臘的科學文化典籍被轉譯為阿拉伯文保留了下來,歐幾里得、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蓋倫的書卷放置在智慧宮的書架上,無數天文學家、數學家、醫學家、哲學家日夜瞻仰研究。
主流觀點認為,這座當時人類學術的聖殿在13世紀毀於一旦。公元1258年,蒙古西征軍攻陷了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數十萬居民遇害,智慧宮珍藏的無數文獻手稿被投入底格里斯河,河水被血和墨浸染,傳說6個月才徹底散去。也有觀點指出,智慧宮可能在1258年以前就已經衰落,而隨著巴格達的陷落,蒙古帝國可能無意中促進了歐亞大陸的技術與思想交流。
無論如何,萬幸的是,在這些人類文明的至暗時刻裡,仍然保留著零星傳承的火種。
▲歐洲文藝復興示意圖(圖源:網路)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學者們帶著珍貴的古希臘手稿逃往義大利,與阿拉伯的百年翻譯運動積累的潰散形成了時間與空間上的對流。大批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又被歐洲人從阿拉伯文翻譯成了拉丁文,他們的思想被傳到歐洲,為文藝復興運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毀滅與再生,文明就是這樣曲折、痛苦地生生不息。
人們曾經自信地以為,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與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後,理性、合作與秩序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不可動搖的基石。然而這一次,沒有烈火焚卷,沒有刀斧入宮,有的卻是一句奇怪的口號“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在聽起來理直氣壯的語調下,特朗普想要摧毀的不僅是貿易秩序,更是理性與全球合作共識的基礎。
西方學者認為,特朗普對自由貿易進行了根本性的打擊。澳大利亞前財政部長馬丁·帕金森週四評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時說,“我們過去討論過全球貿易體系正在瓦解,而現在,它已經支離破碎。我們也討論過自由國際秩序如何面臨壓力,現在,它已經崩潰。我的意思是,一旦這一切消失了,就再也沒有了。而數十年來建立起來的一切努力都將無法複製。”
▲資料圖
法國參議員克勞德·馬爾胡雷在一個月前的演講中就言辭激烈地怒批特朗普:“華盛頓已成為尼祿的宮廷,一個縱火的皇帝(特朗普)……這對自由世界來說是一個悲劇,但首先是美國的悲劇。”
人類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自由貿易發展史,貿易促進了分工,把人類發展放在了專業化的車輪上。貿易從很小的社會圈裡逐漸走向廣闊的世界,克服了地理阻隔、戰爭風險以及國家邊界的門檻,最終形成以WTO為主導的全球有秩序的、越來越自由的世界貿易體系,這個秩序前所未有地促進了人類商品的大流轉,讓科技成果、資金和產品都實現了流轉速度的最大化。
現在特朗普想要斷然摧毀它,如果他得逞,很可能產生比文明史上的幾次災變更惡劣的後果,因為它帶來的是體系性傷害。特朗普焚燬的不是幾本文獻,他焚燬的是人類文明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規則。所以,整個人類必須站起來,共同對抗特朗普和他趾高氣昂的團隊。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