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二代,扎堆娛樂圈拼好爹

作者  –   進行曲
監製  –   她姐
2025年,星二代扎堆出道元年。
小瀋陽的女兒沈佳潤、信的女兒蘇祐婕、陳奕迅的女兒陳康堤,先後釋出單曲出道。黃磊女兒黃多多也確認出演名導新劇。
比起無背景的新人,他們出道就自帶頂級資源。黃多多搭檔的是湯唯和王一博,陳康堤的作品由格萊美頂級製作人操刀,而小瀋陽直接在韓國給沈佳潤單獨創設了一家公司,專門負責女兒的演藝事務。
隨之而來的是,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星二代都被置於嚴格的公眾審視下。人們認為,星二代佔盡紅利,卻還要樹立獨立人設。他們不肯付出努力,卻還想成為天之驕子。
當然,也並非只有否定,大眾對星二代的態度褒貶不一,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實力。
郭麒麟早年曾被嘲“拼爹”,後來靠演技和高情商逆襲。黃金配角王驍,低調演戲,喜提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在暑期檔電影《南京照相館》中,也貢獻了極為精彩的演技。
謝霆鋒早期在日本邊打工邊學習音樂,靠努力從唱片小天王,到“香港電影最後的救星”。而葛優、陳佩斯這些老星二代們,他們的藝術成就,或許早已超過父輩。
圖名圖利,娛樂圈確實是星二代投奔的好地方。但若想再創父輩成就,估計一切還得交給時間。
而在娛樂圈裡能走多遠,從來都不是一個姓氏就可以決定的。

老面孔的新血液
如今,星二代正在全方位滲透娛樂圈。
上月,小瀋陽的女兒沈佳潤在韓國出道。出道舞臺上,作為舞臺新人的沈佳潤,全開麥唱跳、舞蹈動作精準、颱風得當,被網友稱讚,“遠超內娛部分流量藝人”。
但是,首張專輯銷量僅千張,主打曲未進韓國主流音源平臺榜單,首小時點贊僅7個,這些都明示著,沈佳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瀋陽似乎樂觀許多,“我們的家風就是不看成績”,甚至在自己的演唱會上與直播中,還會惡搞幾句女兒的歌,“美美桑內,一個勁地叭叭”。

沈佳潤
此外,信的女兒蘇祐婕、陳奕迅的女兒陳康堤,也先後釋出個人單曲,正式以歌手身份出道。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則確認出演知名導演的新片,正式開啟演員之路。小S的女兒許韶恩先以模特身份踏進時尚圈,後開始舉辦畫展。
去年,梅婷的女兒曾慕梅已經在電影《好東西》中嶄露頭角,張亮的兒子張悅軒拍攝時尚大片,邵兵的兒子邵子恆參加國際選秀並C位出道。而郭濤的兒子郭子睿,則現身藝考現場,半隻腳跨進了娛樂圈。
似乎,“子承父母業”,已成為星二代進入娛樂圈的標準開局。

《好東西》曾慕梅的劇照
時間稍往前,“大提琴天才少女”歐陽娜娜、“相聲太子”郭麒麟紛紛出演熱播真人秀,藉助節目積累人氣,開啟知名度。
而王菲與竇唯的女兒竇靖童,從十幾歲起便開始組建樂隊,以獨立音樂人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她為多部熱門電影創作主題曲,也在不斷的音樂實驗中,確立了自己先鋒、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
近期,竇靖童主演的電視劇《她的生存之道》播出,飾演不服輸的退役拳擊選手。之前,她與陳建斌、周迅合作的電影《第十一回》,取得了不錯反響。
和王菲一樣,無論是音樂風格,還是熒屏角色,竇靖童也走出了自己的演藝道路。

王菲與竇靖童
同樣為星二代的向佐,早在2005年便已出道。雖然多年未能在表演上大獲突破,但從參加真人秀,再到婚戀生活,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在熱搜榜單之上。
與他們相比,成名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星二代則顯得低調許多。那一代人的身份標籤遠不如今天這般張揚,觀眾甚至很少知道他們的父母是誰。
比如葛優,他的父親葛存壯是著名錶演藝術家,曾在《平原游擊隊》《小兵張嘎》等電影中塑造了諸多經典角色。陳佩斯的父親陳強曾出演《父與子》《鬼子來了》,開創了獨特的喜劇電影形象。
葛優和陳佩斯,也是從小角色做起,一步步在影視圈站穩腳跟。

上圖:《活著》 葛優的劇照
 下圖:陳佩斯(中)表演小品
從時間節點上看,近幾年,也確實到了流量轉移的時候。
三十年前走紅的藝人,如今他們的孩子也恰好步入18歲到25歲的黃金出道期。那些曾經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明星父母,早已積累下深厚的人脈與資源,而這些,正在順理成章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星二代直接空降娛樂圈,狂攔資源,不必從跑龍套、試鏡等做起。即便在所謂的“影視寒冬”,頭部資源依然優先集中在星二代手裡。
當資源逐漸走向家族化時,靠才華博出位的道路越來越窄,“拼關係”才是如今娛樂圈的生存法則。
按照目前這套“繼承者”規則,只能說,留給普通人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出道就是頂級配置
星二代,註定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他們一齣道,就自帶頂配資源。這些對於摸爬滾打多年,才終於熬出頭的普通藝人來說,無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為了助力女兒沈佳潤在韓國出道,小瀋陽直接在韓國開設公司,親自操盤女兒的演藝業務,為她請來知名製作人量身定製專輯。
相比之前在韓國出道的宋茜和韓庚,沈佳潤的入場,無疑更為輕鬆。
畢竟她不用經歷長期的練習生訓練,出道後瘋狂跑通告、參加綜藝,也不用忍受韓娛圈的各種不公平規則。

作為小瀋陽演唱會的“神秘嘉賓”,沈佳潤登臺表演
陳奕迅的女兒陳康堤,簽約頂級唱片公司,成為華納音樂年度重點力捧歌手。她的出道單曲由格萊美獲獎製作人操刀,MV導演則是打造過多支美榜冠軍單曲的金牌導演。
李小璐的女兒甜馨發新歌,網友紛紛恭喜她出道,結果她一句淡淡的闢謠,“有個名額,我就來了”。在“擠破頭”的內娛,個人實力再硬,都比不過有個認識樂華老闆的媽媽。

甜馨闢謠出道
歌手圈如此,影視圈更是“拼爹拼媽”的無硝煙戰場。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8歲出演綜藝,9歲給動畫片配音,12歲出演賴聲川的話劇。而倪妮31歲,才與賴聲川首次合作話劇。
“阿瑟”陳飛宇,在第一部作品《秘果》中便擔當男主角,搭檔歐陽娜娜和鄒元清。巧的是,這三位都是星二代。
陳飛宇是陳凱歌和陳紅的兒子,歐陽娜娜的爸爸是中國臺灣演員歐陽龍。而鄒元清,她是閆妮的女兒,在國外唸完高中後,以海外考生的身份順利考入國內戲劇學院。還在讀大學時,就已經開始出演女二號了。

四位主演中,三位是星二代
但是,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三里屯姐妹”——李庚希、向涵之、莊達菲。她們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星二代,但她們的影視資源依舊拿到手軟。

李庚希、莊達菲、向涵之
李庚希、向涵之的父母都是徐靜蕾的多年好友,二人順勢加入徐靜蕾的公司,背靠騰訊,相繼出演大製作《小歡喜》和《小敏家》。即便李庚希中途被拍吸菸,“人設塌房”,也能透過參加綜藝“洗白”,繼續出演《漫長的季節》《雪中悍刀行》等熱門影視。
至於莊達菲,父母是圈外富商,背景低調卻不簡單。她被嘉行傳媒看重力捧,很快便拿下徐克新電影的女一號,網傳甚至“擠掉”了其他95後小花的影視資源。

“三姐妹”的作品劇照
這種娛樂圈資源的代際傳遞,說到底,就是一種商業邏輯下的降本增效,以最小風險撬動最大流量。
市場選擇星二代,是因為他們自帶話題和熱度。人們對他們父母的情感記憶,會很容易遷移到他們自己身上,天然擁有鏡頭感與公眾關注,能為公司省下大量的營銷成本。相較於零起步、培養週期漫長的新人,星二代顯然是更穩妥的選擇。
同時,父母在圈中積累的資源,比如導演、製片人、出品方,甚至是時尚品牌、公關公司等,都可以輸送給自己的孩子,為他們鋪設一條少試錯、高起點的成名之路。
更重要的是,星二代從小生活在這個行業中,熟悉娛樂圈的執行規則,人們知根知底,這是普通人難以短時間內獲得的“隱形資本”。
這樣的選拔方式,本質上是圈層的自我複製,將娛樂市場悄無聲息地劃出一道壁壘。

當然,也有很多明星,正在極力勸阻自己的孩子,放棄進入娛樂圈的念頭。
沈佳潤出道不久後,黃奕便釋出了一條影片,影片中她女兒表達了想去韓國做練習生的想法,遭到了黃奕的堅決反對。
但女兒依舊不死心,“你都能當藝人,為什麼我不能”,一句質問,折射出星二代們的認知誤區,在他們眼裡,娛樂圈是一個門檻極低的行業。
可謂“年少不知娘美”,光是那張臉,黃奕就足以“秒殺”一眾。但一路走來的成名路,她豈是“靠臉”那麼容易。
在《上錯花轎嫁對郎》之前,黃奕跑過龍套,演過不少配角,就算幾秒鐘的鏡頭匆匆劃過,她也會呈現最好的狀態。在美女如雲的年代,她靠古靈精怪的演技,和美麗英氣的形象,闖出一條自己的路。

黃奕年輕時的劇照
而素人演員們,也在努力博得更多機會。
最近,作家饒雪漫入駐一平臺直播間,邀請素人連線參加試戲,為新作品籌備演員。
湧入直播間的俊男靚女們,他們沒有顯赫的背景,為了一個渺茫的機會,他們不僅要拼命展示才藝,還要承受網友的嚴格審視,接受帶有惡意的評頭論足。
即便如此,最終能爭取到角色的,也只是少數人。
相比之下,無論父母同意與否,星二代們始終都有選擇的機會。入行娛樂圈,只是他們“想不想”,而並非“能不能”。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但有人出生就在羅馬。

左為饒雪漫,右為正在試戲的女生
星二代,為何沒有觀眾緣?
星二代輪番空降娛樂圈,伴隨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擠佔資源、才不配位、拼爹拼媽,這些標籤都緊緊貼在他們身上。
出道容易,出圈困難。比起自帶資源的星二代,人們更想看的是,王寶強、趙麗穎這般“草根逆襲”的人生劇本。
儘管出身普通、學歷不高,但生活的磨鍊給了他們賦予角色的底氣,他們懂得劇中人物,也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

《士兵突擊》中的王寶強
退一步,那也得是科班出身,從跑龍套做起,逐漸成長為配角,再到主角的人生故事。雷佳音憑藉《我的前半生》第一次提名白玉蘭最佳男主時,已走過了十年配角生活。
憑藉《甄嬛傳》大火的孫儷,早年也曾在《情深深雨濛濛》中為主角伴舞,是典型的無臺詞龍套。

孫儷作為群演伴舞
他們的成功,代表的是一套相對公平的邏輯,是“努力就能被看見”的可能性。
而現在,一切都在被改變。
誠然,任何行業都會有“二代”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客觀現象。
但觀眾抗拒的是,有些星二代,一邊享受著父母資源,一邊還努力證明自己的獨立性。
陳康堤在出道單曲《Doll》中,以歌詞暗喻自己想掙脫操縱玩偶的線,彷彿想與老爸陳奕迅分割。但在評論區中,“老臣誓死追隨少主”,“開演唱會,你唱一首,你爸唱三十首”,字字不提陳奕迅,句句都是她老爸。
換言之,沒有陳奕迅,誰在乎你是誰。

陳康堤新歌的評論區(注:包包是陳康堤的小名
莊達菲面對“如何看待自己的資源優勢”的提問,反問記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資源這麼好”,甜美空洞的表情鋪滿整個螢幕。
姚安娜剛出道時被群諷,起因是在出道紀錄片《破格公主》中,一面想展示自己特立獨行的奮鬥性格,一面又生怕別人不知道她的“華為二公主”身份,甚至來了一句“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姐姐不喜歡我”。

姚安娜的採訪片段
“小火靠捧,大火靠命,強捧灰飛煙滅”,一直是娛樂圈的執行邏輯。
星二代自公開亮相那一刻,就得承受從顏值到演技的全方位審視。硬體不達標、實力也沒有,家裡還一味強塞資源,只會招致觀眾的不滿。
老戲骨張光北的女兒張思樂、吳剛的兒子吳羽卿,一個在《巡迴檢查組》裡飾演美女作家,一個在《狂飆》中飾演高啟強的帥氣兒子高曉晨。作品播出後,觀眾顯然不買賬,認為這兩人的顏值和演技根本配不上人物設定,甚至成為全劇“唯一敗筆”。

左邊飾演的是美女作家,右邊飾演的是帥氣富二代
而向佐出道20年,始終沒有一部叫得上名字的作品。哪怕向華強給他請來梁家輝、古天樂等大咖為他作配,哪怕李連杰收他為徒,都擋不住他“撲街”的演藝生涯。
真要說代表作,估計就是“向太的兒子”和“郭碧婷的老公”。

向佐最出圈的作品片段
星二代被噴被嘲,並不是內娛獨有的現象,國外星二代也有不被人看好的。
木村拓哉的女兒木村光希,15歲模特出道,橫掃了各大時尚雜誌,寶格麗、香奈兒等奢侈品牌代言紛紛找來。
如果只是一名模特,觀眾或許對她評價尚可。但沒有演戲天賦的她,非要涉足影視,首次出演電影就拿到了女一號。她全程瞪眼式的表演,竟然獲得了日本權威電影獎的最佳新人獎,結果一齣,直接惹怒了日本網友。
日媒曾經評選“最討厭的星二代”,木村光希和她的姐姐木村心美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原因都是“太依賴父母的光環”,“離開父母,什麼都做不了”。

木村心美和木村光希
星二代在娛樂圈“折騰”太多,也會反噬父母,消耗父母的國民好感度。
最近在一檔綜藝中,張凱麗的女兒張可盈,選導師搖擺不定、表情動作做作、委屈愛哭,網友幾乎把她嘲得體無完膚。甚至連帶解讀她媽媽張凱麗,在綜藝中有各種“矯情”“倚老賣老”的表現。

張可盈在綜藝中的表現
就連當初的偶像木村拓哉和工藤靜香,現在也開始被日本網友指摘,給自己女兒定位錯誤,消耗資源,盲目託舉。
可見,無論是國民演員還是全民偶像,都無法確保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觀眾的青睞,甚至還會敗壞自己的觀眾緣。
當年一路廝殺上來的星爸星媽們,也別妄想直接給孩子鋪一條星光大道。

實力才是硬通貨
星二代,到底是美麗廢物,還是種子選手,是在娛樂圈到此一遊,還是繼承衣缽,一切都不好說。
沈佳潤能否成為偶像Jennie(韓國女子組合BlackPink的成員)一般的女歌手,陳康堤能否再創陳奕迅的歌壇成就,黃多多的新劇能否經得起觀眾檢驗,目前都還未可知。
唯一確定的是,實力才是硬通貨。是否能找準自身定位,是否有面對質疑的韌性,是否能在挫折中站穩腳跟,這些都是星二代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郭麒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作為郭德綱之子,早期在德雲社舞臺上,他曾因體態肥胖、相聲水平尚淺,被質疑“不如父親的一根汗毛”,甚至有人直言他“給郭德綱丟臉”。
可他並沒有急於證明自己,而是在綜藝節目中用高情商與適度幽默,慢慢收穫觀眾好感。
演戲方面,他也清醒地認知自身形象與定位,從《慶餘年》中儒雅幽默的範思轍,到《贅婿》裡的輕喜劇男主,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他用實際表現回應外界質疑,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慶餘年》郭麒麟的劇照
再看伊能靜的兒子庾恩利。作為星二代,他從小生活優渥,卻也始終被置於聚光燈下。網友時常對他的穿著打扮與偏柔氣質指指點點,甚至頻繁上熱搜。
面對這些聲音,他沒有激烈回應,也不刻意迎合,而是選擇堅持自我,在表達中充滿尊重與剋制。這份“我不需要討好世界”的從容與坦然,恰恰是一種值得尊敬的成長姿態。

庾恩利的演講片段
星二代的成長,既需要家庭提供物質條件與文化滋養,更離不開在面對外界爭議時,所展現出的韌性與抗壓能力。
當然,“更高段位”的星二代,是已經憑藉自身努力,讓觀眾逐漸忘記了他們是誰的孩子。
黃金配角王驍,他的母親是國家一級演員王馥荔,曾一度反對他進入娛樂圈。出國讀完碩士學位後,27歲才從跑龍套起步。他沒有藉助父母的名頭走捷徑,默默積累實力。無論是都市劇、玄幻劇,還是年代劇、權謀劇,他不挑型別,也不懼挑戰。
不是主角,卻始終發揮配角的光芒。網友戲稱,他擁有“拖拉機的顏值,法拉利的氣質”。憑藉在《三大隊》中紮實的演技,王驍一路走到“金鷹獎最佳男配角”。

《三大隊》王驍的劇照
還有謝霆鋒,自小就在港媒聚光燈下長大。父親謝賢、母親狄波拉的光環無所不在,他卻選擇到日本邊打工邊學音樂,為了拍好動作戲苦練武術、吃盡苦頭。
從唱片小天王,到被稱為“香港電影最後的救星”,謝霆鋒用拼勁和野心,一路追趕父母的成就,重新詮釋了“星二代”三字。

《新警察故事》謝霆鋒的劇照
“葛大爺”葛優,作為上世紀的老星二代,也是從小劇團、群演開始摸爬滾打,從頭髮還在演到頭髮全無,塑造了《編輯部的故事》《讓子彈飛》《活著》等經典角色,也成為第一位獲得戛納影帝的中國大陸演員。

《讓子彈飛》葛優的劇照
歸根結底,父母的名氣只是一時的光環,真正要走完全程,還需要靠二代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走得穩、站得住的星二代,往往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認清了光環的短暫,更願意腳踏實地,用作品講話。

在內娛上桌,沒那麼容易
競爭日益白熱化的社會,娛樂圈成了社會情緒最直觀、最敏感的投射場。
人們害怕資源被壟斷,機會被剝奪,尤其當看到一批批星二代輕鬆入場、迅速上位時,這種不安便更加激烈。
但如今的文娛產業節奏極快,快速的輸送與出道,也意味著更快速的遺忘與淘汰。
更何況,在娛樂圈,一切成績都可以被量化,專輯銷量、電影票房、豆瓣評分,星二代時刻都在被打分、被比較、被評價。

那些試圖靠父母的名氣撈快錢的星二代,或許能短時間內吸引眼球,但很快便會消失在公眾視野中,被新一輪的流量浪潮所淹沒。
畢竟,娛樂圈從來不缺孩子。
相反,那些真正渴望創作的星二代,他們不僅要打破“拼爹拼媽”的刻板印象,還要在審美不斷更替的娛樂環境中,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創造新的藝術成就。
當下,短劇行業大規模崛起、傳統長劇資源日益緊俏,同時入局人數增加、觀眾口味不斷變化。
星二代內部還會掀起新一輪競爭,勢必打響一場圍繞優質角色、黃金檔期與流量曝光的“資源爭奪戰”。
星二代能否端穩娛樂圈這碗飯,一切還得交給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