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良心!衛生巾的天塌了…

今年,算是衛生巾塌房元年。
一月份才被曝光長度偷工減料,pH值高到堪比光腚坐上窗簾布,上百個品牌裡找不到一個能誇的。
這次3·15的醜聞,更是喪良心。
01
他們加工生產劣質衛生巾。
什麼“蘇菲雅潔”、“蘇菲莉雅”,三無包裝,碰瓷大牌。
記者暗訪,老闆侃侃而談:“我們最早就是做假貨起家的,打的是擦邊球。”
小作坊加工,生產車間離廁所只有十多米,原料就堆放在地上,沒有任何消毒設施和隔離措施。
他們用最低劣的散漿,看似是白色,實際摻雜著合成粉、粉塵等新增劑,一遇水就會起化學反應。
機器一打,木漿變黃,放置三五個月後還發紅,熒光劑超標得可怕。
但老闆無所謂:“只要產品質檢報告顯示合格,絕大多數人都發現不了,也不知道上哪兒檢測。要是遇到專業消費者,給對方賠兩三百塊就能解決問題。”
至於熒光劑會讓女性私處紅腫、過敏,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甚至致癌,他們根本不在乎。
加工後剩下的邊角料,也能用。
積攢後以每斤兩三毛的價格,賣給專門回收廢料的“中間商”。
經重新打漿、過篩和加工,再賣給一些小作坊生產使用,一噸至少能賣上三四千。
上線的產品,一天出貨一輛九米六的貨車,數十萬片,代理商一年總營業額不到8000萬,純利潤有1000多萬,工廠的老闆能賺700多萬。
機器日夜轟鳴,他們家裡堆金積玉。
被“碰瓷”的大牌,也沒安好心。
本來按照行業規範,生產線上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都要進行切碎處理,才能夠流出企業。
但山東一家註冊資本只有一萬元的廢品回收公司,以260元一噸的價格,收購了這些原本應該銷燬的不合格產品。
他們挑出形狀完整,沒有明顯汙漬和破損的“二等品”,翻新倒賣,在市場賣到七八千一噸,利潤翻了三十倍。
實在無法翻新的,經過機器打碎,重新分離成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幾種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原材料,生產成回收料,再次流入市場。
他們自上而下互通關係,共享利益。
廠區老總說:“國內的市場,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和我這掛著鉤。”
每次品牌運貨過來,起步兩百噸。
記者鏡頭掃過,除了成噸打成包的垃圾,還有很多散片堆放在地上,髒亂不堪。
幾百平的倉庫,一大半都被這些生產垃圾佔用,至少上百噸。
其中不乏自Y點,嫚X,Babycarx,蘇F,全棉時D這些知名品牌產品。
製造假貨,翻新生產致癌的殘次品,或散裝或組合推銷,進入衛生巾熱銷榜。
渾然不顧這些細菌超標、熒光劑超標的垃圾,會導致婦女患上陰道炎、盆腔炎、甚至敗血症。
嘴上都是生意,眼裡只有利益。
這麼有恃無恐,還不是因為這些都是女性必需品。
越是便宜,越會有人買單。
多悲哀,中國有全世界頂級的棉花,但這些棉花,卻用不到我們的婦女身上。
她們花了錢,買不到最基本的安全。
02
這些低劣產品銷去了哪裡?
之前一條新聞,大家應該還有印象。
某電商平臺上售賣的雜牌散裝衛生巾,21.99元,100片。
有人說,建議大家還是買有牌子的吧,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也敢亂買?
一句“生活難”、“我有難處”,讓人語塞。
可能有人覺得,這只是極少數。
好像沒見過身邊人買過散裝,基本上都是商超裡的那些牌子貨。
但這2毛錢一片的衛生巾,銷量有20萬。
還有一份專業資料。
根據《2023年中國衛生巾行業全景圖譜》,2021年銷售前三的品牌蘇F,七D空間以及護S寶所佔市場份額分別是12%、10%和6%,加起來只有28%。
人們熟知的八大品牌,一共只佔市場份額的40%。
這意味著,購買散裝、三無包裝和雜牌衛生巾的女性,是沉默的大多數。
這些低劣衛生巾,主要銷往了雲貴川。
翻新的“二等品”,流向了山東、浙江等地。
講好聽些,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佈局不同的產品線”,講難聽點,就是看人下菜碟。
縣城小超市,鄉鎮農村小賣部,是假貨的重災區。
城市裡,依靠網購平臺的線下團購,或是社群團購自提點,不合格的殘次品銷量火爆。
買不起品牌衛生巾,又要維持每個月那幾天的體面,她們在不知情中成了低劣衛生巾的受害者。
或是經濟條件有限,扣除家用後捨不得買大品牌的城市女工。
或是觀念不足,比起健康,更在乎沒有衛生巾造成的生活不便,只想湊合度過經期的農村婦女。
或是父母不在身邊,羞於把月經說出口的留守女童。
又或是缺乏收入來源,生活費緊張的學生。
她們便是這沉默的大多數。
用不合格的衛生巾,換來更加難以言說的婦科病。
03
有消費力,願意花錢買安心,購買品牌衛生巾的女性,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嗎?
之前也寫過。
這麼一個剛需且鉅額銷量的行業,商家給消費者提供的是:
全員棉長檢測不合格的結果;
被曝光後毫無悔改的傲慢;
用薄荷劑這類香精新增劑掩蓋產品不透氣的小聰明;
和把過期13年的衛生巾重新塗改生產日期再上架的無良無德。
尤其是翻車好幾次的ABX,被罵長度灌水偷工減料之後,又推出了一款“比基尼經期褲”。
按照宣傳話術,是說“用比基尼般的三角剪裁,讓大家告別紙尿褲般厚重的平角舊式褲型。”
結果網友根本不買單。
“做夢都沒把安睡褲和比基尼這倆詞聯絡起來,恨不得穿四角的,這麼玩的話,乾脆做成開襠的得了。”
“我來月經也要性感啊?”
多可笑,經期安睡褲,本來追求的是舒適和防漏,讓使用者睡覺安心,不怕汙染床單被子。
這麼一改,減少40%的肌膚接觸面積,那側漏的風險增加了多少?
再一個,材料減少了,價格可沒減少。
說是讓女性穿衣自由,實則給偷工減料找塊遮羞布。
算一算,女性的平均初潮在13歲,平均絕經期是50歲,衛生巾是陪伴她們半生的固定消費品。
她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是加長護翼不側漏,背膠能粘緊內褲但不磨大腿,撕下來沒有殘膠。
是乾淨無菌的生產環境,安全的材質,沒有熒光劑,沒有新增劑,沒有蟲卵,沒有針頭。
是更加符合女性生理構造的設計,以及更高的價效比。
而不是吹得天花亂墜的宣傳,更不是花裡胡哨的包材和圖案。
沒有人會在意一片沾著經血的棉片上印花有多好看,她們只在意這片棉花能不能瞬吸無味,讓本就難熬的經期多一點舒爽輕盈。
以前我們聊月經貧困,說部分群體沒有觀念意識,或是沒有餘錢購買衛生巾。
而現在的月經貧困,已經不是“買不起”,而是“買不到”可靠的衛生巾。
產品本該遷就人的需求,而在衛生巾這裡,人成了產品的奴隸。
04
沒人願意用邊角料,她們只希望衛生巾真材實料。
就這麼一點要求,卻沒幾家品牌能做到,或者說,願意去做到。
以前某行業裡的個別品牌塌房,其他品牌都忙著接下這潑天的富貴。
衛生巾塌了,整個行業上上下下全鏈條一聲不吭,沒一個品牌敢接話。
人們不滿:
“什麼時候衛生巾品牌能捲起來,卷衛生,卷質量,而不是卷那些顏值、代言人、打廣告之類的無意義的東西。”
不信品牌們聽不到,涉及利益,不願搭理而已。
畢竟,翻新衛生巾這事,十二年前就存在了。
這次3·15晚會曝光之後,涉事的企業皆被依法查封。
可事實是,衛生用品的亂象並不只在3·15期間,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
屢禁不止,是管理不當,還是另有隱情?
這些都是需要追問的議題。
況且,一年只有一天315,而老百姓的日子每一天都在過。
我們需要的不是315的狂歡,而是365天的安心。
那些低劣衛生巾,每一秒都在以不可估量的數目銷售出去。
如果曝光只能在315看到,而後就無聲無息地消失。
如果狂歡之後,他們還能繼續吃蘸著經血的饅頭。
那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尸位素餐而已。
最後說句氣話,什麼時候把女性衛生安全做好了,再去談生育吧。
不中立,不沉默,不無視,我們要保持憤怒。
這一片小小的衛生巾,關乎的是佔據半數人口的,女性的健康和尊嚴。
關愛女性,很難嗎?
資料來源:
新華社、央視財經、央視網
澎湃新聞:暗訪劣質衛生巾產業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