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默克電子科技中國董事總經理隋鬱:業務重塑下的“變”與“不變”

撰 文  | 周琪
責 編  | 彭海燕
歷史是一個不斷以時間淘洗的過程,洗淘掉壞的,留存住好的,商業組織亦然,為社會提供更多機會、更好的價值觀或更多樣的審美趣味的公司得以基業長青,只關注自身增長的公司註定速朽。
默克創建於1668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製藥和化工公司,專注於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和電子科技三大領域。默克在中國有90多年的發展歷史,歷經時間的淬鍊,中國不僅是默克在全球最為重要的戰略市場和增長引擎之一,並且已成為默克的一個全球創新中心。
默克集團的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二季度恢復增長,集團銷售額有機增長了1.7%,並宣佈上調2024年的預測。其中,由於人工智慧和半導體材料市場復甦,電子科技業務的銷售額有機增長達到7.6%。盈利能力持續攀升的背後,默克中國的貢獻引人注目。
“我們正處在全球數字化變革的潮頭浪尖,新一輪技術融合和材料創新正撲面而來。”默克電子科技中國董事總經理隋鬱近日在接受《中歐商業評論》專訪時表示,“默克將在更廣闊的市場持續耕耘,積極融入並服務中國欣欣向榮的電子資訊產業,致力於成為電子科技領域最‘本土化’的跨國企業。”
默克電子科技中國董事總經理
隋鬱
默克“電子科技(Electronics)”的前身是默克“高效能材料(Performance Materials)”。新的名字凸顯了默克對電子行業的戰略關注,過去數年裡,隨著先後穩步推進“光明未來(Bright Future)”轉型計劃和“向上進擊(Level Up)增長計劃”,默克已經成為一家在電子行業的全球領軍企業。
作為一家古老又年輕的公司,默克最大的成功秘訣在於,集家族企業的長遠發展與金融市場的短期財務表現於一體,面對不確定性,展現出強大的彈性和定力,既有足夠的勇氣和好奇心擁抱變化,也有充足的韌性遵循商業本質,把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向下深耕,向上進擊,穿越週期,行穩致遠。
未雨綢繆
重塑業務增長引擎
1888年,奧地利植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理查德·萊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在研究胡蘿蔔中的膽甾醇苯甲酸酯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既非固體、液體又非氣體的狀態,在他和德國物理學家奧托·雷曼(Otto Lehmann)的聯手研究下,將其命名為“液晶”。
1968年,液晶從科研探究走向實際應用,第一臺液晶顯示器(LCD)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新一代科技產品的誕生,默克公司也從那時起致力於液晶的研發、製造與市場化。半個多世紀來,默克在這一領域的持續研究為不斷提高最先進顯示器的影像質量和可靠性做出了決定性貢獻,併成為液晶領域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
上海金橋基地默克液晶中國中心
從全球市場來看,隨著顯示行業發展業已成熟,其市場成長性逐漸變弱;在亞洲,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顯示市場,在全球市場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然而,伴隨液晶市場的飽和、亞洲供應商對液晶材料中低端市場份額的侵蝕,2017年默克電子科技業務開始略顯疲態,可持續增長動能逐漸放緩。液晶是默克化工材料起家的業務,數十年來一直是公司的“現金牛”,企業管理者通常會有“念舊”的情結,在唸舊和未來之間,默克高層需要做出決斷。
2018年,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啟動“光明未來(Bright Future)”戰略轉型計劃,旨在透過一系列的戰略併購實現轉型,讓電子科技業務重回增長軌道,而這個方向便是半導體晶片。默克看準了資料大爆炸時代的機會,無論是5G、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資料和計算量的大幅增長都將推動晶片製造產業走向繁榮。
半導體晶片
半導體行業具有強週期性,週期的持續時長通常為3-5年。2008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市場共經歷了完整的4輪週期。遇到下行期,企業需要攤銷的折舊巨大,具有很高的剛性成本,容易造成底部虧損,或者非常微利的狀態。
此外,全球通脹、戰爭、地緣政治等因素使得能源和燃料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和運營成本提升,另一方面也給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帶來壓力,影響了終端電子產品的支出,進而加重了對供需兩端不平衡的衝擊。
行業週期規律疊加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考驗著企業管理者的戰略定力和智慧。在隋鬱看來,半導體晶片被譽為現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它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具複雜性的工程和製造活動。儘管半導體行業的週期波動始終存在,但整體向上的趨勢不變。
“作為一家在歷史長河裡穿越了多個週期的企業,我們不會太關注短期的波動,半導體市場長期向好,默克的投資需要具備前瞻性。”隋鬱表示。
2019年,默克進行了兩次戰略併購,斥資58億歐元全資收購半導體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慧瞻材料(Versum Materials),斥資約6200萬美元收購了材料創新公司Intermolecular。透過與Versum Materials產品線的融合,默克進一步拓展了產品組合,尤其增加了眾多服務晶片加工的創新驅動型、超高純度工藝化學品、氣體及相關裝置。透過整合Intermolecular的獨特工藝和研發能力,默克得以幫助電子行業的客戶加快材料創新和各類應用。
全球半導體產業當前正呈現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默克顯示材料與半導體材料緊密結合,成為新一代電子市場晶片和新型顯示面板的電子材料供應商,其廣泛的產品組合覆蓋晶圓加工工藝的所有關鍵環節,幾乎每個電子產品都可見默克材料的身影。
日前,默克還宣佈其電子科技業務旗下顯示科技事業部將於2025年起更名為“光電科技”,標誌著從以顯示為中心的業務向電子科技領域前沿光學技術的演變。透過在液晶和OLED顯示領域開發的光學物理和材料的深厚專業知識,默克電子科技正致力於推動光學和半導體的融合,利用光電科技推動商業機會,例如開發晶片上的光學,以滿足下一代技術的需求。
透過整合併購和戰略調整,默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要轉型,未雨綢繆,不斷探索出了新的增長引擎。
向下深耕
更深、更廣、更快的
本土化
面對起伏不定的外部環境,“轉型”對於企業而言並非短期考量,而是長期連續的戰略選擇。
作為一家跨越300多年的跨國巨頭,在電子科技業務領域,默克的轉型幅度極大,巨大的變化背後,一以貫之的是集團的“智慧本土化(Smart Localization)”戰略。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正如麥肯錫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觀察,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全球沒有任何市場能夠替代中國市場。入華90多年來,默克集團管理層對中國始終充滿熱忱。在內部的員工大會上,默克集團CEO葛麗鶴女士(Belen Garijo)也強調:“中國市場好,公司就好(When China goes well, the company goes well)。”
默克和中國的目標一致,雙方都堅信科技的力量能夠推動人類的進步。集團三大業務——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和電子科技——與中國的優先發展事項不謀而合,都致力於實現穩定、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資料顯示,中國是亞太乃至全球範圍內重要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中國的半導體消費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預計到2035年,75%的中國半導體產品將被國內市場消化。未來五年,中國在半導體裝置方面的投入將達到頂峰。
截止到2024年第二季度,默克全球半導體科技事業部為電子科技業務領域貢獻了69%的淨銷售額,實現了 11.4%的有機增長。作為中國區負責人,隋鬱從總部對中國市場和管理團隊充分的支援、信任與賦權中受益,也交出了理想的答卷,並相信中國必將成為極具效率和韌性的增長之地、創新之源。
在隋鬱看來,默克與客戶的合作關係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就是為何默克鍥而不捨堅持本土化的緣故。他認為,只有透過最佳化的全球網路和升級的在地化能力,默克才能提供最恰當的產品、資源和技術支援,全面助力行業客戶加速電子市場推陳出新。客戶至上(Obsessed with Customers)是默克“高影響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刻在企業的DNA中,如護城河一般規範著員工的行為守則。
坐落於上海浦東新區默克金橋基地的“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配備多種尖端儀器裝置和高階技術人才,用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短的交付時間為中國本地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和應用支援。
默克金橋基地電子科技中國中心
同樣作為“向上進擊”中國投資倍增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默克半導體一體化基地位於張家港保稅區,主要生產半導體制程所需的多種材料。
默克張家港半導體一體化基地
中國市場通常被形容為“角鬥場”,在生死搏鬥中存活下來的企業往往會成為全球冠軍。隨著全球化進入新階段,如何調整在華策略以贏得持續增長,是擺在所有跨國企業面前的共同課題,儘可能地貼近客戶以降低供應鏈風險,透過全球化網路和升級的在地化能力更好地去適應客戶的需求,是默克給出的答案。
向上進擊
贏得面向未來的
可持續競爭力
在過去的20年裡,默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在全球的投資組合,完成了大約300億~400億美元的收購,同時也剝離了一些企業,組織上進行了變革。
半導體制造業是高度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生產過程較為複雜,涉及微電子學、半導體物理學、材料學等諸多學科,尤其是物聯網、自動化系統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在催生越來越多的新應用,對具備綜合專業知識和豐富生產經驗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增加。在半導體行業,人才競爭十分激烈。
在隋鬱看來,贏得高潛和未來人才的競爭,核心在於吸引和留住人才。
如果說,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福利,有吸引力的僱主品牌是默克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那麼,留住優秀人才的最好方法,就是為他們提供別處沒有的機遇。
如今,許多年輕的高科技專業人士不再僅僅靠薪水和職業前景來激勵自己,他們擁有改變和塑造未來的決心,因此,為他們提供能對解決當今時代重大問題而做出重大貢獻的有趣、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也成為默克吸引潛在人才的因素之一。
默克提供豐富多樣的人才儲備和開發專案,例如全球管培生專案Go global program,它是一個為期24個月的人才輪崗培訓計劃,透過讓管培生在全球不同部門進行有挑戰的三次輪崗(包含一次國際派遣機會)和提供專屬導師全程支援以及多元化培訓,進而為公司培養全球化研發、商務及管理人才。
在默克,人才可以在管理職位(People Manager)、專業職位(Expert)、專案管理職位(Project Manager)之間轉換,就像爬山有不同的路徑,默克鼓勵員工橫向發展,勇於試錯並學習、進步,實踐不同可能。
靈活的、以團隊和對話為導向的工作模式,以及扁平的等級制度、多樣化的團隊和包容性的框架是未來的趨勢。促進所有人口群體的發展,不分性別、年齡或種族背景,也是默克的一個高度優先事項。
多元、平等、包容(DEI)的企業文化不僅體現在人才發展機制的設計細節中,也融入了默克管理者領導的日常行為。一定程度上,有什麼樣的管理者,就有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沒有什麼比管理者的以身作則更能讓企業文化落地生根了。
默克榮獲歐洲聯盟商會頒發的多元包容領航者獎
隋鬱有著20多年的從業經驗,早年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師、安智電子材料公司(AZ Electronics Materials)日本研發中心半導體材料研發工程師。2014年,在默克成功收購安智後,他加入默克電子科技。在過去20多年的職場旅程中,先後擔任蘇州工廠廠長、高效能材料(現電子科技業務)中國戰略企劃負責人、顯示科技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半導體材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兼具豐富的一線管理經驗和紮實的學科背景。
他身上兼具工程師和管理者的氣質,工程師的一面擅長思考技術和產品,管理者的一面理解人:人的積極性、人的動力、人的激勵機制。他相信“信任”和“授權”的力量,許多年前,自己從研發工程師的崗位一步跨越到默克蘇州工廠廠長,源於當時的高層管理者的膽識和魄力;他不會誇大自己的能力邊界,知道如何招募比自己更聰明的人,鼓勵團隊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互相挑戰;他希望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服務型領導者”,識別員工潛在的驅動力,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願景,並幫助他們實現這個願景。
作為管理者,隋鬱欣賞李小龍的一句話:“Be water my friend”,他的名字有一層含義“隨遇而安”,代表著“擁抱變化,順勢而為”,要像水一樣,無相無形,卻可進可退,可攻可守。
當今時代,各種社會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還要關心社會議題,比如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公司治理等。
在電子科技領域,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駕駛、雲計算蓬勃發展,智慧裝置需求不斷激增,背後的代價是其碳足跡也會隨之擴大。
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已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其業務計劃和目標中。到2025年底,電子科技業務將在研發以及先進材料解決方案的長期能力建設方面投入30多億歐元,這些投資將側重於可持續創新,從而能夠研發出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下一代產品。另一方面,電子科技業務將透過自身的技術專長,與合作伙伴緊密協作,推動默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繼續向前邁進。
一人行速,眾人行遠。隋鬱相信,可持續性需要合作。“我們不能在孤島上思考,也不能把自己限制在一家公司的範圍內。半導體行業的整個價值鏈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來共同實現更好的解決方案。”
默克攜手產業鏈上下游鏈主企業探討電子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
默克以多元、平等、包容為榮,以關懷(Care)、開拓(Pioneer)、超越(Outperform)為精神延伸出的“高影響力文化”滿足員工的多元需求,將可持續發展落實在商業決策與產品思維中,達到科技創新與環境共榮的雙贏局面,贏得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競爭力。作為一家擁有356年曆史的公司,默克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範例。
***
面臨全球新經濟形勢下的新環境、新常態,隨之而來的是新挑戰和新機遇。環境總是在變化,為企業制定戰略帶來巨大的挑戰。我們今天更加應該思考的是,什麼是不變的?什麼是戰略應該堅持的?縱觀全球出名的商業巨頭,儘管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但是在背後都有著“不變”的規律——戰略順應了時代潮流、產品讓客戶滿意。
在全球範圍內,如今的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已成為客戶成功的堅實後盾,正致力於推進數字化世界蓬勃向前,這家三百年老店在和中國電子產業的共贏中所展現的堅實韌性令人印象深刻,更名再出發後的默克電子科技,在這樣一個由晶片構成我們新時期文明和文化的時代,將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