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藍字關注我們
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文 | 豆腐乳
編輯|朝乾、澄澈

好久沒見過這麼嚇人的陣仗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天跌了4%——就在前不久的3月10日!
從上個月下旬開始,納指就飛流直下三千尺,比起去年底的新高位置累計跌了10多個點,全球投資者豈止是割肉,簡直是剁手。
納指怎麼突然支稜不起來了?
除了大家知道的特朗普上臺後的一些政策原因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股估值崩塌!
最近國內AI屢屢傳來喜訊,先是DeepSeek橫空出世,全球大火;後有阿里巴巴推出通義千問QwQ-32B和AI旗艦應用——夸克,全世界投資者發現,美國科技行業的壟斷壁壘被擊破了!
投資者們對美國科技股變得擔憂,這才有了納指最近跳水的表現!
AI領域,中國從跟隨到追趕,再到區域性突破,這樣驚人的趕超,中國到底做了什麼?

美國先發優勢,中國AI持續追趕
2020年前,默默佈局。
遙想多年前的Waymo從Google獨立出來,開始引領自動駕駛;2018年,OpenAI釋出GPT-1……引領AI發展的都是美國公司。
而中國,此時在默默積蓄力量。除了國家的政策佈局,各大企業也在默默的為國內AI打下基礎。
比如阿里成立達摩院、騰訊成立AI Lab、華為研發麒麟晶片等等,龐大使用者基數驅動演算法最佳化的資料優勢,也在此時開始顯現。
2021年~2024年,持續追趕。
2022年,ChatGPT釋出,AI發展的熱點轉向大模型,而大模型的訓練,離不開英偉達的GPU,從大模型到大模型依賴的晶片,美國企業都佔據主導位置。
此時,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大模型,但由於美國限制英偉達GPU出口中國,國內開始有不少悲觀言論,稱中國在AI領域落後美國幾十年,追上的可能性極低!
看似中國AI研發陷入困局,實則在基礎設施佈局、工業應用等方面,中國一直在持續發力。
基礎設施上,國內企業如阿里雲等雲服務機構在壯大其超算平臺;《資料安全法》頒佈,為國內AI技術自主性保駕護航;阿里千問悄然領軍全球開源模型。
在應用層面上,慢慢將AI佈局在各行各業。像工業機器人在製造業領域因AI變得更為智慧,效率更高;國內車企自動駕駛也迎頭趕上。
2025年初,局面反轉。
2025年初,DeepSeek-R1釋出後,全世界終於看到了中國AI的厚積薄發。“美國AI遙遙領先”的觀念被動搖了,大家發現中美在AI領域各擅勝場。
美國AI核心支撐點在於基礎理論積累、晶片技術、高水平科研投入;
中國則憑藉強大的人才優勢迅速追趕,從製造業到日常生活的豐富落地場景則為AI提供了多樣的應用實踐。
正如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說的那樣:
“人工智慧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問世,重點不在於中國是否比美國擁有更好的人工智慧技術,而是開源模型能促使應用程式百花齊放。”
總而言之,美國以技術深度構築壁壘,中國以場景廣度實現快速滲透,雙方正從“基礎-應用”兩端推動AI發展,那麼誰更勝一籌?

AI應用方面,中美誰更勝一籌?
美國側重技術深度,在晶片、演算法、基礎研究等領域構築壁壘,但正如李開復去年底提到的:“OpenAI並不在乎生態,這是非常不健康的狀態”。
以OpenAI為代表的美國公司,在AI應用這樣的生態搭建上表現並不出色。
像OpenAI,最近計劃推出三種類型的AI 應用,其每月收費可能在2000美元到2萬美元之間,太貴了,根本不夠普惠。
又比如AI搜尋引擎Perplexity,剛上線的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功能,號稱能輸出深度報告,但其實輸出內容也較為淺顯,而且免費使用者天只能用五次。
反觀中國,在戰略上除了TO B的戰略佈局,更是依託應用場景廣度,快速滲透於民生領域,以最近全新升級的夸克APP為例,過去做一個傳統搜尋,它積累了足夠多使用者搜尋的需求資料,知道使用者在生活、工作、學習生活有什麼問題希望被解決,如今融入AI後,具備深度思考的推理能力,就有1+1>2的效果
比如說中美AI應用競爭這個問題,我就用夸克搜了一下,在“深度思考”功能加持下,它即時聯網,幾秒鐘就能整合數十個資訊源的最新資訊,有邏輯的組織解答。這可不是簡單的搜尋了,需要很強的資料蒐集、梳理分析、政策理解、發展預測等能力。
▼

又比如要是睡不好覺,去問夸克,它就能智慧識別你的意圖,呼叫健康助手,參考權威文獻,給分析和建議。
▼

人類也並不需要任何問題都深度思考,有些問題就是需要直接的答案。AI應用也更應在在這方面更通人性,而不是一味地卷思考深度。
AI應用,就是不僅要更智慧,還要更懂使用者需求。這種善解人意的本事,也能加持更多強大功能。
在學習時用“AI搜題”功能,拍一道題目的照片上傳,它就能明白使用者的意思,給出詳細的解題思路。
▼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怎麼做紅燒肉”、“杭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適合兩個人去旅遊”等這種生活問題,文字描述很難傳遞準確有效資訊。
夸克能提供相關的筆記攻略和學習影片,你得到的答案可不只是乾巴巴的文字,還有形象生動、活色生香的影片和圖片筆記。
若是還有不明白的問題,直接繼續追問,夸克支援多輪追問,它能記住你的上下文,給出有效建議。
▼



中國的AI應用不止能回答 更能幹活
如果把AI應用等同於回答的使用者問題,就太小看它了。
下一步,前不久manus火了一把,可以看出使用者的期待是AI能直接接受指令完成幹活。
但這不是未來藍圖,現在中國的AI應用已經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還是以夸克為例,除了搜尋,它已經具備了多種AI工具。
比如AI生圖,使用者描述畫面,它就能生成相關圖片,風格、大小都可以自定義。
▼

又比如AI寫作,夸克能支援多種文章型別寫作,無論你是什麼職業都能用得上
▼

我用“AI寫作”裡的“商業計劃書”功能,寫了一篇關於社交領域AI應用創業的商業計劃書,還挺詳盡,也有可行性。其他寫作功能,夸克也能在短時間內滿足。
▼

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積攢許多資料需要閱讀,還要趕緊做PPT展示,這種煩惱的任務,夸克也能幫你。
只需直接將資料上傳夸克,它能幫你總結提煉內容,然後根據提煉的內容就可以一鍵生成完整PPT,PPT的內容可直接線上編輯,海量模版都可以選。
▼

夸克還有一些學術搜尋、翻譯、總結、格式轉化等工具,而且這些功能都是免費無廣告。
可見它的野心是想成為一款超級AI應用,用一個框解決使用者生活、工作、學習多種需求,實現AI的普惠,成為每個人的AI超級助手。
可以說,作為阿里AI旗艦應用的夸克打響了國內AI應用的當頭炮。可以預見,未來國內還會湧現更多好用的AI應用,辦公、社交、短影片等領域都等著AI進行進一步的顛覆,讓這些與人互動的應用更通人性,更懂你!

中國AI超過美國,就看這一次了
最近業內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曾一度認為AI是一座大山,大家努力往上頂爬,現在或許應該思考,AI可能是大海,有很多方向可以探索。”
過去要攀登的大山是大模型,美國公司一直領先;如今DeepSeek和阿里千問等開源大模型,會低成本促進應用端百花齊放,為AI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如同一片四通八達的大海。
而中國不缺的,一是人才,AI領域活躍眾多中國專家,甚至是“美國的中國人vs中國的中國人”,他們會投身於中國AI創業;二是應用場景,中國巨大的經濟規模、複雜的經濟活動、海量人口,創造了巨量亟待滿足的AI服務場景。
轉向“應用為王”模式,就是讓全世界、尤其是中國最多的AI人才,充分投入到應用建設中去,顛覆美國公司玩法,AI進入普惠時代。
好戲才剛剛開始,值得期待。
正如夸克還有更多新功能也值得期待,夸克就是這個AI應用發展的縮影,未來蘊藏無限可能。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下方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