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2024年12月23日~29日一週內,南方哨點醫院報告的 ILI% (指流感樣病例佔門急診病例的百分比)為 5.7%,北方為7.2%,都高於前一週水平。
而與往年同一時間相比,南方高於2021年同期水平(4.1%),低於2022~2023年同期水平(8.5% 和10.5%);北方高於2021~2023年同期水平(4.2%,5.5%和6.5%)。
由此可見,這波流感疫情也算來勢洶洶,並且99%以上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亞型引起。


2024年第52周呼吸道樣本病原體核酸檢測陽性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這波流感有啥症狀?
和感冒有什麼區別?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多是鼻病毒等引起的,症狀主要是低熱,發熱一般不超過3天,而且不伴有寒戰,更常見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起病更快,持續時間5~7天,發熱以高熱更為常見,體溫可達39.0~40.0℃,常伴有畏寒、寒戰。而且全身症狀比較重,例如乏力、頭痛、肌肉痠痛、腹瀉等,還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神經系統損害等併發症,甚至威脅生命。
因此,流感是能夠致死的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流感後,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現耳痛、胃部不適、嘔吐、腹瀉症狀。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不要掉以輕心丨自制

身邊有人中招,
我們該如何預防?
如果身邊已經有人確診流感,當下有效的預防方式主要是日常防護。具體措施包括:戴口罩,儘量避免近距離接觸患者,適當通風;勤洗手,避免觸控眼睛、鼻或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但通常接種2~4周後人體才能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因此,接種疫苗不是緊急預防的好方法,建議每年在流感季節來臨前完成接種,也就是9~10月。
不過,即使不能有效預防正在流行的流感,仍然建議未接種疫苗的人群進行接種。因為我國各地每年流感活動高峰時間仍未結束,北方省份高峰通常在1~2月,最南方省份為4~6月。現在接種,可預防未來幾個月的感染。
服用奧司他韋等抗流感藥物也有預防感染的作用,不過這並不是適合廣泛使用的預防手段,它也不能替代疫苗接種。藥物預防一般只用於少數特殊情況,例如未接種疫苗的高危密切接觸者。總之,不要不問過醫生就自己拿來吃。


如果身邊有人確診流感,當下有效的預防方式主要是日常防護,未接種疫苗的人群建議接種 | 圖蟲創意

擔心自己感染,
要不要做檢測?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都是該病的傳染源。如果你身邊出現了流感病人,你近期又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與其密切接觸過,又或者開始出現流感樣症狀,那可以做檢測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
一種方法是,做好防護、去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做流感病毒核酸或快速抗原檢測,兩者都適用於流感的早期診斷。去醫院的好處是,除了診斷,醫生還可以根據個體情況,看是否需要藥物介入等。
不過考慮到就診的時間成本,以及醫院內人群聚集、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也可以先在家自我檢測,這是另一種方法。目前市面上有流感相關的檢測試劑盒,可以輔助流感的初步診斷,透過正規渠購買就好。


流感檢測,在家做省時間、不容易交叉感染,到醫療機構做方便治療 | 圖蟲創意

不幸中招,能在家“硬扛”嗎?
如果沒有出現併發症,多數流感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發熱在3~5天后逐漸消退。對於這部分患者,可以先居家觀察,期間儘量避免與他人接觸,可針對高熱應用對症治療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部分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發展為重症,應儘早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對於這部分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不建議發病後在家“硬扛”。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
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
年齡≥65歲的老年人;
-
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服用免疫功能抑制等;
-
過度肥胖者,即身體質量指數(BMI)>30;
-
妊娠及圍產期女性。
重症病例
-
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
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
反應遲鈍、嗜睡、躁動等神志改變,或者發生抽搐;
-
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
-
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瑪巴洛沙韋不能和牛奶、酸奶等富含鈣的食物一起吃 | 圖蟲創意




-
家有重度過敏娃,我們怎樣“艱難度春” -
七歲那年,他得了“喪屍”一樣的怪病 -
我以為醫生們閉著眼睛都能治療發燒,直到女兒發燒42天…… -
第一批放寒假的小學生,家裡已經吵成一鍋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