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燕大
正面打不過,就搞歪門邪道。
前兩天英國貿易委員會以“讓工作有報酬,就業權利法案”的名義舉行聽證會。
麥當勞、Tesco、英國零售商協會以及Temu(拼多多海外版)和SHEIN(在南京起家的跨境電商,中文名希音),就勞工權利和供應鏈完整性公開接受相關質詢。
但一開場,英國方面就一直圍繞某地區棉花以及強迫勞動問題對SHEIN窮追不捨。英國議員問SHEIN是否有信心遵守英國“現代奴隸制法案”。
這個問題非常搞笑,因為“現代奴隸”現象主要就發生在英國和美國,來自美國國務院的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7500人被強行或遭欺詐後賣入美國,他們主要被用來從事性交易或被強迫勞動。
非法販賣人口已在美國中西部心臟地帶成為了一個主要問題,一些活動人士將其稱為“現代形式的奴隸制”。
而英國呢,之前英國衛報就公佈過一項調查,稱數以千計的移民勞工經歷著奴隸般的生活,國際組織也指出“現代奴隸”在英國普遍存在,被強制勞動、扣護照、限制自由,伴隨暴力和恐嚇,除了成年人還有被拐賣的兒童。

英國議員不去質問真有問題的,反而對沒有問題的跨境電商緊追不放,製造各種語言陷阱,咄咄逼人。
SHEIN(希音)一方的回答也很中肯,表示“我們遵守經營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我們遵守英國相關法律”。
這話沒任何毛病,在哪國經商就得遵守那國已形成的法律,這一點放之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
希音介紹自身供應鏈情況,表示供應商來自中國、土耳其和巴西,其中很多都在中國,每年都會與供應商進行數百次培訓並建立強大管理系統,光是2023年就進行了近4000次稽核,超過9成都是由第三方國際機構進行,就是為確保供應鏈的穩健和勞工權利保護。
但這種挑不出毛病的回答顯然不能讓英國議員“滿意”。重點又回到“刨根問底”式夾雜陷阱的逼問:“是否使用來自中國或者某地區的棉花”。
希音一方頂住了壓力,絲毫不慫,全程拒絕某地有關的問題,希音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總法律顧問表示,企業無法對地緣政治問題發表評論。

一再被拒絕回答,沒得到自己想要的,英議員直呼“這近乎是對商貿委員會的蔑視”。
不過,另一家中企,拼多多海外版Temu的回應卻令人目瞪口呆。
Temu的高階法律顧問卻回應“強迫勞動是其高層管理人員關注的一個問題,Temu不允許某地區的賣家在全球線上市場上銷售商品。”
這種回應著實讓人費解,因為英國其實並沒有立相關某地區棉花法案,曾有英國議員建議英版涉疆法案及對涉疆產品斷鏈,但並未真正成形。
英國議員揪著棉花不放,就是為了讓中企跳進議題陷阱,實際上作為一個企業,完全可以不用回應這種敏感問題的。
但Temu的高管在英國並沒有相關法案的情況下禁止某地區賣家,這種行為比優衣庫還要過分,至少優衣庫是在美國立有相關法案時被拷問表示的不使用中國某地區棉花。
英國議員挖的陷阱,兩家中資跨境電商企業,一家避坑不做回答,一家“如願”入坑,英國議員得到想要的,但是對於“避坑”的希音,英國議員顯然不會善罷甘休。
中國海外跨境企業被如此不公正對待的不止這兩家。
從中國走出去的跨境電商巨頭,在海外市場無不是如龍入大海,論服務效率和商品價格,不論多大的市場中企都能在競爭中大殺四方,贏得大批當地消費者。
而隨之而來的就是被一些國家無端打壓,其中被美打壓數年並屢次登上海內外熱搜的是抖音海外版TikTok。
2020年TikTok的下載量在美國爆發式增長,全球下載突破20億次大關,直接撼動美國傳統媒體的地位。隨後,美國議員提出禁止在政府裝置上使用TikTok,接著就是特朗普要求位元組必須把TikTok賣給微軟或其他美國公司,後面在聯邦法院受阻。
2024年3月美國議員再提法案,要求位元組165天內將TikTok出售,法案被強行透過,TikTok的CEO在美國國會接受長達數小時的拷問,跟SHEIN(希音)這次被英國議員質詢一樣,絕大部分問題蠻橫尖銳、極具誘導性,甚至缺乏基本常識。
打壓TikTok,美國用的國家安全藉口,打壓SHEIN(希音),英國則用的是“強迫勞動”陷阱。
而事實上,不論是拿安全問題說事還是拿中國某地區棉花說事,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TikTok被打壓是因為撼動了美國本土媒體輿論巨頭,同時虹吸眾多廣告投放。
而電商SHEIN,有資料顯示,2024年三季度,SHEIN成為了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服裝與時尚品牌,在法國領先H&M和Primark,成為第二大服裝品牌,在日本,SHEIN的線上使用者數碾壓了優衣庫。
英國議員在大庭廣眾之下打著“強迫勞動”的幌子,逼著Shein表態服軟,除了地緣因素之外,核心因素無外乎是中企電商巨頭撼動了英國本土服裝產業的地位。
揪著中國某地區棉花不放,嚴格對Shein監管和審查,本質是打壓中國出海企業和物美價廉商品的出口。
但現實是,中國製造業有完整的產業鏈,在產品質量、服務和價格上,是眾多外國品牌無法比擬的。
英國所謂“讓工作有報酬,就業權利法案”聽證會,以咄咄逼人方式反覆給中資跨國公司設下“強迫勞動”的坑,他們甚至不知道中國某地區在哪裡,甚至沒見過地裡種植的棉花。
他們心知肚明自己想要什麼,你也知道他們想要幹什麼,他們也知道你知道他們要幹什麼,“強迫勞動”只是幌子罷了。
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環境以及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企出海的道路非常不平靜,充滿荊棘與挑戰。
出海的中企不但需要強大決心,還需要擁有處理尖銳矛盾和避免入坑的智慧。
面對西方的無端打壓甚至制裁,TikTok、大疆等選擇直面不公對待,SHEIN避過英國議員“圍剿”,都為出海企業樹立榜樣。
中國企業出海的道路還很長,西方的打壓不會停,但阻擋不了中國的前進步伐。

位卑未敢忘憂國!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