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安省華人男子遭TD銀行並強制封口,“惡意收費”投訴無門!網友:五大行都一樣!

大多華人遭遇銀行“一言堂”
維權的《保密協議》
怎麼就成了保護“犯罪”的溫床
今年 3 月,生活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崔廣虎(Guanghu Cui)仔細查閱了自己在TD銀行的歷史對賬單,為繁忙的報稅季做準備——一筆$1.5的EMT手續費引起了他的注意。
崔先生震驚的原因是,三年前在為自己安大略省奧克維爾(Oakville)的小型移民諮詢公司開設商業賬戶時,他的財務顧問承諾,他選擇的計劃包括了每月5次的免手續費EMT交易活動,而他清楚的記得自己從未超過這個限額
崔先生進行了投訴,TD銀行很快做出了回應,表示將退還“錯誤扣除”的手續費,並支付$100以補償為此帶來的“沮喪和不便”。
緊接著,更讓崔先生震驚的事情發生了——賠償檔案中包含了一項要求他“必須保密”的條款——這意味著雖然他可以獲得賠償,但不允許告訴任何人TD銀行已經提供了賠償
更多留學移民諮詢 請新增龍龍留學 移民小助手
TD出爾反爾
“說實話,我真的很震驚,因為我沒有做錯任何事,”崔先生對於TD的要求表示不解:“你為什麼要讓我閉嘴?”
為此,崔先生不得不再給TD傳送了一封電子郵件,明確表示如果銀行不撤銷禁言令,他將不會接受這個提議
然而,崔先生被告知,他所收到的檔案即為“最終報價”,沒有談判的餘地。換句話說,在遭遇了無理由的惡意扣費之後,崔先生要麼選擇接受霸王“封口賠償”協議,要麼自認倒黴。
“這太不公平了!這是不道德的!”崔先生說。
然而,TD銀行的強硬態度在Go Public介入後發生了180度大轉變。TD銀行火速在電話中道歉,並進行了錄音。
多倫多人權和就業律師詹妮弗·科爾(Jennifer Khor)直言,在崔先生事件中,TD使用保密協議似乎是“矯枉過正”。扣費現象並非個例,銀行本應試圖滿足客戶的需求,但“令人失望的是,TD覺得有必要隱瞞這一點。”
禁言令:並非個例
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像崔先生這樣被銀行

無故要求籤署禁言令/保密令的使用者並非少數

,要被詬病的銀行,也不只TD一家。

來自溫尼伯的羅恩·米羅(Ron Mireau)也層進被要求籤署類似保密協議,只不過他的情況更加糟糕——去年5月,有人從他的BMO賬戶中透過電子轉賬的形式盜用了$2750
作為受害者的羅恩收到了來自BMO銀行的最終決議,聲稱這完全是他本人的錯誤,但卻拒絕透露任何有關決議的原因和解釋
70歲的羅恩據理力爭,建城他對電子轉賬的收款人毫不知情,開戶後也只進行過幾次電子轉賬操作,甚至威脅穿著泳衣在BMO分行門外糾察,BMO才勉強同意進行一半的賠款
前提是他簽署了保密協議。
在這一事件中,羅恩甚至沒有看到BMO為維護遭遇欺詐交易的使用者權益而做出的任何努力:“他們只是想讓我閉嘴,BMO應該感到羞恥。”
但最終,羅恩還是同意了不公平的保密協議,理由是拿回一些錢總比沒有好。
在聽說了崔先生的案例,以及另外兩個同樣遭遇欺詐交易的受害者的故事後,憤怒且沮喪的羅恩終於決定將那個“狗屁”保密協議拋在腦後。
諷刺的是,在Go Public就此案與BMO聯絡後,曾經為此奔波了幾個月的羅恩很快便收到了BMO發言人的電話,告訴他銀行已經開始重新考慮他的案件,並決定支付另一半賠款
BMO對於新的決定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但其發言人在發給Go Public的一份電子郵件宣告中強調,“保密條款符合行業慣例”
Can't Buy My Silence
在加拿大,所有型別的保密協議都受到法律審查
2021年,愛德華王子島省成為第一個透過法案限制在歧視和騷擾案件中使用保密協議的司法管轄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薩斯喀徹溫省、曼尼托巴省、安大略省和新斯科舍省也推出了類似的法案。
這些合同通常由雙方簽署,最初是為了保護商業秘密或智慧財產權而制定的,但現在已經演變成一種常見的“加害”受害者的工具,用於讓那些被冤枉的人保持沉默:在經濟、職業、性侵犯、身體、精神….
去年,加拿大律師協會迅速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諾不鼓勵利用這些協議來壓制工作場所、學校和其他組織中虐待、騷擾和歧視的受害者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TD和BMO對待客戶的“霸王條款”都違反了律師協會的決議。“它壓制了言論自由。”科爾說。因為與這些保密協議相伴的,往往是沒有任何解釋的各種決議——賠不賠?賠多少?客戶是沒有權利知道的,銀行是可以拍腦袋決定的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不能買我的沉默”(Can't Buy My Silence),一個致力於推動與濫用保密協議有關的法律改革的組織應運而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