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茲被撤換,美國鷹派受到打擊

今天《經濟學人》發文分析:特朗普將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調職,標誌著鷹派影響力減弱,親信與強硬保守派勢力上升,以及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可能轉向。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鷹派顧問被調職,特朗普國家安全團隊再陷動盪
4月30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在內閣會議上如慣例般公開“表忠”:稱讚特朗普剷除恐怖分子、營救人質、任命精英官員,並恢復美國的國際地位。但僅僅一天後,特朗普就將他撤下,轉而提名他擔任駐聯合國大使。雖然這是一個“體面”的安置,但對沃爾茲來說顯然是一次降級。
特朗普表示,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將“暫時兼任”國家安全顧問。這標誌著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首次重大國家安全人事調整,而這波動盪可能還只是開始。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接替他的人恐怕也難以在這個位置上保持穩定。
沃爾茲被調職的具體原因仍不明朗,但外界普遍猜測與一樁洩密事故有關:他曾誤將一位記者拉入討論葉門軍事行動的加密群組,引發軒然大波。而過去幾周,白宮還接連解僱了多位與沃爾茲關係密切的下屬,理由是“對特朗普不忠”。曾因陰謀論而出名的保守派活動人士勞拉·盧默甚至親自面見特朗普,建議“徹底清洗”。
此時此刻,這場人事地震尤為敏感。特朗普一邊在公開場合對俄羅斯表達不滿,一邊卻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合作協議;對葉門胡塞武裝持續發動空襲的同時,白宮又悄然恢復與伊朗的核談判。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尤其在亞洲,依然模糊未定。
沃爾茲本身是典型鷹派:退役特種兵、曾任副總統切尼助手,在共和黨內代表傳統的“干預主義”外交路線。但他在任期間也做出妥協,配合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風格。他一方面公開批評烏克蘭,另一方面私下對以色列打擊伊朗表示擔憂。他支援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主張持續打擊胡塞武裝。但這些努力也沒有避免被邊緣化。
與此同時,他的副手黃之瀚也將離職。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朝鮮事務負責人,在亞太安全事務中頗具影響力。他的離開,可能引發日韓等盟友對華盛頓戰略動搖的擔憂。而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負責人卡納帕西也被列為“清洗名單”,若被撤換,那將進一步削弱共和黨內部的國際主義鷹派力量。
國家安全顧問一職雖不需參議院確認,但國務卿魯比奧已歷經任命程式,理論上可“兼任”國家安全事務負責人。這種便利,或許正是沃爾茲被先行撤換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防長皮特·赫格塞斯雖然爭議不斷,但因職位需要國會確認,特朗普可能不願再次激起政治風波。
如今,真正在外交事務中掌握實際權力的,可能不是魯比奧,而是特朗普的老朋友——地產富豪、特使身份的史蒂夫·威特科夫。他頻繁以總統代表身份出訪各國,卻毫無外交經驗,言論上偏親俄立場,並在黨內引發爭議。
未來誰主導國家安全政策仍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勞拉·盧默這類極右翼勢力仍在幕後施加影響。最近她還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警告:“背景調查很重要,永遠別忘了。”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