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客運量增加,機票為什麼反而降價了?|反直覺Lab

今年國慶期間的國內機票價格,比往年更便宜了。
出行平臺航班管家釋出的資料顯示,十一黃金週期間,國內航班的旅客運輸量雖然比去年增加了 8%,但國內經濟艙機票的平均票價卻同比下降約兩成。從節前的資訊看,上海出發到青島、長沙、廣州等地的航班,單程價格甚至降到了 300 多元。
事實上,不僅是國慶,今年的中秋、暑假,以及上半年的端午和五一等法定假期,國內民航與去年甚至 2019 年相比,都出現了「量升價跌」的情況——國內民航客運量比 2019 年和去年均增長了 12% 以上,但經濟艙的平均票價卻比 2019 年下滑了 1%,比去年下滑了 5%;在最賺錢的暑期旺季,國內機票價格也低於去年和 2019 年。
那麼,為什麼今年假期出遊人次超過疫情前,機票價格反而下跌了呢?
燃油支出在航司固定成本中的佔比,往往能達到三成左右。疫情以來,受地緣政治以及產油國減產等因素影響,燃油價格相比 2019 年上漲了約 30%。由於油價不斷升高,今年上半年,東航、南航和國航等三大航的燃油成本,與 2019 年相比,漲幅都超過 35%,其中,國航作為機隊規模最大的航司之一,燃油成本上漲最多。
這也導致燃油成本在航司總成本中的比重比之前更大,比如東航,燃油成本的佔比已經接近四成。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內油價仍然將維持高位波動。
其次,長達三年的疫情,也導致各大主要航司深陷虧損、資產負債率不斷升高。根據國內七大民營和央企上市航司釋出的財報,今年上半年,七大航司中有 4 家虧損,合計淨虧損金額超過 55 億元。
有分析顯示,由於急需現金流「回血」,航司不得不比以前更加關注客座率、飛機利用率等重要效率指標,而為了提高這些資料表現,或者說賣出更多機票,航司也就會更頻繁的根據市場需求、競爭狀況等因素,調整機票價格,以適當的低價刺激部分價格敏感型旅客購買,從而實現以價換量。報道顯示,票價下降的情況下,航司客座率的確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國內 7 家上市航司的平均客座率超過了 82%,同比增長了 6.4%。
▲ 航司比以前更加關注客座率、飛機利用率等重要效率指標|圖源:Riley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分析指出,國內民航市場短期內運力供大於求,也是機票價格下跌的另一大原因。
航班管家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 6 月底,國內航司總體機隊規模比 2019 年增加了 500 多架。其中,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 95 架,而去年全年國內引進的客機一共才 130 多架。這是因為,之前由於疫情被中斷或推遲交付的波音和空客飛機,在今年上半年短期內完成集中交付。
比如,南航今年上半年接收的新飛機數量,比 2019 年同期多了 50 多架,其中還有 7 架是能夠承載更多運力的寬體客機。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東航、國航和南航這三大航還總共向中國商飛下單了 300 多架 C919 飛機。這三家航司的年報提到,按照國內外飛機制造商的交付進度,未來 3 年他們預計還將淨增一共 265 架客機。
各大航司飛機總數在增加,但國際航線的恢復卻不及預期。民航局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航線的條數和客運規模,整體只恢復到 2019 年的七八成,其中,往返歐美地區的航線,恢復程度更加滯後,尤其是國內飛北美洲的航線數量目前只有 29 條,還不到 2019 年的一半。於是,不少原先飛歐美洲際航線的寬體機被閒置,而這對航空公司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飛機如果長時間停放在機場,航司不僅每天要交給機場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的停機費,還要向專業的飛機維修公司支付一筆封存、維修和定期檢查的費用。比如,2020 年疫情期間,三大航的各項成本都因航班量下降而減少,只有飛機停放所產生的維護及保養成本不降反升。
為了儘可能提高飛機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 航空公司開始讓這部分寬體機執飛國內航班。航班管家資料顯示,截至今年 8 月底,國內航班中,寬體機的出現率比 2019 年提升了 10% 。今年暑假,就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寧波飛北京的時候竟然坐到了空客 A330 寬體客機。確實,今年 6 月,南航正式在寧波至北京大興機場的航線上採用寬體機。座位數更多的寬體機加入,也使國內運力供應更多,票價也就隨之下滑。
▲ 空客 A330 客機。|圖源:airdatanews
對企業而言,供需關係的變化會帶來機遇,也會造成風險。旺季降價,就是航司應對風險的一種手段。
你今年國慶去哪兒玩了?感受到機票價格的變化了嗎?來評論區聊聊吧。
以上內容整理自
聲動活潑旗下播客「聲動早咖啡」
想更多瞭解機票價格波動現象

歡迎點選收聽

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本期節目

原創 /「聲動早咖啡」
編審 / 東君
編輯 / Riley
排版 / Riley
運營 / Geor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