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2446字,圖片7張,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
日本《讀賣新聞》7月6日披露:日本政府已與菲律賓達成協議,將把海上自衛隊退役的6艘“阿武隈”級護衛艦,打著“共同開發”的旗號,塞給菲律賓海軍。這是日本幾十年來首次出口整艘海軍艦艇。
諷刺的是,這批艦齡比不少菲律賓海軍士兵年齡還大的“古董”,竟被日本包裝成對抗中國的“戰略利器”。這對“難兄難弟”終於找到了互相利用的新方式,用一堆破銅爛鐵來壯膽。

“阿武隈”級護衛艦是什麼水準?
嚴格意義上講,它們已經是漂在海上的“軍艦活化石”。滿載排水量不過2900噸,設計源自上世紀80年代冷戰尾聲,1989年起陸續下水,至今已在太平洋裡打了三十多年水漂。雖名為護衛艦,但其作戰能力早已被時代甩在身後。裝備上雖湊合有些反艦導彈、魚雷發射管和火炮,但整體設計“復古感”十足,甚至連起碼的直升機甲板都沒有,不堪大用。
對日本來說,這批艦艇早就是雞肋。隨著人員嚴重短缺和艦隊現代化提速,其海上自衛隊早已計劃淘汰“阿武隈”級,轉向自動化程度更高、編制更緊湊的新一代戰艦。在日本,這類艦艇只能等待退役,或者駛向廢鐵廠。

而就在這些軍艦準備退場的時刻,菲律賓卻適時登場,為它們安排了“第二春”。對於一支仍在為建軍方向舉棋不定、裝備體系七零八落的海軍來說,這批日本退役艦,竟被菲律賓視作值得慎重評估的“未來戰力”。
菲律賓海軍甚至計劃在今年夏末組織專家組,親赴現場對這些老軍艦進行“聯合目視檢查”,以決定是否推進採購程式。這一幕,說穿了,不是現代化程序,而更像是在他國技術廢墟上,撿拾自己所謂的“戰略希望”。
畢竟,菲律賓海軍的現狀,說“慘不忍睹”並不為過。據《2025年軍事平衡》報告顯示,解放軍海軍目前列裝的主力水面艦艇中,僅驅逐艦就超過百艘;而菲律賓呢,能稱得上“現代化”的護衛艦,僅僅兩艘,其餘主力艦艇多為二戰和冷戰遺留的“老弱病殘”,艦齡動輒四五十年,連基本的導彈系統都裝不上去。

除了日本的“阿武隈”級軍艦,菲律賓“現代化”大采購的清單簡直像極了跳蚤市場。
韓國買來的是服役近三十年的“浦項”級護衛艦,電子裝置老舊、動力頻出故障,曾被緬甸、斯里蘭卡用作近岸巡邏艇;以色列送來的是些近海用的飛彈快艇,在本國用於防滲透,如今卻被菲律賓當成“藍水海軍”先鋒。
美英則更直接,把退役幾十年、落滿灰塵的老軍艦統統貼上“盟友支援”的標籤一併甩賣。這些老船不僅沒隱身、沒電戰、噪音大、反應慢,還在雷達上閃得跟漁船一樣。
菲律賓擁有的就是一支徹頭徹尾的“拼裝艦隊”——來源多國,平臺差異巨大,維修、補給、培訓全不統一;通訊系統也彼此不相容,協同更無從談起,菲海軍根本難以整合形成戰鬥力。
這次接手日本老艦,菲律賓打的算盤是“借艦壯膽”——妄圖在仁愛礁等南海爭議海域繼續撒野。菲軍方直言不諱:這些艦艇將部署在巴拉望島、蘇比克灣等前沿基地,“保護”其侵佔的島礁,並與美軍配合行動。可惜現實殘酷:這些老艦在中國海軍遠端反艦導彈和現代化潛艇面前,不過是漂在海上的鐵棺材。

日本的算盤自然也打得精:透過轉讓退役護衛艦,不僅能向印度—太平洋盟友展示所謂“武器出口新政”成果,還能讓本國船廠在改裝升級、維護保養中獲得經驗,為日後更有吸引力的新艦出口積累口碑與案例,順便扶持一批國防工業企業。
更重要的是,此舉將進一步深化日菲“互惠准入協定”與“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的軍轉民防務合作框架,使日菲軍事同盟關係更加牢固,形成美國牽頭下的所謂“印太安全圈”堅固外圍。

不過,日本賣軍艦,實則踩著自己“和平憲法”的紅線跳舞。按日本《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攻擊型護衛艦本屬禁止出口之列。但安倍時期修訂的規則留了“後門”——只要貼上“國際聯合開發”標籤,武器就能往外賣。
日本正是憑藉這一漏洞,開始繞過紅線的“花式作弊”操作。打著“改裝”的幌子,聲稱只是為老艦做些“規格變更”,加裝菲律賓所需的通訊裝置,將二手舊艦包裝成“日菲合作專案”加以推銷。
一旦這筆交易完成,日本不僅能繼續甩賣更多退役艦艇,甚至未來還可能利用“借殼”方式,拿新型戰艦走出口渠道,輕鬆突破武器出口禁令。
從更深層次看,日本此舉明顯劍指南海。此前它已向菲律賓提供雷達監控裝置,這次又送上軍艦,顯然是想把菲律賓打造成針對中國的“反華前哨”。

而日本的野心遠不止菲律賓。它正盯上澳大利亞那百億澳元的護衛艦訂單,派出最新“最上”級護衛艦赴澳“現場營銷”,與德國MEKO艦展開激烈競標。三菱重工甚至放出話:只要澳大利亞下單,日本可以優先供貨,連自衛隊都甘願排隊等著!昔日束縛日本的“和平憲法”,早已被暗地撕得粉碎,如今的日本,活脫脫成了一個四處兜售血腥武器的“軍工跳蚤市場”。
日本敢賣,菲律賓敢買,背後全因有美國黑手操控。
2025年4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宣佈啟動《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談判,準備用來共享燃料、彈藥等戰爭資源。緊接著5月,日本眾院又火速透過《互惠准入協定》,讓自衛隊得以直接進駐菲律賓展開聯合演習。這一連串動作,並非日菲臨時起意,而是美國早已布好的棋局。
美國主導、日本執行、菲律賓配合,一條清晰的軍事鏈條已然成形。美國讓日本解禁軍售限制,扶持菲律賓武裝南海;日本則以“二手軍艦”拉攏菲律賓,換取地區影響力;菲律賓甘當前線“誘餌”,在南海不斷挑釁中國,替美日火中取栗。
這不是合作,這是美國導演的代理人戰爭預演。

不過,這種拼湊式的“安全合作”,反而暴露了日菲雙方的這次“能力互補”更像是一場“狼狽為奸”的鬧劇:他們借“威懾中國”做旗號,其實是各自為自己的戰略窘境找掩護和出口。日本自吹“出口新時代”,菲律賓假裝“有靠山撐腰”,兩國握著一把戰術泡影,擺拍得再整齊,也難掩底色荒涼。
而這場“裝傻充愣”的海上秀,遲早會在現實的波濤中自我揭穿——屆時,無論是日本還是菲律賓,都只能尷尬地看著那幾艘“退役艦”在海浪中顫抖,兌現不了任何承諾。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