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分化。
作者 | 真叫盧俊團隊
報道 | 真叫盧俊
(ID:zhenjiaolujun0426)
春節尾聲,我重新走了一遍老家
才發現有一些觀念上的變化,和前幾年有很大不一樣
之前關於縣城消費的討論一直很熱鬧,大家逢年過節熱衷的話題都是賺錢和花錢
比如去年賺了多少錢,買了什麼好車好包,給小孩報了騎馬還是網球課程,又天南地北去哪兒玩了……

圖源小紅書使用者
不誇張的說,我這個滬漂每回一次家,就要經歷一次消費觀的重塑
今年卻有點意外,更多親戚關心的是怎麼開源節流
大到換房換車,小到日常的吃穿用度、孩子補課旅遊,都更注重實用主義
這些變化肉眼可見,真實而具體,或許正代表著當下的某種趨勢
也是一個縣城在自我轉型和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開始考慮房子和車子的價效比了
房子自然是過年回家繞不開的聊天主角
聽到我現在供職於地產自媒體,有個親戚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和房子的故事
他現在手頭一共有5套房,分別是農村的一套自建房、縣城的兩套房、市區的一套學區房,還有在南京江北的一套投資房

從農村、縣城到市區還有省會,主打一個不管大的小的,哪兒哪兒都有房
這也是身邊親戚的典型寫照,三口之家加上雙方父母,一大家名下得有好幾套房
最近兩年聽說房價跌了不少,他終於準備今年掛牌兩三套房,把手頭的資產給整合了
另一個親戚也是之前看中了一套老牌學區房
最後全家盤算了很久,還是決定只買了使用權,全家轉而在這個小區租房子陪讀
畢竟三年的租金也就不到20萬,這一波操作省了少說也有上百萬

聽下來也讓我感嘆
講白了在我們小縣城,大家從來不會為居住而煩惱,隨便一套房子怎麼住都綽綽有餘
本質上只需要兩套房,一套是學區房,陪小孩上學用
另一套是等孩子畢業了,兩口用來改善的養老房,最好帶電梯和暖氣,周圍有菜場和醫院
其他沒有強烈自住屬性的都很難賣出價格
說完了大頭房子,緊跟著就是第二大消費支出的車子了
前兩年回家光是發現縣城的電車變多了,商場裡擠滿了各大新能源的門店展臺
今年直接身邊多個親戚,拋棄了開了多年的BBA油車,紛紛換成了自主品牌的電車
問就是“大奔哪兒有特斯拉香”,“車就是一代步工具,能開就行”
甚至還有個年紀小一點的舅舅趕時髦,率先開上了縣裡為數不多的小米su7
家家戶戶都裝上了充電樁,一個月充電都不到500塊,車貸壓力也少了很多
這些掛著綠色車牌、造型時尚的電車,成了縣城街頭一道嶄新的風景線
吃穿用度消費走向了分化
之前大家總說,三四線縣城吃的用的和一二線沒什麼區別,街上星巴克、始祖鳥、名牌包包一應俱全
但實際上,縣城只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成本低,其他消費的溢價可一點不低
也推動越來越多的消費行為走向了分化
首先是跟風消費在減少
就拿現在流行的山姆超市來說,哪怕最近的一家店離我們縣有個300公里的距離
但熱門的瑞士捲、麻薯麵包還有青桔汁,親朋好友差不多都吃過
表哥還特地辦了最高級別的會員卡,時不時自駕跑到其他城市採購,一次輕輕鬆鬆就能花掉好幾千
不只是山姆,他們還加價買過開市客以及胖東來同款

圖源:淘寶
主打一個跟風消費,網上火什麼就要買來嚐個鮮
去年他終於咬咬牙把山姆卡停了,連找代購跨城買的次數都少了
一方面為了健康考慮,少吃甜品零食,實在想吃的就網上簡單買買,另一方面代購買的商品質量也不能保證
其次,穿衣方面更願意買打折的品牌服裝
老家商場裡好多叫不出來英文名的女裝店,動輒一件衣服兩三千,全身幾件分分鐘過萬,還很少打折
一度沉迷“買買買”的朋友,把目光轉向了更為實惠的特賣會和奧特萊斯
她向我介紹,很多特賣的冬衣不會超過300塊,春夏的差不多隻要幾十塊
還有買唯品會,蹲618和雙11的優惠,連優衣庫的打折都不放過
既是受人認可的牌子貨,又能每分錢花在刀刃上
還有買東西之前,大家逐漸養成習慣,先去二手網站淘一淘比個價了
過年期間,看電影可以說是縣城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
結果沒想到的是“價格刺客”比比皆是,電影票價一度趕超上海、南京
一張2D的按90塊來算,一對情侶看個電影就得花上小兩百

圖源:小紅書、淘票票
還沒什麼位置可以挑,手慢了連《哪吒2》的票都搶不到
為了省錢,親戚們要麼精益求精,只看一場小孩最想看的,要麼就去鹹魚找個價格最便宜的

圖源:鹹魚
最後是旅遊從國外轉國內了,前幾年每逢寒暑假必帶娃出國遊
專門跑到南京和上海坐飛機,去日本、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都有
去年不少都把目的地變成了國內,雲南、福建和港澳玩玩也挺好
縣城熱衷的消費還有這幾樣
各種消費行為的分化,老家人們正在變得更加“該省省、該花花”
最願意花的就是情緒消費
大家過年回家應該都有感受,越是小地方,春節放鞭炮煙花的氛圍越是濃厚
經常是還沒到大年三十,晚上路邊河邊的加特林就沒停過
除夕晚還有大年初五,更是貢獻出一場場精彩的煙花秀,朋友圈也被各種影片圖片刷屏

要知道,這些煙花的價格可不便宜,經常是10分鐘就能燒掉幾千塊
據一個朋友透露,最近幾年賣煙花爆竹的生意異常火爆,往往是效果越精彩、價格越貴的,賣得越好
越來越多的人們,願意為當下的快樂和宣洩去買單
第二樣就是對奢侈品祛魅,改囤金子了
之前很多小鎮貴婦愛買招牌的首飾和包包,現在也開始斷舍離,把不怎麼用的奢侈品都送去了市區的二奢店
“能換一點錢是一點,總比在家積灰好”
而這些省下來的錢,又被她們轉頭拿來買了金子,囤了相當克數的金豆和金條
尤其是過年這幾天,多個黃金品牌報價直接飆升到了846元/克,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還開玩笑說後悔沒有再多買點

圖源微博
就這樣也沒能抵抗住過年買金的高漲熱情
兜了一圈,看到縣裡各個金店都是人滿為患,小克重飾品和蛇年紀念款賣得最好
因為奢侈品入手即貶值,黃金既能自己戴又能送人,還有資產升值的強大功能在
就像網上段子說的,“基金股票一片綠,不如買點黃金保保命”
第三樣是日常的吃吃喝喝,再沒錢也不能虧待了自己的這張嘴巴
“9塊9”帶起來的低價風暴,早就從咖啡蔓延到了整個餐飲界
7塊錢的蜜雪冰城還遠遠不是縣城的價格底線,這裡到處都是更便宜的奶茶和咖啡
米線和麵條甚至只要幾塊錢,有肉有菜還可以無限續
各大商場、商業街和路邊攤,鋪天蓋地的促銷活動一波接著一波
大家也都學會了薅羊毛,從大眾點評和抖音上買新店開業的“9.9抵100元”代金券
要是吃倒閉了就再去下一家嚐鮮打卡,反正縣城永遠不缺新開的餐飲店,用很低的價格就能讓自己吃飽喝好
最後就是給小孩的教育投資
不論是藝術體育培訓,還是學科提升,再到益智類思維拓展,整個城市的培訓班遍地開花
要不是過年期間不開課,不然培訓班的火爆程度絕對和春節檔有得一拼,那叫一個“座無虛席、水洩不通”
當然,現在家長報班也要掂量一下價效比,基本都經歷過一兩次“跑路事件”
學會了認準連鎖大品牌,還有熟人推薦
而且這些10後、20後孩子一生下來就物質豐富,更希望家長能為他們的快樂買單
縣城遊樂園和玩具店的生意,在過年期間也是節節攀升
結語
之前看到報道說,全中國有六百多個城市,一二線只佔了不到5%,更大範圍是由一個個縣城構成
這些縣城的發展和消費情況,長期以來都被低估
但當我們真的走近去看,就會發現縣城的內部也在不斷迭代和分化,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物種的發生
人們並不是不消費,而是不再願意為人情世故、面子買單,也不認可各種消費套路和溢價
更多人開始理解父母那一輩務實的消費觀,買一些真的用得上的東西,讓商品迴歸到本身的價值
這些切身體會到的變化,可能才是下沉縣城更為真實的場景
儘管大環境有所波動,這裡的各行各業仍然具有韌性,需求仍然非常充沛
同時孕育出了很多生機,比如本土品牌的孵化,還有年輕一輩抓住人工智慧和跨境出海等風口的自主創業
背後始終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真叫盧俊授權野性消費吧轉載,轉載請聯絡原出處。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野性消費吧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