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姐姐做成了小卡片”,北京女子無法忍受姐姐惡行流淚哭訴,引全網圍觀

作者:拂蘇
來源:勵職派
ID:tmp_356139977

被親姐姐“背刺”是什麼感覺?
北京的王女士(化名)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01
近日,王女士在網上釋出了一段影片——
哭訴自己被親姐姐製成了小卡片,在小區和街道上大量散發。
從王女士曬出的圖片中可以看到,粉底黑字的卡片上,寫滿了汙言穢語,內容不堪入目。
且王女士的照片、個人資訊一清二楚。
不瞭解內情的人,恐怕真以為她從事相關工作。
這不,自從小卡片被到處散播,每到半夜,就有陌生人打電話騷擾王女士,嚴重影響到她的正常生活。
這對親姐妹之間究竟是有何仇怨,以致於姐姐要如此羞辱自己的妹妹
據王女士所言,她和姐姐存在房產糾紛。
為了爭奪一套房子,姐姐才想方設法敗壞她的名聲。

僅憑王女士一面之詞,我們很難還原事件原委。

但無論如何,姐姐將妹妹製成“小卡片”這件事,著實有些過分了。
而且這一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目前,王女士已經報警處理。

她將那些散落的卡片撿走了一部分,剩下的警察也幫忙清理掉了。
後續的處理結果,還需等待警方的進一步調查。
回看整個事件,不免讓人唏噓感嘆。
在利益面前,骨肉親情不堪一擊。
就算是親生姐妹,也有撕破臉的一天。
“人心不足蛇吞象”,從來不在於利益的多少。
就算沒有數額巨大的房產爭奪,最簡單的利益糾葛,照樣能引起軒然大波。
02
網上有一個熱門話題——
借錢給兄弟姐妹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評論區無數人講述自己的辛酸史:
“我姐急用錢,我從朋友處借錢給她週轉,但她一直沒還。
直到四年後她離婚,說債務判給了她前夫,讓我向他前夫要錢。”
“我老公弟弟買房,5萬塊錢借了5年。
讓他還錢就翻臉不認賬,有轉賬記錄也不承認。”
“我姑姑向我爸借了兩萬塊錢,我爸肝癌晚期她也沒還。”
……
可能有人會說,誰家沒幾個糟心親戚?
這些都是極個別的壞親戚,不能代表所有。
生活中多的是互幫互助的親戚。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不是機率的多少,而是事件的惡劣程度。
毫無疑問,那些欠錢不還的人,就是在積攢怨氣、消磨親情。
他們表現得越無恥、越耍賴,借錢給他們的親人就越寒心、越憤怒。
矛盾就是這時候攢下的。
忍無可忍之下,再親的兄弟姐妹也會斷了往來。

德謨克利特在《著作殘篇》中曾寫道:
“親人之間的嫌怨比與外人之間的嫌怨要難堪得多。”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特別是兄弟姐妹之間,因為從小一塊長大,對彼此知根知底,就更容易知道對方的“軟肋”在哪裡。
一旦變成仇人,會比陌生人更可怕、更恐怖,也更兇險。
03
杭州“賓利司機追殺寶馬司機”的事情大家還記得嗎?
馬路上,一輛賓利車別停後方寶馬車。
隨後,賓利車主將寶馬車主拖出駕駛座。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驚呆了無數路人:
賓利車主死死掐住寶馬車主的脖子,一把將人摔倒在地。
接著,他對著倒地不起的寶馬車主狂扇巴掌。
扇完還嫌不解恨,對著對方的頭部狠踹。
他的右手,似乎還握著兇器。
很顯然,他是衝著要對方命去的。
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要置人於死地?
正當眾人疑惑不解之際,警方通報下來了:
打人的和被打的,居然是表兄弟!
他們一起在杭州經營物流業務,因經營糾紛,犯罪嫌疑人侯某仁對錶弟痛下毒手。
寶馬車主是幸運的,眾目睽睽之下保住了性命。
可有些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2023年6月,大連莊河市蓉花山鎮發生了一起6人被殺的重大案件。
罪魁禍首就是男主人的親弟弟王某波。
據知情人士透露,兄弟倆因為一塊土地產生糾紛。
這塊土地其實也就一萬多塊錢的價值,但哥哥一直佔著不還。
迫於無奈之下弟弟上門討要,卻遭遇哥哥的拒絕和嫂子的“拱火”。
弟弟懷恨在心,再加上生活中的其他一些摩擦,恨意越積越深。
於是趁著哥哥一家老小全在家,弟弟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暴行。
這一樁樁、一件件,反覆提醒我們:
在金錢和利益面前,永遠也不要相信人性。
什麼姐弟情深,什麼血脈相連,什麼打斷骨頭連著筋……
在金錢面前都蕩然無存。
每個人對親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發生利益衝突時,處理方式也會不一樣。
一旦某一方利益失衡,馬上就會激發人性自私的一面,到那時親人秒變敵人。
所以關係再親密,也儘量少和兄弟姐妹在金錢和利益上打交道。

如果必須要產生利益糾葛,就需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首先是公平。
父母或長輩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以各種理由對某一方偏心。
在財產分配時,一定要早早想好退路,公平分配。
即使不能完全公平分配,也要做到有理有據。
避免一方因為嫉妒等負面心理做出傷害另外一方的事情。
其次是建立邊界。
大事明算賬,小事不計較,防止任何一方怨氣過重。
還有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君子愛財固然是人性,但我們不能一味愛財,要做到取之有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別高估親情,也別低估人性。
去探索、去理解、去接受生活的複雜性;
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決定。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作者:拂蘇,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tmp_356139977),據說關注勵職派的人都愛上了派叔有趣的靈魂。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