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怪大叔“男扮女裝”20多年,得知真相後網友淚目:他才是真男人

點選上方藍字,把叔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文
後臺回覆“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好夢

文 /大叔
來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在廣西桂林街頭,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怪人”。
明明是七尺男兒之軀、生得壯碩,卻留著一頭長髮,身穿水墨青花瓷旗袍,在街頭吹笛賣藝。
被人嘲笑“娘娘腔”、“變態”,他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這位“怪人”的名字叫做朱孟勳。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女裝賣藝這條路,他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到底是異裝癖還是惡意炒作?
原來,男子怪異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悲傷卻又不失溫情的故事。

1960年,朱孟勳出生於廣西桂林市平樂縣的一個農村家庭。


他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底下有一個妹妹。
父母都是農民,雖然生活清貧,但勝在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倒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但這樣的幸福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
在朱孟勳小妹剛學會走路那年,朱父意外早逝,為這個家庭蒙上了死亡的陰影。
朱母變得鬱鬱寡歡,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因為還有3個孩子要養。
親朋好友勸她改嫁,畢竟她還年輕,脾氣又好,總能再找到合適的男人。
朱母猶豫了。
再嫁也許能夠改善生活,但她只要一想到嫁到別人家,自己的孩子們可能會跟著受苦,心就像是被鈍刀磨過一般,疼得厲害。
最終,她放棄再嫁,決定獨自將孩子撫養成人。
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女人,獨自拉扯3個孩子,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長年的辛苦勞作,導致朱母身體小病不斷,腰板也挺不直了。
母親的辛苦付出,朱孟勳和哥哥看在眼裡。
初中那年,懂事的兄弟倆先後輟學,為母親分擔壓力。

哥哥去了縣城打工,朱孟勳則留在家裡照顧病弱的母親和年紀尚小的妹妹。


日子似乎又恢復了平靜,但你永遠不知道命運會在未來贈予你什麼。
是美好,還是傷痛?

大哥在外打工的時候,談了一個湖南女孩。


女孩長得漂亮,讓人看了便生歡喜,朱母非常贊成這門親事。
但現實是殘酷的,女方父母得知朱家條件後,極力反對,說什麼都不同意女兒嫁到朱家。
可大哥和女孩是真心相愛,兩人不願分開。
雙方家庭拉扯了半個月,最終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讓大哥做上門女婿。
朱母雖然不捨得兒子,但又怕他錯過這個好媳婦,忍痛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大哥離家遠赴湖南,也許是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幾乎與家中斷了聯絡。
此後,照顧母親和妹妹的重擔就落到了朱孟勳一個人頭上。
令人感到沉重的是,幸運之神似乎從未眷顧這個家庭。
1987年,18歲的妹妹突然確診白血病
為了給妹妹治病,朱孟勳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可一年後,妹妹還是病逝了。
丈夫早逝、辛苦養大的兒子當了上門女婿、活潑可愛的小女兒病逝…
種種苦難交織在一起,朱母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之中,精神開始出現異常。
她會在深夜推開女兒臥室的門,反覆喊道:
“麗麗,你去哪了,你去哪了…”
她也會在白天逢人便說:
“我們麗麗出遠門工作了,賺很多錢呢,經常打電話回家,人也越來越漂亮了。”
朱孟勳擔心母親的精神狀況,四處求醫問藥。
但醫生們都告訴他,母親患的是心病。
心病,還需心藥醫。

朱孟勳31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姑娘。
姑娘名叫陳香菇,比他大一歲。
這姑娘命也不好。
母親早些年因車禍去世,父親身體不太好,為了照顧父親,婚事也就這麼耽誤了下來。
年齡相仿,命運也相似的兩個人,很順利地走到了一起。
婚後不久,妻子懷孕。
眼看家裡成員多了起來,朱母的精神也好了許多,一切似乎又在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正當一家人準備迎接新生命時,意外又一次降臨。


生產那天,妻子難產大出血,母子都沒能保住。
朱孟勳痛失妻兒,悲痛欲絕,一度想要跟著去了。
可當他回頭,看到精神狀態變得更加糟糕的母親,怎麼也狠不下這個心。
“高堂之上還有白髮老母,我不能就這麼離開。”
朱母經歷了太多的離別,食慾不振,一天比一天消瘦。
朱孟勳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一次無意間,他看了一齣戲《戲綵娛親》。
戲中70歲的老萊子為博父母笑,時常穿著彩色衣服,拿著撥浪鼓在父母面前玩耍。
戲外的朱孟勳,感同身受,萌生了男扮女裝,博母一笑的想法。
他翻出妹妹生前的衣服,穿上走到母親跟前。
朱母看到身穿青花瓷旗袍的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她以為女兒真的回來了,直到睡覺時嘴角的笑容都沒有落下來。
看到如此開心的母親,朱孟勳默默下了一個決定。
白天出門幹活,晚上回來換上女裝。
他一定要演好這場戲,讓母親有個幸福的晚年。
周圍鄰居知道後,紛紛送來自家的舊衣服,有旗袍、連衣裙、大衣…
朱孟勳如獲至寶,把衣服一件一件洗完,小心翼翼掛了起來。

這種既是兒子,也是女兒的生活,一過就是8年。


2000年,朱母左腿踩空骨裂,癱瘓在床。


為了給母親看病,朱孟勳帶母親來到桂林市,母子倆租住在一個城中村裡。
租房要錢,看病也要錢,而他和母親兩人的低保,再加上老年人補助金90元,每月也不過490元。
遠在湖南的大哥,每月會寄250元過來,可對於昂貴的醫藥費而言,這些錢根本就不夠。
正當朱孟勳為生計發愁的時候,他在街邊看見有人在拉小提琴賣藝。
朱孟勳想到自己小學時接觸過吹笛,如果用這種辦法賺錢的話,還可以把母親帶在身邊。
憑著小學時候的那點基礎,他買了音響和樂譜,自學笛子。
母親聽的次數多了,跟著笛聲唱了起來。她最喜歡唱的是《孟姜女》。
學會吹笛後,朱孟勳開始帶著母親街頭賣藝。

賣藝的收入相當不穩定。


“特別好的時候一天能有幾百塊錢,最少的時候一天一塊錢也有過。”
除此之外,朱孟勳還要忍受一些路人的譏諷和嘲笑。
“看,那個不男不女的傢伙又來了。”
“一個大男人穿女裝,腦子有病吧?”
“高雅的笛子都被這變態弄得惡俗了!”
對於這些聲音,朱孟勳從不爭辯。
只要母親開心,他做什麼都值得。
這一身女裝,朱孟勳一穿就是20多年。
2017年,有路人將“女裝大佬”朱孟勳帶著年邁母親賣藝的影片發到了網上,瞬間引發無數網友關注。
網友說朱孟勳的事蹟就像是當代的二十四孝,是“老萊娛親”的翻版。
聽到他的故事後,人們對他男扮女裝的做法可以理解,甚至感動,可是誰願意和他一起承受無窮無盡的閒言碎語呢?
當被記者問到“為母親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值得嗎”的時候,朱孟勳沉默了很久,才開口說道:
“我不後悔。”
在他看來,母親生養了他,如今母親需要陪伴和照顧,他當然有這個責任和義務。
“等母親百年後,我會再穿回男裝,做回一個真正的男人。”
轉眼間,又幾年過去了。
如果朱母還健在的話,就有90多歲了。
之前記者採訪朱孟勳時,他說很多時候,母親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需要自己哄著才能睡覺。
可朱孟勳自己的將來呢?
他也已經60歲了…
央視對他的評價恰如其分:
“為了一個「孝」字,他搭上了自己的半輩子。他穿上了女裝,卻沒脫下身為兒女的責任。這是一個「純爺們」。”
人們常說,行孝說起來容易,做一時也容易,不容易的是多年以來初心不改、行而不輟。
朱孟勳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看似平凡,實則不凡,他身上閃爍著耀眼的人性光芒。

寫到這裡,內心深有感觸。


很多人總想等自己功成名就,再去孝敬父母。
可是我們努力的步伐,往往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世間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世間最溫暖的事莫過於,有父母在等你回家。
點亮“贊+在看”,趁如今、趁時光正好,回頭看看護你半生風雨的人吧。
他們,一直都在等你回家啊。

文章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後自由寫作人。三觀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寬廣;沒見過你,但比誰都懂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