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莉拉
“我去,金巧巧真的有姜皇后的感覺誒。”
“巧姐這演技可以的!”
這是《演員請就位3》第九期《封神》片段,姜皇后跪地“求死”時刷屏的彈幕。
在大眾的認知裡,金巧巧這個名字不算陌生,但也並不足夠熟悉。她擁有極具國民度,幾乎人人都看過的經典角色“孔雀公主”,卻又因為長時間迴歸家庭,鮮少出現在熒幕上而漸漸不被提起。

《演員請就位3》播出後,這種長達10年的“淡出”狀態被打破。在戲外,她是年齡最大,戲齡最長的選手,是願意站出來“代理隊長”的姐姐。在戲中,她是行走在鄉間,憂心女學生們的李老師,也是以死明志的一國之後姜皇后,兩個角色的反差讓觀眾看到了被遺忘的作為演員的金巧巧。
妻子、母親、演員,這三個切面同時存在於金巧巧的生活之中,時至今日她仍然平衡著生活與職業的輕重,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身份。在《演員請就位3》臨近收官的當下,娛樂資本論與金巧巧進行了一次對話。在對話中,她向我們分享《演員請就位3》中的新嘗試與感受,分享了人到中年感受到的職業困境與行業變遷,更分享了她在職業與生活上的變化與思考。

小娛也得以從對話中,感受到一個“孔雀公主”之外,直白、鮮活、自洽的她。

在《演員請就位3》中,打破侷限性,留下角色
娛樂資本論:回顧一下《演員請就位3》,你覺得自己在這個節目中的表現如何?
金巧巧:整體錄製過程都是很開心的,整體表現也比較滿意。對我來說,這個節目相當於讓我“回了一下爐”。它帶給我更多的感受是回到學校生活,回到年輕時候跑組,聽老師講課,聽老師提意見的那段青澀的大學光陰,讓我想起了被淡忘的大學生活,所以整個過程還是很愉悅的。
娛樂資本論:節目中演過的角色裡,你最喜歡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角色?
金巧巧:肯定是《我要上學》裡的李老師。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因為我自己形象上的定位是有侷限性的,在我前面的演戲生涯裡這種形象的侷限性會讓我接不到這樣的本子,但另一方面其實我自己是很願意去突破和自我改變的。很多時候無奈的就是,人家不會選擇你,只有在《演員請就位3》這樣的節目裡,我才有可能去拿到這樣的機會,去挑選平時沒嘗試過的角色。
其次在於,整個節目裡我的年齡應該是和“李老師”最接近的,我有年齡上的優勢,所以當演員和角色有一定的適配度,其實導演才會選擇我。

娛樂資本論:你怎麼看待自己在演戲這件事上的侷限性?
金巧巧:我大學畢業論文寫的就是有關“型別演員”的題,有很多優秀的演員是可以做到“演什麼像什麼”,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演員更偏向於“型別演員”。我之前也是後者,屬於演某類形象就很適合,但演另一類形象,可能就演不好,大家看著不得勁不舒服。當時在談自己作為型別演員戲路可能有侷限的時候,最早也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然後因為表述不清楚被許多人誤解。
娛樂資本論:參加《演員請就位3》對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金巧巧:其實是一起參加節目的隊員們、朋友們,我在他們這裡學到了什麼是對演戲的執著,以及那種上進、不放棄的態度。其實我本人是蠻缺乏上進心的一個演員,然後特別佛系,長了一張特心機的,一定要登上皇后寶座的臉,實質上只有一個啥也不管天天澆花的丫鬟的核心。
娛樂資本論:節目中你搭檔過的對手戲演員裡,誰最讓你印象深刻?
金巧巧:我比較喜歡卜冠今,因為她很樸實,這個年輕人是比較接地氣的,不飄,《我要上學》裡她演那個女瘋子,合作下來就覺得她戲很好,人也很好,整個過程也不爭不搶,相處很舒服,所以我蠻喜歡她。然後還有宋伊人,我也很喜歡。從明年開始我要轉幕後做監製,現在正在選擇劇本,拍戲的話也會找她們來演。

娛樂資本論:你在《演員請就位3》收穫了什麼?
金巧巧:收穫了兩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比如鄉村教師,再比如《封神》裡的姜皇后,因為之前沒演過,所以造型出來很多網友會說“這是金巧巧嗎?”,我就覺得挺開心的。這種角色可遇不可求,再到80歲也不見得有人來找我演這種角色,雖然戲不多,但算是我演藝生涯中的亮點。以前《西遊記》裡的孔雀公主,她就是一個比較表面化的角色,她沒有戲點的。從演員角度來講,我們是願意演有戲點的角色,哪怕戲少。所以其實我在節目中什麼名次、結果都不重要,只要這兩個角色留下來了,讓大家看到大家原來我會演戲就夠了。
娛樂資本論:正好提到姜皇后,你在出演這片段的時候有什麼比較有意思的幕後故事,以及你自己的感受可以跟我們分享?
金巧巧:拍這一段時正好生理期,本來在糾結能不能下水,一開始說需不需要用乾冰來代替水的效果,但我在監視器後面看了對手演員的效果發現乾冰是代替不了水的,所以為了效果我必須還是要下水,最後哪怕身體不適還是在池子裡泡了一晚上。
正巧那個時候,我的孩子們放寒假了,拍到後半段他們就進來探班了,看到了我在水裡拍戲。我覺得也挺好的,因為平時他們看到的都是家庭生活中的我,是家庭主婦的一面,現在忽然換了一個場景,他們會知道原來我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結束之後他們會問我“媽媽你冷不冷”,說我做演員挺辛苦,這都半夜一點鐘了還在工作。


角色型別不設限,劇本從來都是優先順序
娛樂資本論:現在回看《西遊記》裡的孔雀公主,你覺得這個角色對你的演戲生涯產生了什麼影響?
金巧巧:對於孔雀公主,更多就是感恩遇到這個角色,因為說實話,我其實沒有什麼代表作。也就是孔雀公主相對被大家認識得更廣泛,一到寒暑假就出來刷屏,給大家洗腦,她不過時,到現在網上還能刷到這個東西,所以還是很感恩上天給到我這個角色,讓我被大家認識。
娛樂資本論:你當下對於演戲和角色的看法與年輕的時候相比,有什麼不同嗎?現在更傾向於演什麼樣的角色?
金巧巧:我從來沒有說傾向於演什麼角色這樣的看法,我覺得大部分劇本找過來,首先看劇本好壞,然後這個人物豐不豐滿。至於這個角色是什麼型別的,對我來說不重要。我什麼樣的角色都願意嘗試。
就比如如果鄉村教師和皇后這兩個角色同時找到我,我對選擇的優先順序一定是劇本,哪個劇本更好就選哪個。

娛樂資本論:這兩年我們看到的你多數時候,都是在影視作品中客串角色,當下接劇本的頻率以及狀態是什麼樣的?
金巧巧:首先不是我只想客串,我也想當女主角,但這麼多年我沒怎麼拍戲,又沒有經紀公司去推,就等於慢慢被拍在沙灘上了。屬於是被退休了,因為大家都以為你不演了,消失了。很多人偶爾想起我的時候打電話,第一句話都說金老師您還拍戲嗎?我說拍。這是最真實的現狀。
每一個到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主角一定是年輕人更多,中年女演員會變成邊緣角色。這就是一個事實,那麼就看你如何去接受它和願不願意去面對。
娛樂資本論:你感受到的中年女演員的困境主要在哪些具體的方面上?
金巧巧:一個是找的戲少了,可選擇的本子其實很少,其次是哪怕有角色也是相對固化的。除了演媽媽,偶爾演老師,我還演過什麼?年齡就在這裡,或許有個別適合的角色,結果有一萬個女演員在這等著,也輪不著你,多半還是給到活躍在熒幕前的人演,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就只能接邊緣的角色。
再加上我又被退休了,大家想不起來我,機會就變得更少了。所以為什麼我才參加《演員請就位3》,我要刷刷存在感,告訴大家我沒退休。

從臺前到幕後,在變化中尋找自洽
娛樂資本論:你之前會偏重於家庭,現在對於家庭和事業平衡的想法有改變嗎?
金巧巧:現在孩子都大了,之後上學很多時間不在家,我就有時間迴歸我的職業了,但是我說實話,我也不會太拼,一年360天都拍戲。首先沒這可能,因為沒有這些個角色給你演。但退一萬步講,即使有,我也不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因為到這個年齡,我還是要把重心放生活上。
活得自由自在,順其自然更好。有你的戲拍你就去拍,沒你的戲,你就在家種花養魚,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舒舒服服、輕輕鬆鬆地散著步,把工作做了,而不是要保持跑著、顛著、賓士著的工作狀態。去工作,同時也別忽視身邊的風景,可能是我更追求的狀態。
娛樂資本論:從你入行到現在有30年時間,在你看來你會覺得影視行業、演員行業有什麼顯著變化嗎?
金巧巧:現在這個行業的競爭更激烈了,以前我們拿個大影集,留下身份資訊、照片就去跑組了,但現在演員選擇的標準更多樣化了,相對應的演技也不再是唯一指標了。我拍戲過程中也合作過很多戲很好的演員,就是沒有名氣,他們可能會因為不夠紅而拿不到應有的待遇和角色,相對應的,有很多有名氣的演員不一定是戲很好的演員。但我還是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些“老戲骨們”可能不夠有流量,但最終也是會被行業認可的。
當然,當我站在製片人角度的時候,或許我也會分兩面看,既要考量演員的能力,也要考量演員在市場上的號召力,這就是現實因素。

娛樂資本論:中女困境也好,流量與演技的困境也好,可能每個人困境不一樣,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讓自己更自洽,打破自身的困境?
金巧巧:更多是調整心態。在2003年我就已經做製片和策劃,做了一部叫《佳人有約》的劇。這部劇一開始的投資方撤了,所以眼看著要黃了,但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本子和這個角色,所以我自己又找錢做了。還是那句話,一切到那的時候,就做吧,不用強擰著。包括現在我想做幕後,也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適合的角色慢慢少了,如果完全改行,不見得比在本職工作裡更得心應手。就像之前我開火鍋店就開的一般,因為它不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雖然當時比較火,但最終也沒有堅持住。所以,轉幕後還在我的專業範圍內,我傾向於要在能力與認知範圍內去做事情。
娛樂資本論:未來幾年,做幕後會影響你當演員嗎?這兩樣東西是能兼顧的嗎?
金巧巧:我其實不用同時兼顧,有戲找我拍,我權衡一下覺得戲好我就去拍戲,就先放一放手裡的專案,要覺得戲不好,就還是接著做幕後,這是可以選擇的,因為你的生活你做主,但同時人不能太貪心,什麼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