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經濟、點贊人工智慧,人大首場釋出會回應諸多熱點

2025.03.05
本文字數:3132,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祝嫣然、徐燕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後第一次全國“兩會”如期而至。作為凝聚共識、提振信心的重要陣地,兩會成為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視窗。
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新聞釋出會。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回答了中外媒體的13個問題,涉及中國經濟形勢、人工智慧、民營經濟立法程序、地方政府化債等。
婁勤儉表示,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崛起,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中國將繼續為推動人工智慧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在同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提到,2025年是“十四五”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非常重要,正在召開的“兩會”要討論要審議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堅信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在去年企穩回升向好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取得新進展,對此有堅定的信心和深厚的底氣。
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實現了5%增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特別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婁勤儉表示,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執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但我們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婁勤儉說,比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九個方面重點任務,這一系列舉措激發和增強了經濟活力。
比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廣闊增量空間,既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足夠的迴旋餘地。再比如,中國正處於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動能茁壯成長,為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多可能。
婁勤儉強調,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繼續透過立法、監督等方面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保障。
202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批准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婁勤儉介紹,截至去年年底,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置換。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這有效防範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了地方財政平穩執行,支援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他表示,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加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督,推動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
近來,中國DeepSeek公司在發展人工智慧大模型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婁勤儉回應稱,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值得點贊!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開源共享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透過DeepSeek這類公司的興起,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人工智慧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必然會對生產關係產生影響。
“不可否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伴隨一系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面帶來眾多新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範。”婁勤儉說。
婁勤儉表示,中國依法保護資料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遊戲”。中方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推動人工智慧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齊向東對第一財經表示,DeepSeek橫空出世,彰顯了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的巨大潛力。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應用,大模型所面臨的、所帶來的安全挑戰也日益嚴峻。
齊向東建議,針對安全問題,要從技術保障、制度保障、成果應用三方面入手,系統提升安全能力,確保人工智慧安全發展。第一,建立適配大模型的縱深防禦體系,築牢人工智慧的安全根基。第二,制定大模型安全強制合規要求,夯實人工智慧安全發展的制度保障。第三,推廣“AI+安全”創新成果落地,走好提升安全能力的必經之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少謙對第一財經表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議針對企業實驗室建立差異化評價機制,透過制度創新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儘快出臺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工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去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上個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一審後,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還透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面意見。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儘快出臺。”婁勤儉說。
婁勤儉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對於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月17日,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時隔六年多再次召開,釋放出穩定民營經濟預期、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強烈訊號。座談會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強調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民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對第一財經表示,建議鼓勵民營企業為全職的新就業群體繳納完善的五險一金;同時對企業積極改善勞動保障條件、保障員工民生權益的投入,給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措施,如國家表彰、稅費抵扣減免等。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周曙光建議,儘快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並落地實行,推動各地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及實施細則,全面營造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建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巡視機制,對破壞營商環境、侵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嚴肅查處,形成震懾、推動整改,確保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超越DeepSeek!騰訊元寶登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