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磚瓦廢墟中,頭髮凌亂的彭昱暢突然蜷縮在地,雙臂緊抱膝蓋發出嘶喊:"我要保護宋一鯉!"監視器後的張嘉佳怔住了,他清楚,按劇本設定,這只是一場離別戲,情感尚未到最濃烈的部分,彭昱暢卻已崩潰到無法自控。
那是2022年電影《天堂旅行團》的拍攝片場,彭昱暢飾演抑鬱症患者宋一鯉。回想起最初接下這個角色時,彭昱暢坦言有些猶豫,擔心自己“心理不夠成熟”,可一旦進入狀態,他又徹底與角色合二為一。
為了詮釋好宋一鯉這個角色,彭昱暢選擇了最原始的方法——成為張嘉佳的"映象",“我覺得張嘉佳寫的人物身上有他的影子在,我想去更多地觀察他。”
在片場時,彭昱暢幾乎每天都圍繞在張嘉佳身邊,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獨處時渙散的眼神、說話時不經意的停頓,有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他的步態、坐姿,竟漸漸與張嘉佳有了幾分相似。
從2015年在網劇中飾演配角出道,到因《大象席地而坐》獲得金馬獎提名,再到連續出演電影主角,彭昱暢在演藝圈早已佔據一席之地。在這個人均“天賦論”的圈子裡,他卻始終自稱“笨人”。對待每一部戲,他反覆推敲臺詞和表情,用最“笨拙”的方式在角色身上反覆摔打,像在學習某種難以掌握的舞步,每一遍都要跳到力竭,才肯停下。
身處生活廢墟的迷茫少年韋布、虎口開裂卻依舊緊握鼓槌的“油渣”、深藏異能的大學生張楚嵐,以及身患腦腫瘤卻憨直樂觀的呂途……彭昱暢在一次次角色歷練中磨礪自我,“當我能夠拿到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會讓我很沉浸在裡面,也能讓我感覺到存在感,或者是我活過一遍,有時候感覺也會變年輕。”在塑造病患時,甚至剃成光頭,只為貼合角色。看似笨拙卻堅定的努力,構築起他獨有的成長軌跡。
今年3月8日,電影《天堂旅行團》正式上映。和彭昱暢合作了數次的張嘉佳感慨:“他對角色的投入度真的太高,要和角色合二為一的那種投入。”張嘉佳記得在拍攝《天堂旅行團》時,有次拍一場長達7分鐘的獨白戲,彭昱暢的情緒一氣呵成,震撼了所有工作人員。結束後,他拉住張嘉佳,偷偷說:“其實我練習了一星期,晚上連做夢都在演”。
而監視器外的彭昱暢,保持著另一種純粹。沒有工作時,宅家打遊戲,追新出的動漫,和朋友出門旅行,渴望著某天能有個長假,去玩一把好久沒玩的尾波衝浪。
張嘉佳和彭昱暢相識七八年,在他的眼中,彭昱暢是個傻乎乎、灑脫的少年。“他沒有攻擊性,讓人感覺很安全、舒適,有時候問他一個問題,他的答案出乎意料地好笑。”
有段時間,張嘉佳因為抑鬱症不愛出門,整日都躺在床上,彭昱暢每天央求他做面拖蟹,張嘉佳還是起床給他做了這道菜。螃蟹對半切開,用麵粉和雞蛋包裹住螃蟹的切口,油炸再紅燒,做法並不難,彭昱暢卻一直誇讚好吃。張嘉佳知道彭昱暢是在用這種方式鼓勵他,“有時候就覺得他特別可愛。”
快樂是彭昱暢的生活哲學,迷茫、沮喪很少在他身上出現。“每天都很快樂,我是一個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的人。”遇到糟心事時,他就和朋友吐吐槽,告訴自己要付出更多、變得更好。
2025年,是彭昱暢開始演戲的第十年。他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不忘初心”這四個字,在他看來不只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就像綜藝裡那個劈柴生火、被煙嗆得流淚的少年,他的努力有些笨拙,卻始終真誠。
即將要31歲的他,並沒有刻意給自己貼上“成熟”的標籤,“有時候想早睡,有時候就想熬夜。熬夜不好,但它讓我快樂啊。現在自己的選擇更想隨著我的心情。”他說得輕描淡寫,卻帶著一股隨性。
對未來,彭昱暢依舊懷抱期待。“我覺得停下來沒有意義。可能這一次做得沒有那麼好,那下一次要怎麼去演呢?演員需要自己不斷進步,讓觀眾看到更多嶄新的角色,或者你的另一面。”這是彭昱暢對未來的態度,看似平常,卻透著堅韌。
當被問及如果給十年前的自己寫一封信,他只說:“好好努力吧,其他都沒了。”說完之後,他又刻意強調,這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宣言。
的確,這就是演員彭昱暢的生存法則:一次次跌倒,再一次次站起;一遍遍磨練角色,再一點點觸控到角色的靈魂。十年只是個節點,而屬於彭昱暢的“笨拙奔跑”,顯然還遠未停止。
以下是今年3月初書單SHUDAN與彭昱暢、張嘉佳的對話。
彭昱暢
有次和張嘉佳吃飯,他帶著小說過來,我看了初稿。作為朋友,我知道他當時經歷的事,會看到很多東西。接下這個角色時,心裡也有猶豫,覺得自己不一定能詮釋得很好,那時候才27歲,感覺自己心理成熟度還不夠高。
彭昱暢
我覺得張嘉佳寫的書裡的人物身上有他的影子在,我會想去更多地觀察他在想什麼,看看他自己一個人,或者說身邊很多人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就是“眼睛可能沒有光了”的狀態。並不是說把彭昱暢變成完完全全另外一個人,其實很多時候去找和角色相同的性格特質,把這些東西去放大,再慢慢沉澱下來,讓自己慢慢變成這個人。
彭昱暢
就嘎嘎自己調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看小說、打打遊戲,給自己的情緒找個宣洩口吧。或者找朋友聊聊天,說一下這部戲完了的感受,比較普通,但是我覺得比較實用。
你之前說你接過的每一部戲都對你有改變,可以分享一個讓你改變最大或者挑戰最大的角色嗎?
彭昱暢
拍《天堂旅行團》之前,從朋友的角度,我覺得需要去感染張嘉佳,讓他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向上,就每天跑去張嘉佳家裡,叫他出來吃飯,勸他沒事可以運動一下。當我慢慢走進宋一鯉,越來越瞭解抑鬱症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事情好像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其實每一個角色都是我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轉折點。當我能夠拿到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會讓我很沉浸在裡面,也能讓我感覺到存在感,或者是我活過一遍,有時候感覺也會變年輕。
今年也是你成為演員的第十個年頭,回顧這十年,你會覺得自己有哪些變化嗎?
彭昱暢
其實我不是一個善於總結自己的人,經歷了很多事,看到了很多人,覺得可能好像什麼都變了,又好像其實什麼都沒變。有一句話“不忘初心”,我可能就這樣一個心態吧。
這十年裡面有沒有過比較低迷的時刻?你是如何度過的呢?
彭昱暢
其實可能有,但我自己並不覺得。我是一個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的人,試著去說服自己更努力,更要去付出,更要去自己爭取,沉下心來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並不代表和打遊戲、睡覺、看小說有分歧,努力一定要放在正確的道路上,也要有自我調節的時間。
彭昱暢
我現在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想早睡,有時候就想熬夜。你說熬夜不好,它可以讓我快樂,熬夜跟朋友一起打遊戲,覺得挺快樂。但是有時候自己也需要沉下來,多一點獨處時間。比如拿兩個小時看一部電影、最近新出的動漫,打一個我很久沒有打過的遊戲。其實我覺得自己沒有變得那麼成熟,只是自己的選擇更想隨著我的心情。
彭昱暢
每天都有很快樂的時候,沒有什麼特別的吧。現在每天在拍戲,有時候拍了一場戲,這場戲大家都覺得太好笑了,我覺得很開心,可能就是這樣一個點。
彭昱暢
我覺得停下來沒有意義。演員需要自己去不斷進步,才能讓觀眾看到更多嶄新的角色,或者看到你的另一面。因為你要演不同的角色,要有不同的人生閱歷,你才可以去把更多的角色詮釋好,這可能就是演員有魅力的地方吧,能夠讓大家看到更不同的層面。
彭昱暢
工作上想嘗試拍武打戲。我希望還是能有個假期可以休息一下,去玩一下尾波衝浪,在節目裡玩過,好久沒玩了。
彭昱暢
首先我肯定不會給十年前的自己寫封信,因為我是一個懶人。如果要說,我只會告訴他,好好努力吧,其他真沒了。這個話聽起來比較假大空,但是是真的。我就覺得就努力堅持下去,其它的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張嘉佳
整個團隊覺得宋一鯉這個角色非彭昱暢莫屬。宋一鯉這個角色很大程度上有我的人生經歷在裡面。大家選擇彭昱暢的原因在於他是最瞭解我這些經歷的人,我在度過這些時光時,他有很大一段時間都是陪在我身邊的,一有空就纏著我,有時候我剛睡醒就已經收到他的微信了,說今天吃什麼?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瞭解宋一鯉的話,那他就是彭昱暢。
一開始彭昱暢有一點猶豫,因為他覺得這個角色可能太難把握了,因為他也是讀者,他對這個故事有熱愛。我跟他聊了幾次之後,他也決定嘗試下。
《天堂旅行團》的拍攝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挑戰嗎?
張嘉佳
其實挺多的。特別是人物表現,因為我們一直要琢磨怎麼表現是最對的,彭昱暢要一直保持宋一鯉的狀態,那他自己就必須是一個痛苦的狀態。有時候他進入角色太深了,包括有一天他嚎啕大哭,眼淚止都止不住,感覺已經沒有力氣支撐他完成第二天的工作了,我就只能陪著他,等這個情緒緩和過去,跟陪伴一個病人一樣。所以我也很感謝彭昱暢,一個演員把自己丟在黑暗裡面拍攝七八十天。它不是說運動量上,比如拍武俠片或者吊威亞,而是真的把自己的心理放在一個不健康的狀態下。
你和彭昱暢合作了數次,在你眼中彭昱暢是一個怎樣的人?
張嘉佳
我覺得他是年輕一代演員裡演技很受認可的,日常生活裡面就是傻乎乎的,很容易把自己心裡話說出來的人。他沒有攻擊性,讓你感覺很安全和舒適。在片場,他和楊恩又小朋友關係特別好,楊恩又第一次見到彭昱暢,就一直叫彭叔叔,彭昱暢給她買零食、陪她玩遊戲。
看他表演的時候,覺得他很厲害。彭昱暢的表演是在不停地進步的,他是一個不停向前奔跑的人。我覺得彭昱暢作為一個演員來說,他的上限會很高,我希望他飛得越來越高。
《天堂旅行團》是先於《雲邊有個小賣部》拍攝完成,為什麼先上映了《雲邊有個小賣部》?
張嘉佳
可以嘗試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兩部電影連在一起看,先看《雲邊有個小賣部》,再看《天堂旅行團》。一個少年的劉十三經歷了那麼多苦難,變成了一個接近中年人的宋一鯉。
兩個人物唯一的優點是善良。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你說能完成偉大的夢想嗎?那只是非常少數的人,也只有非常少數的人在某項行業裡有自己特別的能力,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無論是《天堂旅行團》還是《雲邊有個小賣部》都是普通人的故事。
張嘉佳
我拍電影更多的動力來自於給讀者一個交代。《天堂旅行團》和我寫的其他小說不一樣,這本小說確實幫助過很多人。路演、見面會的時候也曾經碰到過讀者跟我說,他以前想自殺,看了這本書之後放棄了這個念頭,我看到他胳膊上面還有刀割過的傷痕,這對我的觸動是很大的。
這本小說是我所有的病和藥,那這部電影的話,我希望它就是一個創可貼,如果你的心口有一個小小的傷口的話,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熨貼在這個傷口上。它可能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能有那麼一點點的作用,就是我最大的渴望。
作者 芋頭 | 主編 宋函 | 圖源 《天堂旅行團》@彭昱暢_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