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爛戲,終於被內娛刪除

《演員請就位3》停播,豆瓣評分僅4.3。
即便請了伊莎貝爾·於佩爾當導師,架不住參賽的一堆牛鬼蛇神,批評聲也此起彼伏。

距離2017年內娛第一檔演技綜藝《演員的誕生》過去9年,演技綜藝從一開始給業內和觀眾都帶來了新氣象,到如今境況狼狽,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現象級到抽象級,演技綜夭折在了前往10週年的路上
《演員請就位3》爭議確實大。
很多網友認為,從節目初始策劃就看出節目組的不足。比如邀請徐開騁姚笛這種爭議藝人,事件發酵起來又火速抹去姚笛的存在,觀感不佳。
這還不夠,叫上楊子、劉梓晨這些連演員都稱不上的人加入混戰。甚至什麼情景也不設定了,讓大家在大通鋪的場地上自行混亂表演……
亂演三大巨頭分別是:
“西門慶”楊子,借角色強貼於佩爾,口出騷話,把人家嚇到飛起。

“蛇精版相柳”劉梓晨,不斷重複自殺倒下又自動復活的畫面,神經到無法評價。

張嘉元表演痛失愛狗後一路狂跑,最後一頭扎進菜筐,被稱為“菜筐演技”。

可你覺得換章子怡在這個場景裡即興表演,她就能出彩嗎?
我猜不行。
她自己就吐槽過王家衛不給劇本拍戲有多麼讓她迷茫且喪失信心,證明即興創作並不屬於演員的基本素養。另外,王家衛起碼還會反覆重拍讓演員琢磨狀態,而這節目可是一次定勝負。
這不是一種足夠合理的考察方式。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一切都是噱頭>實質。

演技綜,似乎正在變成一場判醜狂歡。怎麼搞的?從源頭上,我們一點點扒。
內娛第一檔演技綜藝是浙江衛視2017年的《演員的誕生》,後改名《我就是演員》。再後來推出《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同時騰訊的《演員請就位》,優酷的《演技派》也同時期爆發,標誌著演技綜年代的到來。
雖說,當年搞事的基因就已深種:
比如《演員的誕生》邀請歐陽娜娜和鄭昊(《我的父親母親》男主)在章子怡面前重現此片;透過剪輯把隨性的袁立編排成一個神經;《演員請就位》請來郭敬明作為導師制造話題……
但此時演技綜還能一定程度平衡好噱頭和正經演技綜藝之間的關係,也發揮過一些積極意義。
比如,甄選出優質演員。
內娛肉肥,魚龍混雜,演技綜讓一些明珠蒙塵的小眾演員終於有了熱度。
前不久剛寫過的辛芷蕾,當年透過和舒暢的宮鬥戲,成功擦亮大眾眼睛,熱度大漲,不久後就拿下《如懿傳》的金玉妍一角,逐步走進大眾視線。

彭昱暢當時還名不見經傳,以為自己肯定會一輪遊,連回家的高鐵票都買好了。結果憑藉出色的演技被導師賞識,後成為《嚮往的生活》常駐,影視資源也開始飆升。

他和陶虹合作的《末代皇帝》片段,少年感彭昱暢演出中年溥儀厭棄冷漠的眼神,震驚大眾很久。

包括《甄嬛傳》演丫頭的藍盈瑩,演《最愛》中被病痛折磨失去所有最後選擇自殺,留下一顆染了眼線的黑色眼淚的商琴琴。
被原演章子怡肯定,獲得熱度後參加了《浪姐1》,從查無此人到在江湖有了“卷姐”的標籤,後來也有機會當主角,參演名導作品,如《精英律師》《北轍南轅》。

到這,還有一個人必須聊,檀健次。

演技綜,當年還是想要轉型演員的圈內人必爭之地。

他以偶像歌手身份出道,儘管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靠司馬昭小範圍圈粉,但他依然急需一個更大影響力的舞臺完成從愛豆到演員的真正轉型。
參加《我就是演員》就是他演員職業生涯中標誌性的一步。
檀健次後來自曝他當時非常緊張,作為一個靠比賽出道的選手,面對這個舞臺時,卻感覺心臟快要跳出開,是從業以來最緊張的一次。
後來,徐崢的高度評價給他刷了一波熱度。

“太好了!”

節目後,他在《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鬢邊不是海棠紅》《愛的釐米》中繼續用質感配角收集觀眾緣。終於在2022年的《獵罪圖鑑》中首次擔任男一,並有了自己的爆款劇。

往後,演技綜的版圖不斷擴充套件,出現了以新人演員養成類的演技綜藝,比如愛奇藝《演員的品格》、芒果的《一年級·畢業季》。

《演員的品格》總冠軍丁禹兮,後續在《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小火一把,《一年級·畢業季》出了個爭議女學員虞書欣,刷了一波小小存在感。

後來的故事大家知道了,虞書欣後續參加《青你》火了,他倆去年一起合作的《永夜星河》爆了。除了感慨緣妙不可言外,也可見演技綜當年在捧新人這塊也有功績。
當然,演技綜能擦掉明珠上的灰,自然也能抖落一些濾鏡。演技綜,幫觀眾在朦朧的“不對勁”中更清晰地辨別劣質演技到底劣質在哪。
比如鑑別假性“爆發式演技”。
彼時風頭正盛已拍過“鹿小葵加油”的歐陽娜娜憑一句破音、直給的“螞蟻競走十年”被嘲,直接在偶像劇界偃旗息鼓,免掉觀眾後續可能遭受的眼睛迫害。

而以星女郎風光出道的黃聖依,把表達得知孩子海娃去世的不肯相信,演成持續性鬼畜走步。

這兩個演技綜名場面把演員們自以為的爆發式演技,實際是情緒尬演法直觀展示在觀眾面前。

加上導師齜牙咧嘴看不下去的表情,觀眾更確認了自己的判斷。

上面這種屬於對著鏡頭做反應,只有強情緒沒有真情感。還有一種有真情緒,但是真情緒太滿了,也會導致表演質感下跌。這種普通觀眾其實很難一下子分辨,但是透過導師的評價,觀眾可以被一點即通。
代表性例子是《演員請就位》的劉雅瑟。
《滾蛋吧腫瘤君》片段,身患絕症卻一直苦中作樂的可愛女孩熊頓,在時日無多時,給家人朋友們錄最後一次影片。劉雅瑟無能自已地呈現大段痛苦狀態的表演,好幾次捂著眼睛,只剩下頭頂的頭髮面對鏡頭。
她太走心了,甚至已經勻不出理性把控整體表演,把表演變成了私人化的情感宣洩。
表演結束後,她枯槁的狀態也在無聲證明,她確實在用心力為角色較勁,但也證明了一個演員控不住情緒流再多心血也是完成不好角色的。

《致青春》鄭薇在停屍間見阮莞最後一面,對著屍體質問她為什麼這麼傻,劉雅瑟的表演依然非常歇斯底里。趙導演甚至喊停了:再演下去就更過了,失控了。
多年過去,如今,劉雅瑟已是金像獎影后。但反而更能讓觀眾瞭解到一個事實:即便是曾經或是之後獲得獎項傍身的好演員,也無需過度以濾鏡看待。客觀審視其具體的演技,是每個觀眾的權利。
畢竟失去導演調教和適配角色的加持,章子怡首次跌落神壇的演技事故不是發生在她扮嫩的首部國劇《上陽賦》,而就是發生在演技綜裡。
作為導師,她下場和喜愛的選手週一圍合作《胭脂扣》,把被命運脅迫的走投無路的如花,演成自信妖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天生倔種。

是的,當演技成為第一衡量標準時,內娛終於有了一絲簡單和公平。觀眾一步步加深對好演技的審美理解,反向促進演員更好發展。
比如歐陽娜娜沉寂多年後終於有了點進步。去年播的《永安夢》,演技雖依然青澀,但起碼不再抓馬,表演趨於自然了。
演技之外,更多觀眾沒思考過的細節,也透過演技綜被科普了。
比如為了迎合鏡頭的不合理表演。
黃聖依在演出一個剛得知孩子死去的母親時,為了鏡頭更好拍到自己的臉,勻出精力邊哭邊跨步到“敵人”面前才開始對峙。無關劇情的刻意走步,讓人出戲。

馬可拿槍指向人時,手臂不是自然抬高而是要做作地掄一圈才指向對方。

宋丹丹上臺指導,不管是拿槍還是打人,動作都不用太“舞臺劇”,保持生活中的真實就行。

以上,觀眾透過已經剪輯好的偶像劇收看時,或許並不會太在意,但當它們被指出不合理時,我們更清晰地看到荒誕。

而爾冬升批評陳宥維顧及粉絲,不敢和女搭檔王楚然擁抱,都揭示了當今內娛愛豆進軍影視卻不懂敬畏的嚴峻趨勢。

李誠儒經典的“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怒懟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演員基本功不行,同時這類青春傷痛文學的價值空洞,卻被郭敬明詭辯為李誠看不到校園暴力題材影視的珍貴意義,掀起討論。

影視劇主題的意義是否能蓋過影視化本身的缺陷,製作團隊的初心呢?
這幾年有深刻社會議題的影視劇很多,但觀眾的眼睛越來越明亮。像徐崢的《逆行人生》被質疑,一向成功的徐氏電影其實是為底層人發聲還是消費底層人?

以張桂梅為原型的《我本是高山》被質疑是失真的雞湯,而《山花爛漫時》則樸實真摯有製作匠心。

而《聲臨其境》《我是特優聲》等臺詞表演綜藝,曾提高了大眾對優秀臺詞功底能力的需求。

其中韓雪配的《海綿寶寶》張含韻配的《冰雪奇緣》《哪吒》都震撼了大眾,評委提到的“臺詞吃字”“聲線貼臉度”等專業評價,也科普了什麼是好臺詞。

以至於本長期身在幕後無人關注的配音演員那陣子討論度非常高,王志文、陳道明這些臺詞功底優異的表演片段,被拿出來反覆鑑賞。

但演技綜後來的路還是走歪了。

演技綜曾短暫嘗試過往上走,輸出更多專業的高品質的表演,比如《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李冰冰、張國立等影帝影后同臺競技,採用學徒制帶孟美岐、文淇等新人演員。
但問題也來了。質感好的演員,表演天然少了娛樂化的抓馬。再加上編劇導演不行,單靠演員,表演的片段也會尬。可是顧及大家咖位,評委一水互誇,完全不敢有任何犀利評論,演技比賽變成圈內人過戲癮的行業互吹大會。
《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是演技綜的一個轉折點,此後,演技綜開始向下發展。

最後的迴光返照出現是2021年《演員請就位2》。

胡杏兒展現教科書級演技奪冠,任敏、辣目洋子等新生代演員獲關注。但此時已經能明確看到演技綜的影響力正在直線下滑。

胡杏兒演《親愛的》快速掌握方言
節目中,胡杏兒的演技受到很高的評價,也因為胡杏兒,大家掀起對TVB演員的敬佩,以及對TVB嚴苛訓練的認同。
後續更有了以TVB無線訓練班為原型的《無限超越班》。但是胡杏兒本人在奪冠後只是短暫地有了熱度,後續資源根本沒跟上,像辛芷蕾彭昱暢一樣靠節目一躍飛昇的情況不可能再出現了。
徐崢曾因為演技綜能挖掘明珠蒙塵的演員而發出感慨“好演員的春天來了”。當時這句話代表著演技綜時代給行業和觀眾帶來的振奮,但這種振奮在2021年已消散。

此後

《無限超越班》

出圈的不再是什麼好演員,而是純娛樂的抓馬。

當時熱度最大的,是向佐的《莫扎特之死》、紀凌塵強抱寧靜的恐怖和以吳鎮宇為首的評委震驚表情包。
鼻孔演得好
好在,同是2021年,在常規演技綜急轉直下時,更有創新精神,真正服務觀眾的表演變形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開播,標誌著情景喜劇綜藝時代的到來。

演員透過創作、表演情景喜劇作品,實現觀眾從作品到演員的瞭解和喜愛。

節目不再透過一些技巧性的,比如話題,噱頭等製造娛樂性吸引觀眾,而是紮實地做好優質喜劇內容,以此發揮內容本身的可鑑賞性吸引觀眾。
內容,表演被有機結合,以整體形式呈現到觀眾面前。
演技成為一個基本功涵蓋在作品中,但沒有被單一摘出來評判,不代表觀眾看不懂。
觀眾觀賞作品時會自然地愛上某個演員和他的表演,如今情境喜劇類綜藝才是內娛捧人第一綜藝。
《喜人》宋木子、大鎖、史策、王皓之後都有影視、綜藝的全面升級,蔣龍作為“喜人生態”頭部演員有了主演的劇《狗剩快跑》,張弛參演張藝謀電影《滿江紅》,管樂參演《墨雨雲間》《國色芳華》,還上了今年春晚。閆佩倫節目後主演《我的阿勒泰》《大奉打更人》,也上了今年春晚……

閆佩倫、管樂、張小婉、閻鶴祥春晚作品《借傘》
會發現,傳統演技綜衰敗的每個節點都和不尊重觀眾有關。
早期,辛芷蕾在比賽中是一輪遊被淘汰的。導師們一邊倒投給混圈資歷深,但演技並不算出彩的舒暢。
當時很多觀眾為辛芷蕾抱不平,節目組不得已復活了辛芷蕾。觀眾確實短暫地當過一回選角話事人。
後來《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變成和觀眾無關的圈內人自嗨;《演員請就位》郭敬明明目張膽把象徵晉級的S卡給面癱鮮肉展示資本家醜孩子如何上桌,再到如今直接把各色妖魔鬼怪懟到觀眾面前……
從終於可以自己篩選演員,到被強行喂,觀眾逐漸喪失了主動權。
而到現在,一切偃旗息鼓。
換個角度想,這可能是觀眾的主動權回來的某種希望。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