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開始找工,終於上岸!分享我的電面經驗!

作者@匿名使用者
釋出在一畝三分地

歡迎大家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

個人背景

6年大廠和startup的工作背景,今年一月開始找工作。
因為yoe離staff還是差一點,所以都是target的senior的崗位。因為還在h1b所以把我知道的公司基本上都投了一遍。
我平時偶爾也會面面其他公司,保持一下狀態,大概四五個月面一家。刷題水平只能算一般,medium會做,hard只要沒見過基本不會。system design大概是什麼都可以把high level solution說一下,但是細節不一定清楚的水平。BQ應該是我強項,平時也會把自己做過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面試的時候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找工結果

投簡歷+獵頭+內推:62
電面:23
onsite:
total scheduled:16
cancled: 7 (後面有offer了就沒去了)
total completed: 9
offer: 4
passed onsite pending team matching: 2
down leveled: 1
failed: 2

經驗教訓

平時工作中的準備

在平時工作中,我覺得有三點比較重要:
⭕️ 保持面試:我有一個前輩給我說過,就算你覺得你現在工作比較穩定也要堅持面試,頻率可以低,比如半年面一個。原因有兩點,一是要保持自己面試的狀態,可以隨時找到工作,二是在反向bq的環節你可以瞭解其他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實現。
⭕️ 多留意和參與系統設計方面的討論,我覺得coding甚至bq你都可以突擊準備下,但是system design這個東西真的需要平時的積累。知識性的積累除了看書之外,更要結合實戰中的經驗。我個人的感受是:在大廠中,你自己主導的system design的機會其實不是很多,所以這個時候你要積極去參加你們組,你們org的design的討論,多多跟別人討論所用技術的trade off,奪取參與design的brain storm。在startup裡,你有更多的機會從0到1build一個system,但是這種system的scale一般比較有限,而且整體而言,大家回prioritize time to market over engineering bar。這種時候,你需要在你的design裡面多多思考以後的scalbility,roadmap,和各種edge case,並且積極讓高level(staff+)的人來review你的design,給你提feedback。
⭕️ 尋找多個mentor:跟mentor交流在職業發展方面在好處,不用我贅述。我想強調下mentor對於你面試中BQ的幫助。你平時在推進專案或者其他intiative的過程中,有了mentor的指導,你可以從更高的視角來看你的專案的背景和各個team之間的合作,這樣你可以在bq中講出這樣的思考,就可以幫你的story up level。

如何取得電面的機會

不到沒有方法,特別不建議海投和上linkedin申請。經過我60+公司親測,以下是拿到電面機率的排名:
直接可以跟Hiring manager/hiring 組的組員聊 > 跟recruiter聊 >> 內推 >> 海投 > linkedin 上easy apply
我也試過直接在linkedin上reach out,但是從來沒成功過。。。

如何準備電面

電⾯主要是演算法,有的公司會問⼀點bq,有的公司會把sd單獨作為⼀個電⾯。這部分主要說說演算法。我是⽤的 grind75,這個link⾥⼀共有169道題,我做了⼀遍,複習了⼀遍(就是過過思路),我覺得複習這個+看看⾯經就 完全夠了,我感覺演算法對於senior+只要⼤概可以做出來就問題不⼤,onsite主要還是看sd和bq。
對於中⼩公司(⼀般⼈數不過萬的公司)⾯筋特別有⽤,對於⼤公司,⾯筋就基本沒⽤,主要靠⾃⼰的積累。

如何準備Onsite

System design

1.

system design⾸先你要有知識儲備,我之前看過⼀遍DDIA,後來陸陸續續看過⼀些微服務,系統架構的書。這次準備⾯試的時候⼜把alex xu的兩本書都看了⼀遍。假如你時間有限,我建議你直接看alex xu的書,他的書 涵蓋了很多細節,值得你學習從⽽提升⾃⼰的知識儲備。

2.

在以上這麼多資源看了之後,你⼀定要內化這些知識。內化這些知識最好的⽅法有⼆:⼀是你在實際的project ⽤到(這點需要你平時⾃⼰active發現有沒有應⽤的機會),⼆是去教別⼈,所以我highly recommend你去找 ⼀個buddy⼀起準備,相互交流。或者你去你們組⾥開knowledge sharing把你學到的share出去。

3.

找⼀個⼈mock,我這次找⼯作,因為時間⽐較緊急,沒有找到適合的⼈mock,所以導致我前⾯兩個onsite就 掛在sd,因為沒有掌握好節奏(在某⼀個細節太花時間,或者沒有很好的主導discussion)。我在沒找的⼈時, 就⾃⼰給⾃⼰講,畫圖,做筆記。假如你是⾃⼰給⾃⼰講,⼀定要錄影,覆盤。我就是沒有錄影導致節奏是靠 前⾯⼏個公司的⾯試來慢慢調整。

4.當你學習了知識,並且mock了⼏次之後,更重要的是實戰。你⼀定要找到適合⾃⼰的present⾃⼰idea的⽅ 式,alex xu說了⼀個template,但是你完全不⽤照著他的來。你要找⼀個適合⾃⼰的講述結構,你⽐如,我會 把critical flow放在很前⾯講,從⽽引出api design 和data schema。很重要的⼀點是這⾥你要根據不同的問 題,找到重點,在那⾥多花時間。⽐如,design monitoring system,重點就是pull vs push的取捨,資料你怎 麼存,你怎麼保持⾼可⽤。design payment system,data consistency很重要,failure,idemptency handling都是重點,其他的scalebility,performance improvment,api就可以有時間再講了。我建議你多去看 看你們公司⾼級別的⼈的design doc,你看看他把什麼東⻄放在最前⾯,這部分就是最重要的,你還可以跟他 1:1 (最好主動跟她們setup)的時候問問他為什麼覺得這個重要。抓住重點不論是sd interview或者⼯作中都是 ⼀個很重要的素質。

Behavior question

⭕️ 一定要平時多多留意自己做的東西,這個跟你寫自己的performance review/promo doc一樣,千萬不要臨時抱佛腳,因為你到時候肯定記不住這麼多細節了。我會maintain一個brag doc,把自己做的重要的專案寫一下,自己做了啥,結果是啥,和哪些人合作的,有哪些learning。這樣準備的時候就可以改改直接用。
⭕️ 每個公司的culutre不一樣,bq的側重也不近相同,我這裡建議你看看亞麻的lp,那是十幾條lp你都準備好了的話,應該可以覆蓋95%以上的問題。
⭕️ 跟sd一樣,最好找人mock你的bq,你可以以一個外人的角度審視你的故事清不清楚,impact大不大,有哪些常見的followup別人會問你。
⭕️ story一定要包裝,就跟你出去吹nb一樣,適當的包裝是必須的,但是你一定要想好別人會怎麼問你細節,要把細節準備好。
⭕️ 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多講講你的learning,這樣才體現你的end to end的思考。
⭕️ 最後,我想提下反向bq,一般你會有5-10分鐘問問題,這個是你很好的機會,體現你對這個公司/行業的瞭解,和你對這個機會的興趣。你最好問一些具體的問題,讓面試官多說下。而不是提一些很general的問題。面試的目的是收集signal,你sd,演算法強當然是。但是你假如可以在反向bq的環節跟面試官聊嗨,我相信你大機率不會掛。因為面試官大多是先在潛意識跟你打個分再回去找證據,他假如潛意識覺得你很瞭解他們做的東西,你很有熱情,當然會覺得你牛逼,從而忽略一些你不好的signal。

Project dive deep

⭕️ 有的公司會有這輪,你需要講一個project,面試官有可能從tech或者cross functional的角度來問你問題。我覺得最好的準備方式是給你一個碼農朋友講講這個project,看看哪些細節需要加。
⭕️ 這輪切記不要勉強,假如你自己講不清楚技術細節,千萬不要提出來顯得你nb。

如何保持心態

在被lay過程中,心態是最要的,我有幾點建議:
⭕️ 一定要多尋求幫助,被lay不是什麼不好意思開口的事情,你應該把這次經歷當成一個個人提升和整理你networking的機會。在和朋友/熟人的交流中你會釋懷不少,好多問題不是靠你自己想想的通的,你需要bring不同的視角幫助你自己。
⭕️ 讓自己有計劃的忙碌,我每天會列個日程表。當你知道你下個小時要幹什麼的時候,你也會慢慢忘掉焦慮。
⭕️ 保持鍛鍊,適當的鍛鍊和放鬆是必須的,不能一直緊繃。

一些感悟

在這次找工中,我應該面了15+個國人面試官,每一個人都給了很好的面試體驗,都沒掛我。一畝三分地網站有人會吐槽國人不給國人過,但是以我的經驗,絕大部分我們華人還是團結的。我入職新公司之後,也會積極參加面試,回饋這個社群。
假如你有什麼問題,請在這個帖子留言或者私信我,我都會盡力幫忙回答。

時間線

1月底:被lay
2月底:第一個offer
3月初:集中onsite和negotiate offer
3月底:accept offer
大家如果還有相關的問題和看法,歡迎點選“閱讀原文”到一畝三分地討論

來源一畝三分地網站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與一畝三分地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