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學子】第3408期
11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為何馬斯克說
90%的學術論文毫無價值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家和創新者,他因在多個領域的突破性貢獻而聞名,包括電動車(特斯拉)、航天技術(SpaceX)和人工智慧(OpenAI)。
近年來,他對學術界和科研領域的一些批評性言論引發了廣泛討論,其中就包括他曾指出“90%的學術論文毫無價值”這一觀點。
馬斯克的此類言論表面上可能顯得尖銳,但實際上反映了他對學術研究效率和成果實際應用的深刻思考。
馬斯克長期以來倡導將資源集中在對人類社會發展有切實意義的領域,如清潔能源、星際旅行和人工智慧。

馬斯克以產業視角衡量學術研究,傾向於關注研究是否能夠快速轉化為技術進步或商業應用。
他對冗長的理論探討和無法落地的實驗成果不屑一顧。
他認為許多學術研究過於理論化,缺乏實際應用價值,難以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直接幫助。
更具體來說:重複研究問題嚴重、研究方向狹隘、資料與方法濫用、社會實際需求不足、 缺乏開放性和共享精神。


為何“90%的學術論文毫無價值”,看看這些研究論文內容,就一目瞭然了。研究案例1:“蟑螂在不同環境中的行為差異”這項研究可能為生物學知識增加了一些細節,但對普通公眾或產業界的直接意義微乎其微。類似研究數量龐大,卻未能解決環境治理中更重要的害蟲控制問題。研究案例2:“披薩的形狀對人類食慾的影響”飲食行為學中的一個分支試圖研究食物外觀如何影響人們的食慾。這項研究比較了圓形、方形、和三角形披薩對參與者食慾的影響。研究者要求參與者對不同形狀的披薩進行評分,試圖找出哪個形狀最能激發食慾。研究案例3:“企鵝在鏡子前的反應”動物行為學經常研究動物對映象的反應,以探索自我意識的存在。研究者觀察了數十隻企鵝在鏡子前的行為,發現它們會發出不同鳴叫聲,並嘗試接近鏡子,但沒有進一步表現出“認知自我”的跡象。動物對映象反應已被深入研究,企鵝的行為差異沒有特別的生物學意義,也無法轉化為保護或行為干預策略。研究案例4:“穿襪子睡覺對夢境內容的影響”關於睡眠行為與溫度的關係是一個常見研究課題。研究者要求100名參與者分組,一組穿襪子睡覺,另一組不穿襪子,然後記錄他們的夢境內容和頻率。結果顯示,穿襪子的一組報告更少的“寒冷夢”。儘管研究細緻,但“夢境內容”的主觀性使得資料難以量化。此外,對夢的研究鮮有實際應用前景。研究案例5:“斑馬的條紋密度是否影響蒼蠅叮咬”生物學家長期研究斑馬條紋的功能,包括偽裝、體溫調節和驅蟲等理論。這項研究專注於分析條紋密度對蒼蠅叮咬次數的影響。透過在模型上繪製不同密度的條紋,研究者發現更密集的條紋吸引更少的蒼蠅。研究本身缺乏實地驗證,而“條紋密度”這一細節對於理解斑馬生態適應的貢獻十分有限。研究案例6:“薯片的脆度對消費者幸福感的影響”食品科學和心理學交叉領域中對食品質地和消費者感受的研究較多。研究者製作了不同脆度的薯片,讓消費者品嚐並填寫幸福感問卷,得出“更脆的薯片讓人更快樂”的結論。脆度雖是影響食品體驗的一個因素,但幸福感的多維性使得這類研究難以推廣。研究案例7:“鸚鵡是否會跳舞”某些鳥類表現出與音樂節奏同步的行為。研究者播放不同型別的音樂給鸚鵡,觀察其頭部動作是否與節奏一致,得出鸚鵡確實對快節奏音樂表現出“跳舞”的傾向。結果雖然有趣,但對動物學或生態保護沒有實質貢獻。研究案例8:“咖啡溫度對消費者購買慾的影響”市場營銷學中的消費行為研究經常探討外部條件對購買決策的影響。研究者發現,30°C的咖啡較70°C的咖啡更容易促使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研究結果與溫度、氣候、文化等多種因素相關,很難在實際環境中推廣。研究案例9:“假笑與真笑的面部肌肉差異”心理學家對人類面部表情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研究者透過面部肌肉感測器測量假笑和真笑時肌肉的使用差異,得出“真笑更容易啟用眼部肌肉”的結論。面部肌肉研究已有成熟領域,這項研究無實質性新發現。研究案例10:“紅色牆壁是否讓人更容易感到憤怒”色彩心理學常研究不同顏色對人類情緒的影響。研究者讓參與者在不同顏色的房間內完成數學題,發現紅色房間內的參與者更容易感到沮喪。結果可能受到環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研究設計過於簡單。研究案例11:“貓是否更喜歡聽女性的聲音”寵物行為學中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寵物與人類聲音的互動。研究者測試了貓對男性和女性聲音的反應,發現貓更傾向於接近女性發聲者。研究方法簡單,結果無法解釋更多複雜行為,也未解決實際問題如寵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