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史!這所大學發首篇Nature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新增微訊號:CVer2233,小助手會拉你進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學術星球可以獲得最新頂會/頂刊上的論文ideaCV從入門到精通資料,及最前沿應用!發論文/搞科研/漲薪,強烈推薦!

據南通大學訊息,2月19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作為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覺神經元透過CGRP-RAMP1軸促進胃癌進展)的高質量研究論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官微介紹,這是南通大學、通大附院首次以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上發表研究型論文。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591-1

南通大學介紹,該研究成果受到全球研究者的肯定,2023年支小飛獲得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頒發的“傑出學者獎”,2024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傑出研究者獎”。該研究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攜手南通大學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共同開展的成果,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充分彰顯了大學、醫院在胃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領域躋身全球頂尖行列。
除了南通大學,近年來,還有不少高校——北京林業大學、長沙學院、北京工業大學、陝西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安徽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長安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發表了校史上首篇(共同)第一作者或第一單位的CNS正刊

北京林業大學

2025年1月29日,北京林業大學庾強教授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等3個國家19家單位的科研人員在Nature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發現了中美草原生態系統截然不同的乾旱敏感性,並揭示了響應機制。該研究對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原生態系統對長期乾旱的響應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草原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理論支撐。
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庾強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韓興國教授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Melinda Smith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董世魁教授、顧倩博士為共同作者,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為第一單位。據悉,這是北京林業大學建校70多年來首篇Nature正刊論文。

長沙學院

2024年11月22日,長沙學院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波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題為《Small wetlands: Critical to flood management》的Letters文章。文章以楊波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長沙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為共同合作單位,並被選為同期Letters封面。這也是長沙學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
此外,楊波教授2024年9月在Nature正刊上發表評論文章《Energy storage overcapacity can cause power system instability and blackouts,too》,也是長沙學院首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校教師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ure正刊上發表文章。

北京工業大學

2024年1月4日,國際高水平期Nature發了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韓曉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Negative mixing enthalpy solid solutionsdelive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這是北工大以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上發表的首篇論文,標誌著學校在高強韌合金設計與原子尺度強韌化機理方面取得重要科研進展。北京工業大學助理研究員安子冰為第一作者,韓曉東教授、毛聖成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陝西理工大學

2023年9月20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呂炯、朱燁、許民瑜、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席識博、清華大學李雋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Javier Pérez-Ramírez共同通訊,新加坡國立大學Hai Xiao, Zheng Yang,Guo Na,和陝西理工大學於琦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Geminal-atom catalysis for cross-coupling”的研究論文,該成果開發了新型非均相雙原子銅催化劑並首次提出了動態偶聯機理。這是陝西理工大學首次以共同一作單位在Nature發表文章。

東北大學

2023年9月13日,Nature線上發表了東北大學左良教授團隊、秦高梧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陳星秋研究員團隊的合作研究結果,論文題目為“Flatband λ-Ti3O5 towards extraordinary solar steam generation”。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各向異性與織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楊波副教授,通訊作者為左良教授。這是東北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Nature上發表研究論文,實現歷史性突破

安徽大學

2023年7月27日,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與陳爽副教授報道了配體保護的金屬奈米團簇(LPMNC)可以作為波導,具有強、穩定和可調諧的發射。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Ligand-protected metal nanoclusters as low-loss, highly polarized emitters for optical waveguides”發表在Science上。
該篇論文是安徽大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的研究論文,實現了科研工作的歷史性突破,是重大科技原創成果。

成都理工大學

2023年5月31日成都理工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沉積地質研究院、沉積與生物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李超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上線上發表題為“Uncovering the Ediacaran phosphorus cycle”(“解密埃迪卡拉紀磷迴圈”)的重要研究成果。這是成都理工大學自建校以來首篇以學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的Nature研究論文

中國人民大學

2023年5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於偉強課題組和俞榕課題組、美國波士頓大學Anders W. Sandvik課題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世亮課題組等合作,發現了一種超越朗道相變理論正規化的新型量子相變現象,即解禁閉量子臨界,並首次給出瞭解禁閉量子臨界點附近量子臨界行為的確鑿實驗證據。相關成果以“Proximate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in SrCu2(BO3)2”為題發表在Science上。該論文是中國人民大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Science正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

長安大學

2022年8月17日,由長安大學劉雲煥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瑞士光源等5個國家、9家單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團隊對陝南寒武系幸運階(約5.35億年前)的微體化石皺囊蟲(Saccorhytus)進行深入研究後的論文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題為《皺囊蟲(Saccorhytus)是一種早期的蛻皮動物,而不是最早的後口動物》(《Saccorhytus is an early ecdysozoan and not the earliest deuterostome》 )。長安大學劉雲煥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長安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這是長安大學建校以來第一篇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首次發表的長文article,實現了零的突破。

浙江工業大學

2022年6月23日,浙江工業大學長三角綠色製藥協同創新中心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徐浩新教授團隊合作,找到了溶酶體維持其酸性環境的關鍵通道蛋白並揭示了其與帕金森症的潛在關聯。研究發現,作為帕金森症風險基因的TMEM175是定位於溶酶體的氫離子啟用的氫離子通道,其突變是可能誘發帕金森症的關鍵因素之一。
相關研究成果以“Parkinson’s Disease-Risk Protein TMEM175 Is a Proton-Activated Proton Channel in Lysosomes”為題,於6月23日發表在Cell期刊上,這是浙江工業大學科研成果首次登上Cell浙江工業大學溶酶體新藥研發團隊博士後胡美欽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李平博士為論文共同一作、馮興華博士為論文主要作者,美國密歇根大學徐浩新教授為通訊作者。

華東理工大學

2022年4月6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Reconstruc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為題,線上報道了東理工大學材料生物學與動態化學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為宏教授、田禾院士和英國利物浦大學Andrew Cooper教授基於動態化學構築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張維偉為論文第一作者,朱為宏教授和Andrew Cooper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這是華東理工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單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
轉載自:軟科 |來源:各高校官微或官網

何愷明在MIT授課的課件PPT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本課程的所有566頁課件PPT!趕緊學起來!

ECCV 2024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ECCV2024,即可下載ECCV 2024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PR 2024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CVPR2024,即可下載CVPR 2024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訊號:CVer2233,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Mamba、多模態學習或者論文投稿+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33,進交流群
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來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論文速遞、優質實戰專案、AI行業前沿、從入門到精通學習教程等資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已彙集上萬人!

掃碼加入星球學習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贊和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