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披露的法律檔案顯示,芝加哥大學已證實收到美國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DHS)的要求,提交與該校“招生實踐和國際學生”相關的資訊。 這一訊息透過校方200多頁的債券檔案中浮出水面,並由彭博社率先報道。
儘管目前尚不清楚政府具體要求哪些資訊,但這些檔案暗示了“未來可能進行的調查或問詢”。芝加哥大學在檔案中警示,雖然當前對學校財務影響不大,但“這些以及其他涉及聯邦政府的事態發展,可能直接或間接對大學的財務狀況和運營表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截至目前,國土安全部和芝加哥大學的發言人均拒絕對此置評,助理司法部長哈米特·迪倫也表示無法評論正在進行的調查。
這一資訊要求似乎是特朗普政府時期對美國高等教育招生實踐持續審查的最新例證。此前,聯邦政府已多次對高校的招生政策和多樣性專案表現出濃厚興趣:
-
種族因素招生審查: 今年3月,美國司法部宣佈將調查加利福尼亞州的四所大學,以確認最高法院在2023年禁止在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後,這些大學是否仍在執行相關政策。
-
少數族裔博士專案受查: 同月早些時候,教育部宣佈正在調查與“博士專案”(Ph.D. Project)有合作關係的大學。該專案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提高獲得商科博士學位的少數族裔學生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芝加哥大學的檔案中披露,國際學生約佔該校本科生總數的18%,佔學生總人口的32%。 國際學生群體在許多美國大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其招生情況若受到審查,可能對學校的多元化構成和國際聲譽產生影響。
本次政府對芝加哥大學的資訊要求,可能不僅僅是單一事件,而是對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更廣泛審查的訊號。歷史資料顯示,政府對大學招生政策的介入,往往會對學校運營和財務穩定性帶來不確定性。此前,一些聯邦撥款的削減,甚至波及到傳統的“紅州”大學。
例如,美國進步中心的一份新報告就指出,特朗普政府曾計劃終止4000多項聯邦撥款。此外,教育部的員工短缺問題也影響了大學的正常運營。在學術誠信方面,人工智慧輔助作弊的出現也引發了同行評審系統“難以為繼”的擔憂。
此次對芝加哥大學的問詢,無疑為美國高校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校方檔案中的“可能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表述,也反映了大學管理層對潛在後果的擔憂。未來政府的進一步行動,以及其他大學是否也會面臨類似的資訊要求,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