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喜馬紛紛入局,年輕人需要“能看”的影片播客嗎?|新榜觀察

⭐️星標一下新榜,及時瞭解關於新媒體的一切

B站也開始擁抱影片播客了。
新榜編輯部瞭解到,近期B站在積極邀約各類播客節目入駐,形式為影片播客,並提供一定的現金和流量激勵
目前,《無聊齋》《故事FM》《忽左忽右》等老牌播客節目都開始在B站同步更新影片,收穫不少好評。

除了引進市面上成熟的播客節目在B站影片化,B站同時也在嘗試自制影片播客。3月26日,B站上線自制影片播客節目《一麥三連》,首期節目邀請到了羅翔、劉擎和毛尖幾位頂流UP主圍坐對談

不同於常見的圓桌對談影片,《一麥三連》中三位嘉賓坐在一個錄音間,每人面前一支收音麥克風,在昏黃燈光的籠罩下聊AI、聊生活感受。
目前,這期長達一小時的節目在B站的播放量超150萬,評論區也是讚揚聲居多。只不過,雖然走的是影片播客的概念,評論區依然有人問“有沒有音訊版的播客

同期佈局影片播客的還有喜馬拉雅。3月25日,喜馬拉雅上線了影片播客《行走的思考》,這期節目由太平洋保險贊助,邀請《故事FM》的主播愛哲走進6位普通人的生活,用音訊和影片兩種形式記錄他們的故事。
目前,《行走的思考》上線了14集節目,在喜馬拉雅的累計播放量達到589萬次,仍在連載中。

影片播客並非新鮮事物,比如在美國,大多數播客都會同步錄製音訊和影片。市場調查機構Edison Research2024年10月的據表明在每週收聽播客的聽眾中,超過30%的人最常使用的平臺是YouTube。
但對於中文播客而言,現階段嘗試影片播客的節目仍在少數大部分使用者對於播客的認知停留在音訊,甚至部分受眾是為了反抗影片,才轉而收聽播客。
如今幾家平臺陸續加碼影片播客,或許意味著影片播客有了新的可能。
那麼,到底什麼是播客影片化,播客創作者們如何看待影片播客都做了哪些嘗試,難點在哪?播客影片化能給中文播客帶來什麼?圍繞這些問題,我們對話了幾位播客從業者,試瞭解影片播客的前景與錢景
影片播客再次復興
誰會是中文播客界的Joe Rogan
影片播客的興起,是一種在內容形式上各取所長的試探——聲音的親密感疊加畫面的表現力,既保留播客的深度,又迎合短影片時代使用者的消費習慣。
實際上,早在2023年,國內部分平臺掀起過一陣播客影片化熱潮。
2023年初,小紅書與JustPod共同推出“歸途七日談”企劃,《忽左忽右》《不合時宜》等8檔頭部播客在各自的小紅書賬號釋出了影片播客,當時的影片內容較為簡單,僅有一張節目海報,再配上播客的音訊。

小紅書持續發力影片播客,並在2023年6月,對部分創作者放開了影片時長限制,上線了一批50-80分鐘的影片播客。微信也在2023年4月宣佈影片號支援增加長音訊內容,為音訊收聽推出了專屬介面

圖源:極客公園

同年8月,優酷與《無聊齋》共同製作的影片播客《好好聊聊》上線,當時優酷對外宣稱這是“全網首檔影片化播客節目”。
節目形式上,《好好聊聊》保留了《無聊齋》的特點,仍由劉暘和六獸主持,邀請不同的嘉賓分享個人經歷,只是多了一層影片的記錄。

這檔影片播客在優酷共上線了29期,單期節目最高的評論數只有200多條,相比之下,《無聊齋》在小宇宙熱門節目的評論數能達上千條。
顯然,下場推動播客影片化的平臺不少,但基本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直到前段時間,或許是受號稱美國“播客之王”的Joe Rogan影響,人們又將目光轉向了影片播客。
2024年10月,Joe Rogan在YouTube賬號“PowerfulJRE”上釋出了和特朗普一起錄製的影片播客,這期接近3小時的影片目前在YouTube的播放量超過了5800萬次,在國內外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CPA中文播客社群和播客公社的發起人老袁告訴我們,他明顯感受到,正是Joe Rogan訪談特朗普的這期播客點燃了國內播客創作者做影片的熱情。“一些播客創作者才發現,原來美國有大量的使用者在YouTube上看影片播客,之前他們會覺得播客和影片是兩回事。”
影片播客的定義之爭:
影片化的播客還是“播客”嗎?
如果僅從播客現階段的受眾規模考慮,播客創作者要想獲得更大範圍的關注,走向影片化似乎必然。
但究竟,到底什麼是播客影片化,影片播客與其他長影片短影片的區別是什麼?
業內對此還沒有非常鮮明的定義,在與多位播客創作者交流中,我們發現關於影片播客的定義眾說紛紜。《給女孩的商業第一課》主播斯斯認為,影片播客本質仍是影片,理應適應平臺規則,得有爆點、快節奏敘事。
但《故事FM》主播愛哲卻有不一樣的觀點,他強調好的影片播客應該逃離目前短平快的內容邏輯,他希望內容生產方掌握更多主導權,進而改變使用者的內容偏好和平臺規則
《故事FM》近幾年也製作了不少影片播客,基本是單期節目在15分鐘左右的人物採訪,類似微紀錄片。

而在老袁看來,《故事FM》的影片化本質是基於播客內容的影片分發,或者說是創造出了一種新的影片產品,不能稱作影片播客
視角不同,看法也各不相同,難以統一。
據新榜編輯部觀察,當前市面上的影片播客至少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好好聊聊》《一麥三連》這樣的訪談節目,幾個嘉賓圍坐在一起對話,再架上機位同步拍攝記錄。呈現效果類似早期的《鏘鏘三人行》,這類內容本身有一定的受眾基礎,各大平臺下場製作影片播客時,也大多采取這種形式。
第二類是成本更低、靈活性更高的遠端連線,例如《TIANYU2FM》,他們每期都會與不同領域的嘉賓遠端錄製,目前單期影片播客在B站的最高播放量達到了36.7萬。

第三類是自制動畫影片,動漫播客《菠蘿油子》是在音訊的基礎上,增加動漫畫面,這類內容耗時較長,也比較考驗剪輯技術,嘗試的創作者不多。

第四類是紀錄片形式,比如喜馬拉雅最近上線的節目《行走的思考》,主播愛哲不僅會坐下來與嘉賓對談,還會深入體驗他們的生活,用鏡頭呈現出聲音所無法表達的內容。
愛哲跟我們分享了一個細節,錄製這檔影片播客的過程中,消防站的警鈴突然響了,消防員嘉賓王彥升立馬起身換裝出警,只留下愛哲在原地感慨:“我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已經衝出去了。”

無論形式如何,影片播客都得給受眾一些原有音訊內容新東西,可能是嘉賓的表情反應,又或是現場體驗
在這方面,愛哲有著一套自己的內容邏輯。他認為單純拍攝播客的錄製過程太過簡單粗暴,缺乏鏡頭語言,他嘗試製作更有質感的影片。
他看來,有兩類題材適合影片化,一類是拍攝文化名人,他們不畏懼鏡頭;另一類是較為稀缺的人物故事,這類內容拍成影片傳播效果更好。
截至目前,《故事FM》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影片播客是一位“小三分離師”講述如何讓第三者愛上自己的故事,如此“炸裂”的內容,一經上線就“爆”了,影片播放量達102萬。

比起爆款,愛哲印象更深的一期影片播客是胃癌晚期患者陳瑜的故事,2024年3月,陳瑜專程從上海來到北京和愛哲錄製節目,為的是給兩位女兒留下些記錄,讓她們知道爸爸是個抗癌鬥士。
這條31分鐘的影片,講述了陳瑜抗癌的經歷和他幫助病友就醫的故事。2024年底,陳瑜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也是他生前最後的影像記錄,愛哲很珍惜這樣的記錄。
嘗試播客影片化的這幾年,愛哲感受到願意出鏡講述故事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從2023年開始,在徵集故事時增加了是否願意出鏡錄製影片的選項,剛開始願意出鏡的人大概佔比40%,後來增加到了50%左右。”愛哲說道。
影片播客會是中小創作者的遇嗎?
隨著播客的認知度高,廣告主投放播客的意願也在增加,但他們不僅想要在播客的音訊節目中露出,往往還有影片曝光的需求播客影片能為他們拿到更多預算,這也是不少創作者開始嘗試播客影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斯斯告訴我們,今年3月,她接到了Swisse斯維詩影片播客的合作需求。“Swisse找過來的時候非常著急,訪談完他們的中國區執行總裁Niki後,一週就要出音訊和影片版本,只有我們團隊這種做紀錄片苦過來的團隊,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來。”

斯斯早期訪談影片起家,她認為大部分人沒耐心看完一兩個小時的影片,所以她製作Swisse這期播客影片時刻意將內容壓縮到了20分鐘,保留了一些金句。影片上線後,在小紅書獲贊超4000,是斯斯小紅書賬號的爆款內容之一。

斯斯說自己也走過彎路,直接把一兩個小時完整的影片播客影片上傳到微博、B站等平臺,效果一般她意識到,目前大家看到影片的第一反應是需要爆點和快節奏敘述,影片播客內容必須壓縮。
斯斯團隊製作影片播客的流程是,先通過錄制內容的逐字稿重構故事,調整好文字後才配上相應的影片畫面,一期影片基本需要製作兩週,而音訊兩天就能夠剪完。
這其實也能解釋為何影片播客難成潮流製作週期太長且成本高。
愛哲告訴新榜編輯部,在製作《行走的思考》時,音訊節目的剪輯週期是3周,而影片節目的後期剪輯需要一個多月,加上還需要拍攝錄製外景,成本難以估量。
愛哲坦言,如果沒有平臺或廣告主的支援,自己基本無法制作如此大體量的影片播客。

愛哲在船上錄製喜馬拉雅《行走的思考》

據新榜編輯部觀察,目前頭部播客嘗試影片化的動力,多數源自平臺政策和廣告預算,像近期B站開始推廣影片播客,邀請各大播客入駐,繼而推動了他們的影片化。
《故事FM》也在邀之列,他們在4月21日上線了一期愛哲與義大利攝影家安德烈·卡瓦祖緹的影片播客。愛哲,其實這期影片去年已錄製完成,只是沒有分出精力剪輯,直到被B站邀請入駐,才加急製作
而像這樣的庫存影片,《故事FM》還有很多。

老袁也提到,對於《故事FM》等已經實現商業化的頭部播客來說,他們本身在音訊內容上擁有了穩定的聽眾和客戶,除非有平臺或廣告主拿出真金白銀扶持,否則難以投入時間精力製作
相較頭部播客創作者,一些中小播客創作者似乎更樂於嘗試影片化。
“這其實和播客創作者的構成也有關係,早期下場製作播客的創作者不擅長影片甚至反抗影片,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從業者加入進來,他們更願意擁抱影片化。”老袁提到,尤其B站大力推廣影片播客後,一批中小播客創作者便表現得很興奮,經常向他諮詢製作影片播客的有關事宜。
老袁看到,越來越多創作者會在錄製音訊的同時錄製影片,他分享了一個細節——目前每週大概有20檔播客節目來CPA中文播客社群的錄音棚錄製,其中一般有5檔節目會同時錄製影片版,佔比25%,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上漲

CPA中文播客社群的錄音棚

播客公社針對主動申請加入並透過的社員推出了後期服務,目前,他們給出音訊節目的後期報價是8000元12期,而影片節目的報價大概是音訊節目的兩倍。
由此可見音訊相比,影片播客的門檻確實更高,創作者也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平臺出於品牌行為的引進能否持續,也有待觀察。
但作為一條探索中的賽道,影片播客或許能夠改變大眾對於播客的“小眾”認知,給頭部效應顯著的中文播客圈,帶來一些新鮮的內容氣息以及新的商業案例,從這些角度來說,播客影片化的嘗試還是值得觀望的。
作者 | 曉雅
編輯 | 張潔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