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哭了…美國牛隻庫存創70年新低,今夏牛肉價格必飆

美國牛肉市場正面臨歷史性供需失衡:全國牛隻總量跌至1951年以來最低水平,疊加夏季烤肉季需求旺季,推動活牛期貨、批發及零售牛肉價格全面飆升,消費者恐將迎來新一輪“牛排通脹”,肉品加工巨頭泰森食品(Tyson Foods)等企業亦深陷成本危機。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9日資料顯示,活牛期貨價格衝高至每磅2.15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漲22%,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佳的期貨品種之一。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資深分析師蘭斯·齊默爾曼(Lance Zimmerman)指出,隨著北半球進入燒烤旺季,零售商與餐飲業者正加速囤貨,“即使肉價高企,需求短期內難以回落”。  
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牛隻存欄量僅剩8,670萬頭,較2019年峰值銳減6%,創下73年新低。持續蔓延的乾旱天氣迫使牧場主縮減養殖規模,為填補供應缺口,業界被迫將乳牛及繁殖母牛等非常規牛隻投入生產。齊默爾曼提到,過去50年單頭牛的產肉量已翻倍,但“這些努力仍無法抵消存欄量銳減的衝擊”。  
屠宰加工環節成本壓力尤為嚴峻。泰森食品最新財報顯示,其牛肉部門單季虧損達2.58億美元,其中4.7億美元用於支付包裝成本。公司高層坦言,牛肉業務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行業分析師指出,肉品包裝商需額外承擔飼料漲價、勞動力短缺及物流成本攀升等多重壓力,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儘管牧場主已開始擴大繁殖牛群規模,但牛隻生長週期長達18至24個月,意味著供應短缺可能持續至2027年。市場擔憂,若牛肉價格長期高位執行,消費者可能轉向雞肉、豬肉等替代品。齊默爾曼警告:“當牛肉不再是聚餐首選,整個產業鏈都將面臨結構性調整。”  
此輪危機暴露出美國畜牧業對氣候風險的低抵抗力。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農業經濟學家薩拉·波特(Sarah Porter)指出,過去十年乾旱導致西部牧場減少30%,而氣候變化正加劇極端天氣頻發。“除非建立更彈性的供應鏈,否則類似衝擊將成為新常態。”  
隨著夏季燒烤季臨近,美國消費者或將面對更昂貴的牛排與漢堡,而這場由供需失衡引發的行業震盪,正倒逼產業鏈從養殖到零售各環節加速轉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