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旅遊”如何激發消費新活力?

來源:新華社
從藍天“一躍而下”體驗跳傘樂趣,在直升機上俯瞰山河,於城市煙火中欣賞一場無人機燈光秀……隨著各地低空文旅專案“上新”,低空經濟以“雲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
記者在多地走訪看到,“低空+旅遊”正以立體化體驗塑造文旅消費新場景,啟用“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消費,成為撬動文旅市場的“空中引擎”。
新玩法:“低空+文旅”帶來豐富體驗
“從空中看三亞的海景,像是打開了新世界!”在海南最大的跳傘基地——三亞塔赫跳傘基地,內蒙古遊客王曉玲體驗了固定翼跳傘後難掩興奮。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三亞塔赫跳傘基地日均接待量較平日增長約70%,2024年基地接待跳傘客人超過1萬人次,今年一季度已經達到6000人次。三亞塔赫極限運動俱樂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恩銘說:“低空旅遊以高空視角賦予傳統景區全新魅力,尤其受年輕群體追捧。”
5月2日,遊客在三亞塔赫跳傘基地體驗跳傘。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安徽九華山風景區,5月3日,在直升機轟鳴聲中,合肥遊客王強一家俯瞰春日山景,連聲驚歎“半小時太值了”!專案運營負責人劉留告訴記者,目前,該遊覽專案共開設3條航線,體驗時間在5分鐘到25分鐘之間,價格區間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據賽迪顧問預測,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億元大關,2026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去年以來,多個省份積極規劃設計低空應用場景,探索特色旅遊飛行航線等低空文旅新業態。
記者走訪看到,以載人直升機為主的低空觀光專案正從“小眾體驗”邁向“大眾消費”。重慶巫山開通直升機俯瞰長江三峽專案;江蘇蘇州開通金雞湖、蘇州古城等低空觀光航線;安徽肥西縣祥源·花世界旅遊度假區正在打造空中賞花專案,為遊客帶來“空中觀花海,雲端瞰江淮”的全新體驗……
科技賦能下,低空文旅應用場景深度拓展,不僅豐富了文旅業態,也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多點開花。
無人機演繹的燈光秀正在點亮夜經濟。自4月19日起,重慶將無人機燈光秀從“節慶限定”升級為常態化展演,5000架無人機編隊以“月月煥新”模式,演繹“山水人城”聯動的視覺奇觀;“五一”期間,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祥源齊雲山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內,約1100架無人機每晚準時騰空而起,展現出仙鶴、寶劍、榔梅花等文化元素,吸引遊客打卡。
無人機表演帶動酒店、餐飲商家紛紛推出“觀演套餐”。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丁瑤說,“無人機+夜景”的組合拳,推動文旅業態向立體化、科技化轉型,形成“空中消費+地面服務”的全新產業鏈條,助力打造“低空+”文旅生態,讓“流量”直接轉化為“銷量”。
強支撐:政策助力低空文旅“高飛”
低空文旅的“騰飛”離不開政策賦能。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支援低空消費發展,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支援低空文旅發展的各項舉措。
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龍興通用機場內,重慶市民在進行低空飛行體驗。(受訪物件供圖)
“真金白銀”推動產業發展。安徽合肥提出,對開設經民航部門審批的載人eVTOL航線的企業,分類別給予補貼,其中觀光旅遊類航線每人100元/架次;重慶開展低空飛行消費周,今年共發放3000萬元低空飛行消費券,今年活動期間拉動消費超5億元;江蘇蘇州支援低空載人觀光,對開通觀光航線的企業,每增加一條新航線給予2萬元補助,每家企業最高50萬元。
“建圈強鏈”促進融合發展。海南三亞推動低空旅遊產業與酒店民宿、會議展覽、節慶賽事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四川鼓勵發展以低空經濟為主題的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支援舉辦航空會展、航空論壇,支援開發低空文創產品。
持續推動應用場景“上新”。浙江提出,支援發展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觀光、熱氣球環遊、滑翔傘運動等低空農文旅活動;四川支援建設航空運動體驗基地和航空飛行營地,舉辦大型航空體育和無人飛行器等賽事活動;海南提出,拓展低空飛行器旅遊觀光場景,支援海口、三亞等環島旅遊公路沿線市縣,結合驛站佈局開通直升機、eVTOL、飛行汽車等低空旅遊觀光線路。
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說,在政策驅動下,各地透過創新推出多元化低空文旅體驗,撬動文旅消費市場,更透過常態化運營、文化融合與產業鏈延伸,讓低空經濟成為文旅產業升級的“空中引擎”。
謀長遠:多舉措推動低空文旅高質量發展
“低空+”開啟文旅想象新空間,如何能“飛得更穩”?
“低空文旅作為新興業態,行業發展初期難免出現人才短缺、運營不規範的短期亂象,一窩蜂上專案、同一區域同質化競爭也時有發生。”海南省航空運動協會秘書長徐麗文說,近年來,協會一直呼籲運營企業進行人員、飛行器材、運營場地備案,並運用行業協會的專業力量,引導和鼓勵企業規範化運營。
受訪人士認為,需透過政策、技術、場景與生態的多維協同,破解成本高、專案同質化等問題,釋放低空文旅市場活力。
“要吸引低空領域的高階人才留下來。”徐麗文建議,發展低空旅遊要從旅遊觀光、賽事經濟、應用場景開放等方向著手,鼓勵相關企業落地,實行低空人才落戶補貼,推動當地低空經濟人才儲備發展。
差異化競爭成為破局關鍵。祥源齊雲山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董事長梅嶺以無人機表演為例:“必須深挖本地文化,避免千篇一律。”她提出構建“低空文旅品牌矩陣”,聯合文旅、科技企業打造區域IP,透過短影片、直播等精準營銷提升轉化率。
海南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陳耀建議,以海南為例,未來可推動利用海南自貿港政策對低空裝置的展銷和交易,進一步吸引低空裝置組裝、研發和製造企業,逐步形成海南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鏈。
向雲端,探新路,低空文旅高質量發展還需技術創新持續賦能。程羽認為,各地可探索推動輕量化、低成本裝置研發,推動低空場景的創新,拓展“低空+研學”“低空+康養”等模式,“未來低空旅遊將不止於‘天上飛’,更要實現‘地上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