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房地產市場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日本房產市場呈現出顯著的逆勢增長態勢,特別是東京的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
美國房地產服務巨頭仲量聯行(JLL)最新的資料顯示,2024年日本首都圈房地產投資額同比增長46%,達到201億8000萬美元(約3萬億日元),僅次於美國紐約,成為全球第二大房地產投資市場。
東京房產之所以會如此吸引外國投資者,其關鍵在於日元貶值、低利率環境與穩定租售市場等多重作用。此外,日本對外國人購買房產基本沒有什麼限制,投資門檻較低。
那麼,日本買房有哪些流程?在日本投資買房需要哪些費用?本期小編就來為您一一解析。
01
日本購房流程
在日本買房,流程簡單透明,且無國籍和簽證限制。
購房流程:
01、收集資訊選房
海外投資者預先設定心儀房產條件:提前明確地段、個人預算等資訊,也可以在網路搜尋和自己購買條件相符的房產作為參考。
02、選好中介定房
選擇合心靠譜的中介公司作為媒介。靠譜的中介公司更瞭解日本房產的最新動態,除了可以推薦合適的房產外還能給到更多專業建議。遇到想買的房產,需要繳納意向金、寫購房申請書以及支付10%簽約金。
03、簽約購房合同書
簽約前,由日本的宅建士向投資者進行房產購買相關的重要事項說明,解釋合同內容。申請後10天左右,可代理簽約。簽約後,如果買賣雙方想解除合同,需要支付房款20%的違約金,因此需要慎重對待。
04、交房、結清尾款
從簽約到交房一般1個月左右。這期間,需要辦理公證書,填寫律師委託書,支付剩餘90%尾款和稅費。新房的話需檢查建築物的完工狀態。交房時,需要進行房地產所有權轉移登記,必須由日本的司法書士(律師)才能辦理過戶。
05、房產託管招租
購房完成後,投資者就可以自行選擇個人入住或進行出租經營等相關活動。如需出租,建議最好委託日本託管公司管理,這樣就無需直接面對租客,出租期間有任何問題,都是經由託管公司溝通解決。
總的來說,日本買房整個過程4-7個月左右,即使你人不在日本居住,也可以完成買房的全流程。
02
日本投資買房費用
日本投資買房,除了支付房款外,還需要支付其它的費用。
01、購置階段一次性費用
除了房款外,買房中所要繳納的稅包括:登入稅、房產取得稅、印花稅,而所需費用則是中介費、產權轉移登記手續費以及5年或10年地震火災保險費用。
1)房價
這是投資買房最主要的費用支出,而且日本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房價差異顯著。
比如,東京市中心80㎡公寓約2億日元,福岡同面積僅1億日元。東京23區新建公寓價格近五年漲幅明顯,東京23區2024年平均售價高達1.05億日元。
2)交易稅費
中介費:成交價3% + 6萬日元 + 10%消費稅。
房產取得稅:土地評估價格的1.5%、房產評估價格的3%。這部分稅費不是交易時收取的,是交易完成半年後,由各地國稅局再行傳送信件收取的。
登入免許稅:日本註冊房地產時必須繳納的稅款,稅率是土地評估價格的1%、房產評估價格的0.3%。
印花稅:根據合同金額階梯式繳納,通常為1-10萬日元6。
3)其他前期費用
貸款手續費:貸款金額的1%-3%(如需貸款)。
產權轉移登記手續費:代辦房產交易手續的司法書士的人工費;費用5-10萬日元不等。
保險費用:10年火災險+5年地震險,約10-20萬日元。
簡單來說,房產交易中的稅費花費大約是房產價格的6%。
02、持有階段年度成本
有些人說,相對北京上海的房價,日本房價還算便宜,但是持有成本太高了。
那麼,究竟日本持有成本高不高?需要支付哪些費用?
1)稅費
大家常說的日本房產稅,其實就是固有資產稅和都市計劃稅,簡稱“固都稅”,每年徵收一次。通常固都稅是房產交易金額的0.2%-0.3%。固定資產稅交給日本政府,都市計劃稅交給地方政府。
固定資產稅(國稅):每年需要向日本政府支付的稅。土地評估價格*1.4%+房產評估價格*1.4%。
都市計劃稅(地方稅):每年需要向日本地方政府支付的稅,支付給該房產所在地政府,土地評估價格*0.3%、房產評估價格*0.3%。
2)管理維護費用
物業管理費:公寓每月約2-3萬日元,一戶建無需繳納。
修繕基金:公寓每月約1-3萬日元,用於長期維護;一戶建每15年需自行修繕。
3)出租相關費用(若投資出租房)
託管費:租金的5% + 消費稅,委託管理公司代管。
租金所得稅:日本要求一定要聘請一位稅理士,每次做一個房產的個稅申報的費用是2.5萬日元。
03、轉售階段成本
房屋出售時,需要繳納的費用有中介費、源泉所得稅。但為了避免人們炒房,日本房產除了運用房產稅以外,還賦有源泉所得稅這個相對較重的稅務。
中介服務費:售價的3% + 6萬日元 + 消費稅。
源泉所得稅:分非居住者個人名義和法人名義。
非居住者個人名義,持有房產5年內,增值部分的稅率為30.63%;持有房產5年以上稅率為15.32%。(增值部分可抵扣)。
法人名義,交的企業所得稅是根據公司財務年度決算拔高納稅的15%。
老編輯個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歡迎新增撩我。


歡迎更多個人、媒體與企業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註明“老編輯部”。
文中圖片來自影片、採訪、新聞、影視劇截圖以及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聯絡@金融老編輯立即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