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有網友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爆料,在釘釘創始人陳航(花名“無招”)迴歸擔任CEO後,釘釘內部開始大力整頓考勤與工作紀律,一系列舉措引發廣泛關注。
根據爆料內容,目前,釘釘明確要求員工早上9點上班,並組織早會,晚上進行工作總結,旨在保持團隊的快速響應能力。紀律整頓方面,要求員工在13:15後必須進入工作狀態,上班期間禁止使用手機瀏覽微信、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據網易科技從內部人士處瞭解,部分資訊為真,很多誇張資訊是假訊息。上班考勤和午休縮短為真,9點下班、清明加班則為假訊息。
不過,網傳的工作時間停用小紅書,以及要求釘釘員工使用釘釘,工作場合加好友首先新增釘釘,0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會被挑戰,要求學習python,都確有其事。
內部人士透露,這是無招重整釘釘的開始。初衷是要求釘釘重回創業,抓住AI機遇。
“釘釘之父”阿里三進宮
算上這一次,無招已是三進“宮”(阿里)。
1999年,陳航(“無招”原名)加入阿里實習。當年的6月28日,馬雲和吳泳銘等“十八羅漢”創立阿里。雷峰網報道稱,無招本有成為“羅漢”的機會,但偏偏兩年後,他決定赴日本工作,因此錯過了阿里上市的造富神話。
11年後的2010年,無招當年阿里實習期間的“老闆”——阿里內部人稱“吳媽”的吳詠銘——召喚無招重新加入阿里,負責淘寶搜尋“一淘”開發。
兆禧擔任阿里CEO的第四個月,無招於2013年9月正式接掌“來往”業務,主導其戰略方向。彼時的阿里,將來往定位為“對抗微信”的核心社交產品,阿里創始人馬雲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投入大量資源支援來往發展。
2014年4月,無招建議轉向企業通訊(即後來的釘釘雛形)方向,但由陸兆禧、吳泳銘、汪海組成的“三人委員會”意見不統一,決策機制拖累效率,責任分散影響執行。
2014年9月,無招推出了釘釘的第一個內測版本。考慮過“一丁”“火聊”等名字後,無招最後為其命名為“釘釘”,取“板上釘釘、言之鑿鑿”之意。他帶領團隊從零打造出釘釘,使其成長為國內使用者規模最大的協同辦公平臺之一,使用者數超7億,覆蓋5600餘家生態夥伴。
然而,2021年阿里推動“雲釘一體”戰略,釘釘併入阿里雲智慧事業群,無招因戰略分歧選擇離職創業,成立“兩氫一氧”,專注於跨境電商領域,並吸納多名原釘釘核心成員。
作為釘釘創始人,陳航對釘釘最主要服務的中小企業產品和使用者需求,有更獨特的理解和洞察力。在市場競爭加劇和AI技術衝擊下,重掌釘釘的無招,將帶領釘釘去向何方;釘釘AI化將帶給阿里AI戰略怎樣的想象空間,一切都從3月31日的收購訊息宣佈而開始。
而在過去面對媒體、拜訪者加微信的請求時,陳航一貫的說辭是:不加微信,請加我釘釘。
【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無招的迴歸引發資本市場強烈關注。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或為阿里To B業務注入新動能。當前,企業服務賽道競爭加劇,騰訊會議、飛書等對手均在AI應用上加速佈局。釘釘憑藉龐大使用者基數與生態優勢,若能成功轉型為“智慧化入口”,將進一步提升阿里在企業數字化服務中的話語權。
對於無招而言,此次迴歸既是機遇亦是考驗。他在內部信中表示:“釘釘的使命始終是賦能中小企業,AI時代將讓我們更貼近這一目標。”未來,釘釘能否在AI浪潮中續寫“從0到1”的傳奇,仍需時間驗證。
更多網際網路行業爆料,以及職場資訊,職業技能經驗分享
關注我,給你好看
部分內容引用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回覆“健康指南”,Get《程式設計師健康指南》電子書】
【回覆“1024”,Get程式猿求職面試葵花寶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