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PAR超700元,水晶酒店如何實現超神業績?

過去兩年,隨著旅遊業帶動和採購經理指數上揚,中國酒店市場步入復甦的正軌。但從整體來看,行業仍處在抄底階段。厚海資料顯示,在2024年全年,超過1000家中檔及以上酒店停業,而剛入2025年,接近20家中小酒管集團已進入破產重整、破產清算程式。
大型酒管集團也不好過。2024年洲際大中華區RevPAR(平均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降4.8%,是其全球唯一負增長區域,希爾頓、萬豪、凱悅、溫德姆、雅高集團等, RevPAR均在大中華區出現下滑態勢。
在宏觀大勢的波動下,酒店和其他行業一樣難免吃力。
但大勢不可違,小事大有可為。聚焦到一個個具體的門店,會發現不少的驚喜。
比如北京國貿中心,就有一家水晶酒店,2024年OCC(入住率)達到101.1%,RevPAR更是超過700元。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業界老炮表示“不可置信”、“簡直逆天”。
要知道,700元的RevPAR,一般是北京熱門地段商旅酒店在五一、十一等節假日才有可能觸及的數字。也就是說,這家酒店相當於一整年都在過黃金週。
同處存量時代,為什麼唯獨這家酒店逆勢崛起?品哥找到酒店投資人潘玲聊了聊。

 “第一眼就愛上了它”
品哥怎樣看待當下的存量競爭?
潘玲可以看作是酒店行業發展階段的變遷。前30年有地產推動,國內酒店或主動或被動去擴張規模。而今地產告別黃金時代,酒店回到存量上做功課,進入價值深挖的階段。
品哥價值如何深挖?
潘玲粗略來看,經濟型酒店挖成本,舒適型酒店挖場景體驗,高檔型酒店挖文化IP,不同檔次酒店的投資邏輯都在發生變化。
品哥你覺得哪個更好“挖”?
潘玲沒有難易只有偏好。個人看來,經濟型溢價較低、高檔型回報偏慢。我比較傾向於做中高階,顏值高、溢價高、回報相對穩定。當然,很多投資人也會進行跨賽道組合投資,對沖風險。
品哥這是你選擇水晶酒店的原因嗎?
潘玲其實看到水晶酒店2.0版本,我第一眼就愛上了它,設計高階,有層次感。
我對酒店品牌的設計,以及最終呈現的產品有一定要求,不只看重收益。當然,我相信一個有品牌感、設計感的酒店,收益也一定不會太差。
咱們國貿店就是2.0版本,儘管在綜合體物業裡,大堂做了調整,但整體風格還是得到了住客好評。去年,這家店OCC超過100%、RevPAR超過了700元。
見面,落座。一問一答,潘玲不假思索,乾脆利落。
這背後是20多年的經驗沉澱。潘玲本是哈爾濱人,為擺脫“繼承家業”的宿命跑到北京打拼。1998年進入酒店行業,幹了三年就自己創業做獨立酒店,而後陸續投資過多家連鎖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酒店的設計感,成了潘玲投資的重要決策因素。她大學學的是“工業與民用建築設計”專業,考慮到她對美學的獨特追求和對建築外觀設計的高要求,外界都給她打了一個“顏值控”的標籤。
但這個看似感性的選擇背後,其實藏著潘玲理性的商業思考。
別人更關注一個投資的“天花板”在哪裡,而她更在乎的是一個品牌的競爭力下限。
她提到,分析一個酒店的競爭力下限有兩大因素:
第一是位置。水晶國貿店的現有成績,就離不開物業的稀缺性。要知道,國貿商圈作為北京CBD核心區域,可改造為酒店的物業少之又少,客源卻有天然保障。
第二是品牌。這些年來,水晶酒店在國內市場的覆蓋面廣、滲透力強,明顯處於行業的頭部陣營。這帶來的好處是,住客對品牌有足夠的認知和認同,他們訂房時的下單決策會更果斷,也願意為之在同地段支付更高的價格。
而作為投資人,潘玲認為,要預判一個品牌在市場的影響潛力,首要考察的就是它的設計質感。這是全行業的共識:即設計是一個酒店品牌的靈魂。

“好多差異化都是自己騙自己”
位置+品牌,決定酒店競爭力的下限。那麼,酒店競爭力的上限何以抬升?
潘玲給出了一組意思完全相反的詞:“差異化”和“標準化”。“差異化”,是指差異化的住客體驗。對此,潘玲有一套類似“黃金圈法則”般的投資邏輯。
Why:對於中高階酒店投資,首先考慮的是穩定性優先,兼顧長期價值。
How:穩定性要求酒店擺脫區位與價格戰束縛,核心動作則是讓客群從隨機選擇變為主動復購。
What:客群復購,要求酒店面對不同的客群,進行垂直服務場景的深耕,用差異化服務帶來入住體驗,培養源源不斷的回頭客。
其實,打造差異化的住客體驗,早已成為酒店行業的共識。這兩年走進任何一家新開的酒店,總能看到似曾相識的創新:大堂裡的刷臉入住、忙個不停的送餐機器人,甜品臺上插著乾冰的慕斯蛋糕——酒店人彷彿集體得了創新焦慮症,生怕自家招牌少貼幾張時髦標籤。
可住客的眼睛是雪亮的。刷臉裝置網路延遲;親子房只是在普通大床房加了三個玩具;當網紅蛋糕切開流出廉價的植物奶油,這些偽創新就像掉色的紋身,越用力越顯尷尬。所謂的差異化體驗,活生生被做成了酒店版的淘寶爆款——看著熱鬧,撕開包裝全是義烏小商品。
此外,甚至還有人將酒店變成大賣場、變成展覽館……潘玲感嘆,好多差異化都是自己騙自己,停留於表面的元素拼貼,是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她提到,在差異化創新之前,酒店必須自問,我們到底是在解決真實的住客問題,還是在“自嗨”?脫離住客真實問題的差異化,變不了現。
不難得出,差異化是以住客為中心的差異化。
華住曾對水晶酒店的核心住客做過畫像——精英商旅人群,不僅會工作,更懂生活。而從年齡層看,目前90後住客已飆升300%,他們受教育程度更高、物質條件更豐富,對品質住宿體驗有更高要求。
水晶酒店在圍繞這群人進行由內而外的差異化創新。比如考慮到商旅人群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水晶酒店2.5版本則希望給到住客一個“純粹好眠”的地方,而非另一個會議室、辦公間。
為此,水晶酒店從整體設計到細節佈局,與其他商務酒店的設計邏輯大相徑庭。
品哥的一位朋友小童,是一個頻繁出差的空中飛人,過去幾年,她幾乎每半個月就要出差一次,每次都選擇水晶酒店。
當走進酒店大堂的那一刻,小童感到整個人都放鬆了。
六芒星的能量、琥珀色的光暈、療愈的香氛與胡桃木、古銅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水晶酒店的大門就像一道結界,一邁入,就從快節奏的工作穿越到慢節奏的療愈場。
圖源:朱周設計
作為商務,小童免不了南來北往地出差,甚至一天之內需要轉換好幾座城市。
以前住酒店總會失眠,陌生的床和陌生的環境,即使很想早睡,也始終睡不著。
但自從遇到了水晶酒店,她“一覺睡到天亮”的差旅夢,終於實現。
小童常向朋友安利的,是水晶酒店的浴袍。
女性在外,有時候連酒店的床都要用一次性被套給蓋住,更不用說穿浴袍。
但水晶酒店的浴袍,一客一洗,關鍵還好穿。
浴袍採用了複雜的雙層縫製工藝,內外顏色不同,材質也不一樣。表面是短毛桃皮絨,做了啞光處理;內襯則是超柔絨面料,由超細纖維組成的高密薄織物,一根紗線中有144根超細纖維。
這種面料,柔軟透氣還有普通纖維幾十倍的吸水性。洗完舒服的泡泡浴再穿上貼身的浴袍,在軟乎乎的觸感裡躺在床上看會兒綜藝,別提有多美。
實際上,水晶的床也不是普通的床。
全新水晶酒店從2.0版本起,房間都是標配的絲漣美姿感應彈簧床墊。
這個五星級酒店御用品牌的床墊,專治“認床”的毛病,其採用專利技術的感應彈簧,即便一枚雞蛋在上面滾一圈,都能迅速做出反饋。
還有就是電商平臺上價值小几千的裸眠級貢緞四件套,選用了100%長絨與普通絨混紡的新疆棉,用60支300根紗織密度的貢緞工藝織造。
小童說,躺上去的瞬間如墜雲中,睡意襲來,在溫暖的包裹下,甚至想把這張床搬回家。
小童體驗到的,是水晶酒店獨有的外部助眠硬體,其中還包括99%影院級遮光窗簾、全屋2700k色溫光源等。
除此之外,水晶酒店還安排了一些“內調”細節。
比如在小紅書上,住戶po出每次住水晶都格外喜歡的睡前儀式:
把天然精油滴在喜馬拉雅白水晶上,精油特有的羅勒清香,有助眠安神的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晶酒店的微醺行政酒廊。
睡不著時,住客可以直接在客房點一杯入夢特調。
據稱,酒廊請上海著名酒吧團隊經過100多次試製,最終才打造出5款特色雞尾酒、3款無酒精特調飲品。其中一款特調晚安酒“夢裡什麼都有”,內含薰衣草、檀香木,專為睡前小酌打造。
除了助眠,水晶酒店喚醒服務亦是別有用心。
比如作為差旅人士喚醒神器的咖啡,大多五星酒店只能供應掛耳、速溶和膠囊,而水晶酒店直接在每個房間配備了一個咖啡角。
早上起來開啟窗簾,藍牙音箱響起輕音樂,開啟一袋耶加雪菲咖啡粉均勻鋪在手衝濾紙上,在專業手衝壺的加持下,就連小白也能完美沖泡。
若窗外看得見城市天際,或一片水域,這場景對到處奔波的差旅人士來說何其療愈。
除了咖啡,營養的早餐是喚醒一天活力的不二之選。
區別於其他酒店的“懟量”,水晶國貿店特意加入了溫泉蛋、現熬雞湯蔬菜燙撈等健康輕食,還有炸醬麵、糊塌子等獨屬北京的本地化特色飲食。
這也是小童的心頭好,差旅本就在作息和就餐上不規律,更不用說拖著疲憊的身體去酒店健身房動一動了。
“早上一份健康輕食,至少讓自己心理上有了安慰。”
一份兼顧身心健康的早餐,是90後也是所有旅人抵禦現實的底氣。

“作為業主,華住品牌是首選”
回看水晶酒店的種種差異化,不難發現,它其實是在迴歸行業的本質——酒店是用來住的。那些差異化的服務,也並非要在業內標新立異,而是跟隨住客的新需求去做新服務。
潘玲強調,酒店能夠高效落地這些差異化的前提,其實是有一個標準化的運營體系。
她表示,水晶酒店給自己的整體印象,是兼具設計感與商業效率。因為透過接入華住會員體系和可標準化的服務板塊後,水晶酒店完成了從“小眾設計”到商旅賦能的轉變。
標準化與商業效率成為關鍵詞。據悉,在華住的賦能下,水晶酒店已實現相對標準化,並大幅提升商業效率。
首先是人力。潘玲提到,水晶酒店透過機器人服務、華掌櫃、一崗多能培訓以及智慧化系統的輔助,人房比降低至0.25以下,遠低於傳統中高階酒店人力成本。
其次是供應鏈,潘玲highlight的則是單房裝修成本。
她表示,水晶國貿店作為2.0版本,透過標準化設計模板替代原有“一店一設計”模式,單房造價降幅達20%,酒店工程週期減少到5-6個月。
而最近,潘玲正在籌建一家2.5版本的水晶酒店,據悉單房造價再度降低了5000元左右。
最後是後期運營,這一點,潘玲尤為認可華住的會員體系。她表示,“2個多億的會員量,加上標準化的運營體系,作為業主,華住品牌是首選。”
資料顯示,華住的會員數量已突破2.7億,位居業界第一。
於潘玲一樣的投資人而言,如此規模的會員量,是穩定客源與提升訂單轉化率的關鍵。
其實早在2021年第二季度,華住財報中也明確提到,其‌87%的訂單來自直銷渠道‌(包括華住會APP、微信小程式、企業直鏈等)。即便住客最初透過OTA(線上旅遊代理)平臺預訂,但華住透過辦理會員、提供全方位服務也能高效將其轉化為會員。
這一點在水晶國貿店得到了佐證。潘玲介紹,華住會員體系賦能下,門店的客源結構很健康。2024全年該店IDS佔比達到71.4%,並未過度依賴OTA,華住會員的復購率也要遠高於OTA新客。
此外,依託於大樣本會員資料,華住還可以透過自研數字化工具精準高效地進行會員管理、定價策略等。
比如水晶國貿店就曾根據周邊競品價格、商圈會展會議活動、航班客流等資料,動態調整價格。大致策略是工作日高舉高打,週末推出連住、夜宵房等特惠活動拉動OCC。
潘玲稱,儘管北京中高階酒店市場整體復甦承壓,但2024年水晶國貿店的OCC達到101.1%,這離不開靈活響應市場與精準鎖定高價值客群。
從“標準化”轉向“本地化”
交流結束,潘玲就被叫去拍照。她身著一身藏藍色西裝立於客房內,眺望著遠處的北京CBD。
業主親自出鏡宣傳,這在以前也是少見。對此,潘玲表示,華住對於門店的賦能比較完善和全面,但針對不同客戶群體、不同的會員等級,門店也要有自己的精細化運營,從而方便門店做出更符合商圈特性的收益管理,從“標準化”轉向“本地化”。
至此,700+單房收益的來時路逐漸清晰。
這背後,是位置引流、品牌加分、差異化與標準化的華住生態賦能,以及業主精細化本地化的自主運營。
而如果把視線從水晶國貿店轉移到全國,你會發現,當下257家開業的水晶酒店遍佈全國78個城市,這個品牌成為中高階酒店行業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這也意味著,在標準化的生態賦能下,越來越多與潘玲一樣的投資人正在水晶酒店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瞭解更多精彩案例,點選下方關注首席品牌官公眾號。
首席品牌官 創立於 2013 年,是品牌人成長及經驗共享平臺,平臺包括自媒體、社群、培訓和品牌活動

「首席品牌官」自媒體系“CMO 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絡「品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