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TM才是中國電影該有的樣子!
這TM才是中國電影人該有的態度!
僅僅9天,
拿下中國電影票房榜首;
觀看人次輕鬆突破1億。
甚至人放話,
很快就能破百億…
一部不營銷、不炒作的“動畫片”,
卻贏得了巨大票房和口碑,
甚至還在持續創造歷史,
今年的春節檔,
《哪吒2》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它用一己之力證明了:
中國電影,
不是沒有好作品,
只是用心的人太少了;
中國消費者,
不是花不起那幾十塊錢,
只是不願意再被強行喂“史”;
中國電影工業,
不是沒有好的技術,
只是有太多人習慣了賺快錢。
大年初一,
看完《哪吒2》,
從電影院出來,
我第一時間,
就查了一下《哪吒2》的製作過程,
瞭解完後,
我當場爆了粗口,
這TM才是中國電影該有的樣子!
這TM才是中國電影人該有的態度!
都說慢工出細活,
這話不假,
《哪吒2》能有這麼高的質量,
一是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來打磨,
二是離不開整個團隊認真的態度,
用導演餃子的話來說就是:
不圖快,只圖好,
把資源用到極致,
要對得起觀眾。
就說技術吧。
《哪吒2》有1900多個特效鏡頭,
每個鏡頭,
平均包含5種以上,
特效元素,
單鏡頭的特效模擬快取量,
高達10T!
整體難度,
是《哪吒1》的3到5倍。
比如電影裡“龍鱗甲”,
每一片都具備反光、
磨損和掛水珠的功能。
這種震撼的畫面,
要是放在幾年前,
估計都沒人相信,
會完全出自中國動畫製作團隊之手。
更讓我感動的是,
據導演餃子說,
哪吒背後的138家中國公司,
都是虧本接的活,
換句話說,
正是全中國行業的託舉,
才讓這個穿紅衣服的調皮小孩,
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過在我看來,
《哪吒2》最厲害的地方,
其實並不是特效有多炫,
而是它能把特效,
和劇情完美融合在一起。
《哪吒2》重新解構了“鬧海”,
已經從傳統神話裡的反父權,
發展到了反階級壓迫、反帝國霸權!
在保留傳統文化辨識度的同時,
又能以反套路的敘事,
滿足觀眾對新鮮感的需求。
真正把一個“老掉牙”的故事,
玩出了它不該有的深度!
夠認真、夠用心,
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
把故事打磨的更精細,
把眼光放到更高的維度,
這是哪吒能接連成功原因,
也將會成為,
觀眾用鈔票投票的前提下,
中國電影未來的“金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