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金日成主席比美國所有總統加起來還要偉大!

作者 / 介生
當地時間12月29日下午,原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在故鄉喬治亞州普萊恩斯去世逝世,享年100歲。對於他的逝世,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領袖、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當選總統特朗普也對卡特為美國人民建樹的業績向他致謝。
這位1924年10月1日出生的老人,是目前美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總統,海軍學院畢業後,曾任海軍軍官和佐治亞州參議員、州長。1976年,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卡特乘“水門事件”餘波,以清廉形象擊敗競選連任的時任總統福特,贏得大選,出任美國第39任總統。
回顧這位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一生,有一個信念貫穿了他的所有活動——頒獎典禮上的紀念演講中他說:“戰爭有時被稱為必要之惡”,但是,“戰爭始終是惡的”,正如拜登所說“他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所做的努力並沒有隨著總統任期的結束而結束。”

卡特是中美友誼的使者。自從1977年入主白宮後,卡特便繼承基辛格、尼克松開創的中美友好事業,不斷尋找與我國建交的契機。為最終開啟中美兩個大國友好交往的大門作出了特殊的貢獻。當時,美國國會和某地區遊說團體的層層壓力成為中美建立外交關係的主要阻礙,卡特決心行使他的總統職權,親自負責與我國接觸,繞過國務院,直接從白宮向駐華代表傳送函電;授權時任汽車工人聯盟主席伍德科克同我國就相關事宜進行秘密談判。因談判沒有樂觀進展,卡特又派遣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外交名將布熱津斯基接棒。中美兩國最終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後,他還促成了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2月訪問美國,留下了中美友好交往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卡特和朝鮮有著不解之緣。卸任後,卡特繼續投身外交事務,致力於朝鮮半島、中南美洲等地區的衝突調解。1994年,卡特以克林頓總統事實上的特使身份訪問朝鮮,尋求解決核問題。他是首位訪問朝鮮的美國前總統,此行為之後的1994年《美朝核框架協議》的簽署奠定了基礎。儘管這份協議達成的背景之一是當時在韓國一些人士的遊說下,美國認為,朝鮮行將崩潰,簽署一份“慷慨”的協議並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利益。然而,朝鮮在付出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非自然死亡代價下,挺過了“艱難的行軍”,證明了朝鮮體制的韌性。
2010年代,卡特還兩次為營救被朝鮮扣押的而美國公民前往朝鮮。他曾率領一個包括前芬蘭總統阿赫蒂薩裡、前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德和前愛爾蘭總統羅賓遜在內的“元老集團”代表團以“私人訪問”形式前往平壤。他們一行除了把美國公民意外,還與朝鮮方面多次就糧食問題、“人權”議題等進行討論,也希望藉此可以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以及重啟六方會談,解決朝鮮核問題。
當時的朝鮮在對外宣傳方面遠比現在閉塞,因此,卡特一行還扮演金正日傳聲筒的角色。其一行後來在首爾舉行新聞釋出會,對外界傳達了金正日的口信。金正日向他表示願意“在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下,就任何問題,在任何時間舉行談判”的意願——時移世異,如今提出者“三個任何”的一方變成了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

卡特對朝鮮的訪問,讓他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崇拜金日成的人朝鮮戰爭以後,美朝關係陷入結構性矛盾螺旋,在近70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官方交往。作為曾任美國總統的卡特,在美朝1.5軌外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朝鮮對他的來訪展現出極其不同的態度。回到卡特1994年的訪問,長期以來,這次訪問被視作朝鮮外交空前成功,將卡特的訪問視作朝鮮和領袖揚威世界的象徵。對卡特這次訪問,敬愛的車英赫指出:“卡特變成了朝鮮拿來對內宣傳的‘佈景板’。
朝鮮如何利用卡特的來訪進行宣傳呢?我們謹舉一例。金日成誕辰100週年時,專門講述金日成同世界各國著名人士交往的紀錄片《人民仰望稱頌的我們領袖》中,收錄了1994年卡特訪問朝鮮拜會金日成的鏡頭。解說詞提及,美國前總統卡特對敬愛的領袖金日成主席邀請他到平壤訪問表示感謝,他願意為修正美國錯誤的對朝政策、兩國之間的關係改善和朝鮮半島的和平而努力。在拜會金日成主席時,卡特對金日成讚不絕口,他說:“金日成主席是美國最有名望的總統們——華盛頓、傑斐遜、林肯,全部都加起來還要更加偉大的人!就像丹東草莓那樣
這次會談中,金日成是否真的受到了卡特如此這般稱讚呢?相信這不是一樁歷史的謎案。2009年,發生第一次朝核危機後,作為會談當事人的卡特曾回顧他同金日成舉行的會談,他說“金日成顯得非常聰明,對自己國家的一切事務瞭如指掌,比如哪座建築建於什麼時候,是什麼建築,等等”。卡特還說:“我和他很談得來。當時還勸說他與韓方舉行首腦會談。他去世時雙方正在籌備峰會。”

金日成也對卡特的來訪心心念念,他在被稱作“遺訓”的講話中說:“(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我們國家就能過上好日子。這次我見卡特的時候就說了,如今聯合國嚷嚷要來制裁。我說制裁制裁,就制裁唄。你們來制裁,日本佬也來制裁。到如今我們都是受著制裁過來的,受著制裁我們都活得這麼好。讓制裁再加碼得了。我這麼一說,卡特就說要解除制裁。我說,取消也好不取消也好,我們就是這麼過的,制裁有什麼不好?我們會過得更好!”
得益於卡特同朝鮮的特殊關係,在美朝關係戲劇性發展的2019年,河內峰會的破局後,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向記者提及,時年94歲的卡特“願親自前往朝鮮,代表總統與朝鮮領導人進行對話”。當然,或許是這位議員瞭解的資訊並不準確,當年卡特沒有赴朝,兩國關係也沒有進一步發展。
朝鮮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提出:“美國是最反動的國家實體……事實明確告訴我們今後要走哪條路,要做什麼、要怎樣做,(今後)應強力落實的以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
今天距離特朗普正式重返橢圓形辦公室不足一個月時間了,下步朝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呢?卡特總統——這位有著堅定信念、推崇和平,為朝鮮核問題的緩和與解決貢獻過重要力量的人物,只能在天上看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