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領域:具身智慧。
具身智慧,簡單來說,就是“有身體的智慧”,也即:智慧機器人。用智慧機器人,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方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並被視作趨勢和機會。
亞馬遜倉庫裡的智慧機器人,不光能搬箱子,還能走路。馬斯克不斷強調智慧機器人的重要性,大力宣傳自家人形機器人。據IT桔子統計,2023年中國一級市場機器人行業融資金額達240億元,其中十億元量級以上的投資事件數量在4起左右。
6月24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其中也提到,拓展智慧機器人在多方面的消費場景,探索開發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
一場看不見的比賽,已經悄悄開始。
那麼,這場比賽進行到什麼地步了?參賽選手們,還順利嗎?
於是,我請教了在具身智慧賽道里,幾位跑得遠、跑得快的“選手”。他們分別是:有鹿機器人、優艾智合和奧比中光。他們也很慷慨,分享了很多行業現狀,和自己遇到的挑戰。
今天,與你分享。相信也能給你一些啟發。


第一位出場的選手,是:有鹿機器人。
初入市場的有鹿,想要透過部署模型,給傳統的自動化裝置,比如掃地機、挖掘機,叉車,做一顆“腦袋”。
安裝了我們的產品,它就能自動工作,大量節省人力和成本。是不是很棒?沒想到,客戶對這種想法,並不買單。
為什麼會這樣?
有鹿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谷祖林說,因為客戶覺得,你這就是一套軟體。哪怕聽起來再厲害,但始終耳聽為虛。一套軟體幾萬塊錢,真的有點接受不了。
怎麼辦?耳聽為虛對吧,我讓它眼見為實。於是,有鹿反向購買了一批掃地機,把“腦袋”整合到了掃地機上,直接推出,看效果。
有了“腦袋”的加持,相比於市面上的很多產品,它可以做到更多。
比如,節省消耗。當地面有大量垃圾,就全覆蓋清掃。當垃圾比較少的時候,就啟動巡掃模式,自動識別垃圾情況,採取對應措施。又比如,特別易用。沒有複雜的系統,只需要按幾個按鈕,保潔阿姨操作起來也相對容易。

(圖片來自有鹿機器人)
今年三月,有鹿的智慧掃地機,在上海國際清潔技術裝置博覽會一經亮相,反響就很不錯。被採購掃地機的供應商,也反向來找有鹿,要購買“腦袋”。

(圖片來自有鹿機器人)
了不起。可是要做到這個成績,並不容易。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戰。
比如,產品的複雜度,大大增加。
一開始,有鹿要做軟體。現在,是軟硬體結合,要進行生產管理。好不容易做出了工程應用車,要麼軟體出了BUG,要麼硬體出了毛病,這裡燈不亮了,那裡刷毛質地有問題,刷盤安裝高度不對……大量的問題,需要在前期收斂住。
又比如,變化太快。
行業太新,初創公司發展又特別快,今天適用的生產流程,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後,就不適用了,需要重新搭建流程。
兩者疊加,就讓生產管理這件事,特別棘手。既需要一個能全域性可用的數字化系統,系統又不能一成不變,才能應對隨時可能產生的變化。
那麼,怎麼辦?定製系統嗎?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一旦流程有所變化,動不動就要花好幾萬。搞不起呀。
谷祖林說,後來,我們決定自己“搭”流程。
釘釘上有個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叫“宜搭”。透過宜搭,有鹿建立了自己的生產管理流程,既包括硬體生產,也包括資料生產。
這裡點一下,那裡拖一下,半個小時就能搭起一個自己公司的專屬業務流程。來回驗證完,也就一兩週的時間。

(有鹿機器人後臺示意圖)
要修改呢?也簡單。如果想在審批流裡新增一個欄位,確定物料的採購屬性,只需要花一兩分鐘時間,調整流程,確定釋出,就可以了。
就這樣,用自己搭出來的流程,有鹿既收斂住了前期的產品問題,又能根據生產和研發需求隨時調整管理方式,讓資料在企業內部,有條不紊地流轉了起來。
有鹿機器人CEO陳俊波說:有鹿依託釘釘,把公司打造成了一個“產品”,一個“Agent系統”,每天,都有無數資訊,在這個系統裡流通。而要釋出、銷售我們今天這款機器人,需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通力配合。用之前的傳統模式,至少需要300人的團隊、三年時間。但今天,有鹿只有70名員工,只用了不到18個月。從這個意義來看,透過把公司完成Agent化,整個公司的效率,相對於傳統公司,可能提升了10倍以上。


前臺諮詢太多,技術團隊答不過來
第二位選手,叫做優艾智合。
他們做的業務,是為企業提供移動機器人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給半導體、新能源、3C等製造行業和能源行業提供工業物流機器人、智慧巡檢機器人。

(圖片來自優艾智合)
聽起來蠻厲害的。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難題。
比如,產品多元化。
因為客戶來自多種行業,不同行業的生產製造環境不一樣、訴求也不一樣,甚至行業一樣,工廠的規格也不一樣,所以每次交付的產品,可能都有變化。小到輪子防滑能力的要求、靜電防護的要求,車軸軸距,都可能不一樣。
所以每個專案,都要現場交付。優艾智合資訊系統總監常瑋珈說,每次,都是專案經理帶著部署人員去現場部署,把產品交付出去。
而在交付的過程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某型號的機器人,指示燈要怎麼亮才算正常,對於現場網路的要求如何,某些特殊環境下,引數怎麼調、怎麼看……五花八門。
部署人員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肯定不如總部研發的技術人員。所以,專案部署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需要特地來諮詢技術人員。
為了能夠及時回應和解決問題,研發部門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支援組。但隨著專案體量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單靠人力響應和快速解決,已經漸漸跟不上專案現場的需求。
怎麼辦呢?想辦法,做好知識管理。
什麼意思?知識管理,簡單來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知識生產、知識沉澱和知識呼叫。
每天,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具體的專案部署,召開的技術會議,和客戶的溝通,過程中產生的結論和遇到的問題,就會被員工們解決,記住。這就是:知識的生產。
但光生產,還不行。當第二位員工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還是不會、不懂,需要自己再走一遍彎路。
那怎麼辦?把知識,沉澱下來。從員工的大腦裡,沉澱成文件,進而形成組織的流程、組織的制度。
流程,就是方法論,這件事,怎麼幹。制度,就是邊界,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遇到了什麼問題、什麼挑戰,都記錄到文件裡,讓每一位員工可看、可查,讓能力長在組織身上。
但這樣做,還是不夠方便。因為,把知識沉澱下來,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知識的呼叫。雖然知識都沉澱成了文件,但用起來可能還是不夠順手。因為你要靠搜尋來使用文件,而你又不一定知道關鍵詞,知道了關鍵詞,每次還要臨時開啟文件,一點點去找答案。
那又該怎麼辦?這件事,在今天有了人工智慧後,終於有了一個比較方便的解決辦法。
常瑋珈說,優艾智合利用釘釘,構建一個叫做“機器人專家”的AI助理,把之前沉澱到知識庫裡的文件,交給它理解,訓練。之後,現場的部署人員,就能直接開啟聊天視窗,諮詢問題。就像這樣,請看圖。

(圖片來自優艾智合)
一旦需要,直接問它。不需要像之前搜尋文件,檢索關鍵詞,然後丟給你一個連結,自己去找。哪怕你問得很模糊,它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你解釋,並給出資訊來源。
知識管理的效率,因此大大提升。
雖然人員有進出,客戶有變化,但優艾智合的交付質量,因此能保持相對穩定,不輸很多沉澱多年的成熟大公司。在未來,優艾智合希望進一步加大AI助理的應用範圍,爭取做到60%、甚至70%的通用性問題,都能夠透過它解答。


專案太多,互相打架怎麼辦?
第三位選手,叫做奧比中光。他們乾的事兒,是透過自研晶片和全棧式系統,幫助智慧機器人打造“眼睛”,讓機器人看得準、看得清。
就比如,你在餐廳看到的送餐機器人,在工廠看到的倉儲機器人,在某家公司裡看到的清潔機器人,甚至在不少工業測量、生物識別領域看到的自動化裝置,都安裝著奧比中光幫助他們打造的“眼睛”。

(Gemini 330雙目3D相機,圖片來自奧比中光)

(新加坡智慧清潔機器人公司LionsBot,搭載奧比中光3D相機。圖片來自奧比中光)
各種你想不到的領域,只要和“視覺”、“識別”有關,他們幾乎都有涉及。
業務範圍廣,這當然是好事。但這也讓專案的型別,急劇增加,讓專案管理工作,特別難搞。
比如,協作難度升級。
對於硬體產品來說,從產品架構的定義,到實物生產、產品測試,最後到量產,可能要有幾個大階段,十幾個關鍵節點。每個節點,可能都對應著好幾個部門。員工間不同的工作經歷,讓他們對節點的完成標準,很不一樣。對接起來,難度大大提升。
又比如,專案高峰期,互相沖突。
專案高峰時,有可能會出現多個專案,都需要某位員工的情況。這邊,要一個供應鏈報表,那邊,要動新品的開發資訊,還有,要調整MES生產系統上的功能工藝……每個專案都很急,怎麼安排時間?只好哪個專案催得急,就先忙哪個專案。
實在協調不開,就只好坐下來開會,讓部門負責人來協調專案進展。一個個問清楚需求,再盤時間節點。一來二去,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沒搞利索。
怎麼辦?奧比中光CIO肖樂說,節點標準不一致,背後是流程的不統一;頻繁的協調會,背後是資訊流轉的不順暢。
那麼,如何統一流程,讓資訊順暢流轉?你可能需要善用工具,定義關鍵節點、交付標準,同時保證資訊流轉。
奧比中光,選擇利用釘釘的Teambition進行專案管理。不同階段的專案,放在不同的泳道里,一目瞭然。

(奧比中光使用Teambition管理大量專案)
不管你之前在哪裡做過專案,只要你來了這家公司,按照模板和規範交付任務,節點之間的協同就能順利進行。
同時,專案資訊一旦透明,就方便負責人進行統一協調、統一分配。
比如,如果多個任務真的堆到了一個人身上,那就看看優先順序。調整MES生產系統,物料資訊,定價策略,這些工作和業務有直接關係,就優先去做。維護渠道資訊,提供資料的工作,就先放一放。
又比如,專案有了新的技術需求,就根據方案,進行專案內分配解決。
舉個例子。面對室外戶外的複雜環境,機器人的“眼睛”,就容易受干擾,甚至急停,導致貨物掉落。

(AMR機器人遇到強光干擾,圖片來自奧比中光)
怎麼辦?先把問題沉澱到釘釘知識庫,溝通硬體、光學、演算法等不同部位的技術同事,提出方案,再透過Teambition分配給技術人員,解決問題。近半年時間,這位負責人就透過Teambition,處理了約240個售前技術問題,效率提升了近30%。
很多時候,如果能在同一時間點知道所有資訊,決策效率就能大大提升。
肖樂說,依託Teambition,奧比中光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專案團隊,去做專案跟進,協調部門之間的介面和可能存在的衝突。不光包括IT資訊,還包括市場調研、後勤基建等。利用Teambition,企業裡前中後臺的各種專案,才得以規範。企業也因此,快速發展。


三個選手的故事,聽完了。不知道你是什麼感覺?
有意思。也真的很不容易。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的工作,可能分成兩種。一種,是體力勞動。一種,是腦力勞動。過去我們常說,機器人乾的,是體力勞動。而人工智慧,乾的是腦力勞動。但有沒有一樣東西,能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幹了呢?
具身智慧,可能就是一個答案。這個行業的未來,可能大有作為。
中國能否在這個行業裡,取得突破,取得成績,就要看企業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了。
而想把這些“硬實力”發揮出來,都離不開“軟實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所以,針對生產管理問題,有鹿用釘釘自己“搭”了一套系統。針對知識管理問題,優艾智合用AI助理進行了知識呼叫。針對專案管理問題,奧比中光利用專案管理工具,拉平了節點標準和資訊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釘釘,就是那個正在助力中國科技行業加速往前跑的工具。
祝福釘釘。
也祝福所有正在狂奔的公司,都能早日見到更壯觀的景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
P020240624588384599471.pdf (www.gov.cn)
3、我如何使用 Teambition 進行任務管理
https://sspai.com/post/66017#!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296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品牌推廣 |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