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害怕被刺殺

文丨鄧新華
前幾天,馬斯克接受了一個採訪,說自己對腐敗逼得太緊了,他擔心自己會被刺殺。
馬斯克說:“逼的太緊,人們會變得絕望,這就是問題所在。資金流一斷,他們就付不起孩子的學費了。然後他們會說:‘去你的!我要為我的孩子殺了你。’聽著,我們會打擊腐敗,讓文明繼續前行。但如果我徹底摧毀貪汙腐敗,他們就會殺了我。”
馬斯克說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前些天的文章就說過了。
我先說明:第一,我支援減少管制,削減財政開支。第二,我對馬斯克的好感已經不多了。此文為純技術分析,不涉及對馬斯克的好惡判斷。
我先說說張維迎和林毅夫。
1984年,張維迎提出價格雙軌制。
很多人不太理解價格雙軌制的意義。他們以為,價格雙軌制就是為了解決價格改革的問題。
其實,價格雙軌制更大的意義是,提出了一種改革的智慧,那就是,改不動舊力量時,不妨先培育新力量。
大家都知道,林毅夫和張維迎在產業政策上是論敵,但,林毅夫對雙軌制的認知,其實是很高的。
他曾經這樣解釋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成立:當年他們這些海歸,發現北大改不動,於是他們想,改不動舊的,那我先搞個新的,不行嗎?於是,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了。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很成功,有聲望,教師的收入還高,於是,其他系的精英就願意跳過來,沒跳過來的人,也會要求本系學習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做法。於是,北大慢慢也就改得動了。
其實回過頭看整個中國的改革,就是個雙軌制大型現場。
農村的財政供養人員少,就先再農村搞土地承包,非常成功。然後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裡搞承包制。與此同時,鄉鎮企業崛起,然後民營企業快速發展。這時候再改革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可以去市場上找工作,自然就容易改了。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新的一軌——民營企業能夠為下崗職工提供足夠多的崗位,誰都沒有辦法穩定推進國企改革。
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多少官員下海,那就是因為,體制外的新力量發展起來了。
再回到馬斯克的問題。
美國聯邦政府有著異常龐大的僱員群體。例如,退伍軍人事務部就有48萬僱員!
不管價值觀上如何,客觀上,他們就是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
首先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群體會膨脹到這麼巨大?
其中的原因,你可以列舉很多很多。
但在我看來,其實就一個原因:體制內比體制外要香得多。
我肯定是支援改革的,但是改革也有兩個做法。
一是直接跟體制內巨大的利益共同體開戰,裁掉他們。
二是先不動體制內的崗位,先大力減少權力,讓體制外變香,到體制外找工作變容易,然後再裁體制內的崗位。
馬斯克選擇了第一種。現在馬斯克醒過味來了,擔心自己被刺殺了。
從體制外的人的角度來看,你馬斯克在體制內大打出手,但我體制外的人沒感受到明顯的改善,我也不會支援你。我會認為那是你們內部狗咬狗,跟我沒關係。
所以馬斯克的做法,恐怕是兩面不討好。
不知道馬斯克是不是能夠理解雙軌制的智慧。
目前來看,川普、馬斯克都是追求短期化效果的人。短期我裁員了,我省錢了,我多麼厲害多麼偉大,你們鼓掌歡呼吧。
幾年前,張維迎老師就說過:“如果馬斯克從政,會給人類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不得不佩服張老師的先見之明。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