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有關戒嚴風波的後續鬥爭仍然非常激烈。
12月7日第一次彈劾案表決流產之後,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利用自己在國會的多數地位,發起連續攻擊。
前幾天韓國警察廳和檢察廳已經展開調查行動,法務部還下令禁止尹錫悅出境——在任總統被限制出境,這在韓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尹錫悅
12月10日,韓國國會又連續表決透過兩個議案:一個議案要求常設獨立檢察官,查明戒嚴真相;另一個議案要求拘留尹錫悅等8名戒嚴事件的“首要分子”。
12月10日,共同民主黨還“憑一己之力”,促使國會敲定了2025年度預算財政案。這一財政案大幅削減總統府、檢察機關和警察部門的預算,是尹錫悅12月3日決定戒嚴的一個導火索。經過戒嚴風波一鬧,此時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就是抗議“在野黨怎能不經協商就透過預算案”,估計也不會引起多少人的同情。
此外,共同民主黨還要發動第二次彈劾,決定12月14日在國會進行彈劾議案表決。
面對在野黨的步步緊逼,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非常被動,難以招架。
在第一次彈劾表決中,執政黨用全體議員離場的辦法,導致法定投票議員人數不足,從而迫使彈劾流產。
但執政黨也很清楚,尹錫悅這次所犯的錯誤實在太嚴重,不僅在野黨會窮追不捨,韓國國民也不會原諒他。
執政黨現在的算盤就是,尹錫悅必須辭職,但如果他過早下臺,就會很快進行提前選舉,在野黨不僅輕鬆贏得總統選舉,還會趁勢擴大在國會優勢,徹底瓦解在野黨。
所以執政黨的策略是拖。
在成功阻止第一次彈劾後,執政黨黨首韓東勳多次表示,要推進尹錫悅總統“有序下臺”,並提出修憲縮短總統任期(韓國目前總統任期是五年)、責任總理制方案(韓國目前總統權力大,社會早有呼聲要求加強總理權力)。
但是怎麼能做到尹錫悅“有序下臺”,執政黨沒有說,估計也說不出來。

這種情況下,不僅在野黨不滿意,很多韓國民眾也不滿意。到14日對第二次彈劾案表決時,執政黨議員如果再離場,估計選民的情緒會爆發。
如果他們參加表決,因為他們議員人數(108)少於在野黨(170),彈劾案肯定會透過。
因此,尹錫悅命運大概就兩種,不是儘快主動辭職,就是被彈劾。
尹錫悅的這種命運,不禁讓人聯想到12月9日揭曉的韓國2024年度漢字成語,這個成語是“跳梁跋扈”。
韓國年度成語,是韓國《教授新聞》從2001年開始的一項活動。每年年底,《教授新聞》有一定資歷的評論員、編輯和書評作者組成“四字成語推薦委員會”,經過幾輪推薦評選,挑出能夠代表當年韓國社會的四字成語,即年度成語。
歷次年度成語中,負面色彩的居多,如“自欺欺人”、“倒行逆施”、“指鹿為馬”等。
2016年朴槿惠因干政門醜聞被彈劾,那一年的年度成語是“君舟民水”。
今年評選中得票第一的則是“跳梁跋扈”。得票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厚顏無恥”和“碩鼠危旅”。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年度成語的評選,是在尹錫悅宣佈緊急戒嚴之前。一些參加評選的教授說,在此之前,他們就感覺到尹錫悅和他身邊的人,為了私利而濫用權力。
從這些成語大概也能看出尹錫悅今天的命運大概不是偶然。
2022年3月,尹錫悅不到1%的優勢戰勝李在明當選總統,5月份就職。
這個數字說明他的執政基礎本來就不牢固,他就任以來的支援率也一直比較低迷。但過去兩年多的執政中,在梨泰院踩踏事件(2022年)、暴雨引發災難(2023年)、醫療界罷工(2024年)等事件中,韓國政府都被指責應對不力,缺乏靈活性;在夫人金建希陷入操縱股價、收受奢侈禮品醜聞時,尹錫悅也反對對她調查。
最後,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利用在國會的多數地位全力施壓,尹錫悅使出政治自殺性的一招,宣佈緊急戒嚴。
這些可能都是今年韓國年度四字成語的由來吧。
當然,韓國政壇缺乏妥協和協商的精神,任何一派上臺後都想把權力用到盡,這也是導致韓國政壇迴圈報復、多名總統難以善終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尹錫悅不是被人看成“跳梁跋扈”,他今天可能也不會面臨這麼難堪的境地。
(錢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