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0歲男子年收2000萬突然失業,高階塔樓被迫賣掉,回老家被父母罵:死了算了!

日本以整潔乾淨的街道對外示人,但當街上的人們回到家裡時,很有可能面對的是一堆發臭的垃圾……垃圾屋是日本社會一直以來的痼疾。垃圾屋問題成因複雜,有些人是因為心理疾病,有些人是因為和社會斷絕關係,還有人單純是因為不想收拾垃圾。
2024年,因為囤積垃圾造成的垃圾屋問題所產生的糾紛越來越嚴重(極易引發火災、蟲害),日本總務省開始調查此事,根據日本2023年環境省的調查,從20182022年的四年間,全日本關於垃圾屋的事件達到5224件。
在總務省的初步調查中,7成垃圾屋的屋主都有著健康或經濟問題,6成垃圾屋的屋主獨自居住,其中一半都是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
近些年,因為疫情原因,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囤積垃圾的現象也在增長,甚至催生了專門針對女性客戶的女性清掃員服務。
在過去,提到垃圾屋,人們總會第一時間想到被垃圾堆滿的一戶建院子和便宜的公寓房,很少聽說高階塔樓中也有垃圾屋的存在。
但最近,一位在關西專營垃圾清掃、家電回收、孤獨死的清掃業者龜澤範行就分享了一個故事。屋主年輕時曾是大手企業的王牌營業代表,年紀輕輕年收就已經達到2000萬日元。
當時公司勢頭良好,職業也有前景,於是他豪擲一筆,買下90平米直通電車站的3LDK高階塔樓房,那時生活滋潤無比,他風頭正盛,好不得意。
(《東京獨身男子》就展示了單身貴族的世界)
屋主打算一直做單身貴族,只是沒想到命運突然急轉直下,他後來接連遇到職場人事關係退職,而後患上抑鬱症,從此一蹶不振。即使後來又找到了工作,也因為和新工作磨合的不怎麼好,幹不長就不幹了,後來變得不想再和人交往。自蝸居之後,連倒垃圾都成了一件難事。
最早,屋主還願意定期清理屋裡的垃圾,但因為壓根不想在中途碰見鄰居,他只在夜裡偷偷到塔樓的垃圾房裡扔垃圾,但就算是在深夜,他還是偶爾能在電梯裡遇到人,神經質發作的他逐漸忍受不了遇見任何人,乾脆把垃圾都存在屋裡,就這樣渾渾噩噩靠著網購活著。
當清掃業者來到他家時,就看到了這樣一幅奇異的光景:明明是高階塔樓,卻有著跟樓內完全不同的畫風,2米高的垃圾一直堆到了天花板上,所見之處都是紙箱、雜誌、漫畫……人在這樣的屋子生活,就像倉鼠的巢穴一樣,只能隨便找個坑睡覺。
(現場圖片)
屋內的衛生條件也很惡劣,吃剩的飯,喝剩的水就這麼隨便放著,隨地扔的報紙,竟然還成了保護地板的好幫手,在這麼差的居住條件下,地板條件還不錯。
四天的時間裡,這個屋子共處理出能裝滿7臺四噸重卡車的垃圾。關鍵的是,根據屋主不要聲張的要求,所有的清掃工作都必須悄悄進行,不能讓公寓管理員和鄰居發現,也就不能用電梯來搬。因此這些垃圾是分多次從27層被搬到1層的,這裡心疼清掃人員三秒鐘……
當清掃人員把垃圾都運完之後,更加奇葩的事情發生了。從27層手動運下7卡車的垃圾,外加清掃房間費用,這價格自然不菲。但屋主表示沒錢,儲蓄的家底要用光了,也貸不出來款。屋主表示,也許死了更好,死了保險就能賠錢,嚇的清掃人員幫他想想別的辦法。
最後,因為這件清掃公司也有買賣房屋的資質,最後買下了這套塔樓,用這筆錢來抵消清掃費用。不過相應,這位40多歲的屋主只能回父母家住了(因為也沒有錢租房),搬家的費用也由這間清掃公司一起做了。
當屋主回家時,他年邁的父母震怒:“不爭氣的兒子!恬不知恥回來幹什麼!死了算了!”屋主痛哭,現場一度陷入尷尬之中。
2010年,日本NHK推出了一部十分有名的紀錄片《無緣社會》。白天街道的日本秩序井然,人們按部就班生活,但當夜晚來襲,絕望的人們渴望與人交流,在電話裡傾吐著自己在都市之中無法安放的孤獨。
沒有任何人來幫我,已經到極限了,孤獨得難以忍受,我的心快要碎了
“心裡就像生活在一座無人島上,就是孤獨啊,就算我死了都不會有人注意吧”。
“苦悶的夜晚我就會打電話,即使沒有人接聽,光聽到那提示音,也讓我覺得好像和別人有了聯絡”。
……
所謂無緣社會,指的是許多日本人沒朋友(無社緣)、和家庭生活疏遠(無血緣)、和家鄉隔離斷絕(無地緣)的生活狀態。無緣社會直接引發的就是日本居高不下的孤獨死問題。日本高齡孤獨死人資料警察廳推計一年有6.8萬人,這些人在死去之後骨灰都不一定有人來認領,最終只能被埋入公共墓地。
孤獨死的問題已有不少紀錄片報道,在油管上,也有業者會記錄下孤獨死的清掃現場。進入屋內,除了屍體的臭味以外,屋內所有的東西都和生前保持一致。觀看這些節目,觀眾能直觀感覺到生命的無常,房間的擺件、傢俱的選擇都證明了屋主生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但如今,這個房間唯一的“主人”,只是被褥上一個模糊不堪的紅色印記。
業者為觀眾展示了冰箱,房間內只有大量的水,因為屋主拿到食物就會馬上吃完,因此冰箱內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
住在高階塔樓內的垃圾屋屋主,曾經設想的自己的末路也是孤獨死,但沒想到,因為家裡的熱水器壞了(熱水器設定在室內),他沒法洗澡,於是不得不讓人來修,又因為放熱水器的門被垃圾堵死了。害怕這樣的房子讓修熱水器的人修會傳出謠言,於是才有了開頭請人打掃的一幕。
“抑鬱症發作的時候,就好像身處在一條漫長黑暗的隧道之中,和誰都沒辦法傾訴……屋主這樣說道。這種描述讓青年君想到之前看過的採訪日本就業冰河期親歷者的紀實文學,受訪者原就職於某銀行,好不容易在月底最後一天達成業務目標,醒來又要面臨下個月的配額任務,每天被惱人的上司、工作中的壓迫感催逼,身邊的環境暗黑看不到希望,就像身處在漫長隧道之中。
在這個高階塔樓故事的評論區,有一條留言分享了自己親歷的一間相似的垃圾屋。屋主高學歷、在有名的組織任職,但從工作崗位退下後,便這樣在家裡不出來,最終因為生病孤獨而死。
(自己住的公寓最近也發現了同樣的垃圾屋,所有者以高學歷在有名的組織工作到退休,但一生獨身,退休後處於社會的家裡蹲狀態。結果最後因病孤獨死。居民報告上說“沒有親屬”,行政方面進行了調查,遠方還有一個兄弟,由於長年疏遠而拒絕認領遺體。在寬敞的室內,長年的家產和郵購時積攢的東西,完全沒有處理的垃圾一直堵塞到天花板、浴室、廁所內,無法行走。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自我忽視狀態吧,高齡獨居者增加的日本,這樣的事情很普通。不被繼承而以死亡者的名義放置的房子好像也有很多。)
在日本紀錄片或相關影視作品結尾,通常鼓勵人們透過自發和他人建立聯絡來打破這樣的困境。但這樣的說法終究是理想化的。孤獨死本質是老齡化社會,傳統家庭結構被打破之後所產生的社會問題,這樣的問題不透過制度迭代,僅僅透過個人的意志,所起到的作用杯水車薪。
據預估,日本2050年獨居佔比將高達44%,專欄作家荒川和久表示,與其害怕不確定的未來,不如從現在著手,制定“即使一個人在沒有人知道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死去,也能確保自己的遺體被發現”的機制,以及“允許人們在有生之年託付後事”的服務。
2023年日本參議院透過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20244月起實施。面對孤獨問題,日本仍在探索之中。

熱門文章

► 4月14日匯率:0.05110971

相關文章